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罗思义:中国不会上当

罗思义:中国不会上当

近日,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结束了访华之行。虽然访问时间只有一天,但行程满满。据新华社和外交部网站消息,8月30日,国家副主席韩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分别会见了克莱弗利。

英国外长时隔5年再次访华,中英关系“破冰”了吗?英国的对华政策为何多变?英国被曝摸底调查企业“敏感”投资,是否意味着将跟随美国在半导体等领域遏制中国发展?我们还能相信英国政府释放的善意信号吗?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就中英关系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等与记者进行了分享。

“英国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知事:近日,华为新机上市,时值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引发的舆论热度居高不下,根源在于美国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对华高科技领域的打压愈演愈烈。打压中国真的会让美国更“安全”吗?

罗思义: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和国家安全没有任何关系。美国为什么要禁止华为使用安卓系统?因为华为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美国的国家安全真的依赖手机上的安卓系统吗?这太可笑了。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遏制,其实是打压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次尝试。过去四年,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是美国的2.5倍,人均经济增速是美国的3倍多,谁发展得快,谁就会成为美国的遏制目标。

美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并不只有一家成功的科技公司,而是拥有众多行业内领先的企业,美国对中企施加限制的代价正变得越来越高,很难在不对自身造成重大伤害的情况下实施禁令。

以TikTok为例。此前,美国大肆宣传说中国缺乏创造力,只能组装别国的产品,不能发展出自己的品牌。然而,TikTok已经成为世界上访问量最大的应用程序,大约有1.2亿美国人在手机上安装了它,而且美国有很多访问量巨大的应用程序都是中国的。

彭博社就曾指出,美国想要禁止一个1.2亿人都在使用的应用,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虽然美国对TikTok发出了禁用威胁,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取大范围的行动。

美国的遏制是徒劳的。“吹灭别人的灯不会给自己带来光明”,如果把房间里每个人的灯都熄灭,整个情况就会变得更糟。

美国表面上是在试图削弱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全球多国都在连带受害,更讽刺的是,受到美国政策的恶劣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中国,而是其盟友。

韩国、日本、荷兰都不得不配合美国,对中国这个最大的芯片市场进行封锁。英国由于盲目跟随美国的对华政策,中英经贸联系已经受到挑战,如果与中国的关系继续恶化,英国将面临灾难性的经济后果。

罗思义:中国不会上当

华为Mate 60 / 60 Pro手机备件价格公布。

知事:谈到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围堵,其实英国也出现了相似的迹象。8月21日,“政客”新闻网披露称,英国政府对国内企业进行了一项大范围调查,以获取他们在17个“敏感”领域的对外投资情况。一位了解相关计划的商业代表称,英国商业贸易部官员说,英国将像拜登政府一样,限制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对华投资。英国真的打算跟随美国在半导体等领域遏制中国发展吗?

罗思义:不幸的是,英国确实一直在政策方面密切追随美国,结果就是对本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过去的四年里,英国人均GDP经历了微不足道的0.1%的增长,以及实际工资的下降。英国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告诉大家什么不该做。

实际上,英国的对华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因为英国有限的经济体量摆在那里,而这种政策对英国自身损害极大。

更不幸的是,我认为英国将继续遵循这一破坏性的政策。英国的决策层似乎致力于模仿美国做出的任何决定,即便以本国福祉为代价——英国脱欧就证明了这一点。

知事:过去8年里,英国的对华态度发生剧烈变化,从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支持者”变成“最激烈批评者之一”。自苏纳克担任英国首相以来,英国的对华政策一度变得更为强硬,但近期出现了反复。据悉,英国外交部要求政府官员停止在官方文件等内容中将中国等国称为“敌对国家”,报道称此举旨在“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为什么如此多变?中方能相信英国政府释放的善意信号吗?

罗思义:中国已经足够成熟,可以根据一个国家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做判断。英国的官方文件中对中国不使用“敌对”一词,对中英关系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真正重要的是英国是否会改变自己的行动。

实际上,英国和中国之间的问题不是中国引起的,这也不单纯是中英关系的问题。之前一些中国朋友误以为英国脱欧之后会加强与中国的友谊,以为英国会拥有真正的独立政策、追求本国的发展,这都太天真了。

英国经济规模太小,又夹在美、欧两大经济体的夹缝之间,无法独当一面、自成一派,它要么是欧洲势力范围的一部分,要么是美国势力范围的一部分。英国脱欧的意义在于,英国决定不再是欧洲的那一部分,而是更多地成为美国的那一部分,那它必然会跟随美国的政策,从而采取不那么友华的立场。

考虑到糟糕的中英关系会有损英国经济,英国或会有一些表面上的战术转圜,但除非英国决定摆脱做美国的附庸,否则对中国的核心态度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知事: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刚刚结束访华,您如何评价克莱弗利此行?

罗思义:正如我刚才所说,在语言上做些表面改变,或试图表现出追求独立政策的假象,对中国来说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在他访华之前我就预测,这次访问不会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也不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眼光长远的国家,评估一个国家的依据是行动,而不仅仅是言辞。除非英国愿意改变其政策,停止禁止华为的5G设备、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停止参与高科技领域的对华遏制等行动,否则外交大臣试图利用外交手段改变两国关系不会取得明显成果,中国也不会轻易被这种策略所左右。

知事:正如王毅在与克莱弗利会谈时指出的,“中英关系面临何去何从的战略选择”。中国人相信“行胜于言”,英方接下来会如何行动,我们拭目以待。

罗思义:中国不会上当

8月30日,北京,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访华。

“这真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蠢的判断”

知事: 几年前,英国政界多次表达希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想法,当时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曾表示,英国希望看到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英经济合作和相互连通。英国为何尚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罗思义: 自从这些声明发表以来,英国的经济政策已经发生了灾难性的转变。疫情暴发后,英国总体GDP增长率每年仅为0.1%,人均GDP增长率和平均增长率也是零,这表明GDP唯一的增长源自人口增长。这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经济表现,说明英国经济在多个领域都偏离了正轨。

七年前,在卡梅伦担任英国首相期间,他认识到两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英中关系有过一段“黄金时期”。然而,在此后的时期,英国的经济和政策完全偏离了正轨,原因很简单——英国决定屈从于美国,我几乎为此感到惶恐。

英国之选择脱欧,主要受到美国重要人物的支持。例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希望英国脱欧以削弱欧盟。为了取悦美国,英国选择了脱欧,但美国却至今未向英国提供自由贸易协议,因为担心损及自身利益。

此外,英国还采取了强硬的反华立场,以迎合美国,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与“一带一路”倡议保持距离,并且禁止华为参与本土5G网络建设,后者更是一场大灾难。这些决策使英国过度依赖美国,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知事:美国污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陷入“债务陷阱”,您认为“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吗?

罗思义: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荒谬的经济论点之一。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完全仅依靠现金流来为所有投资提供资金,大部分公司通过贷款来融资。投资带来的生产增长将产生高于借入资金利率的回报,这是全球每家大公司的常态运作方式。关键在于确保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要高于所借资金的利息。

如果一家公司通过借款投资项目,最终回报却低于支付的利息,这是借款行为本身错误吗?不是,这是因为企业选择了不当的投资项目,是商业决策出现了偏差,而不是因为公司或银行进行了借款。因此,所谓的“中国制造的债务陷阱”观点绝对是站不住脚的。

此外,美国没有将这种逻辑应用到自身。它从未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提供贷款。它对自己的银行业又做了什么?美国的银行是否因为向他国提供贷款而被认为是不安全的?有人呼吁美国银行停止放贷吗?这太荒谬了。

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倡议,因为它符合世界范围内“全球南方”崛起的大趋势。中国希望参与“全球南方”,这是合理的选择,任何明智的实体都会寻求进入增长最迅猛的市场。

而且,“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从“全球南方”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中受益,而这些国家也从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的角色中获益。这是一项共同发展的倡议,美国没有理由对此恶意揣摩和诋毁。

如果美国也能够采取更为理性的政策,将重心放在扩大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上,一样能获得经济增长的回报。但如果美国仍把注意力局限在增长缓慢的经济体,比如它的欧洲盟友,就难以取得亮眼的成果。

罗思义:中国不会上当

8月30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一带一路”国家的航线一派繁忙。

挑衅仍在继续

知事:路透社9月1日披露,美国政府将在下周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将成为继英国之后第二个向乌方输送这种“毒弹”的国家。您如何看待美英等国持续向乌克兰供武的行为?

罗思义: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只会使情况恶化。俄乌冲突的根源在于北约东扩,俄罗斯曾多次警告美国不要这么做,一旦北约扩大到东欧,就意味着越过了俄罗斯的红线,美国应该非常清楚这一点。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前车之鉴还摆在眼前。以古巴到美国如此近的距离,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允许苏联在古巴部署这些导弹,即使引发核战争也在所不惜。

而基辅到莫斯科之间的距离只有哈瓦那和华盛顿之间距离的一半。如果美国当年坚持不许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的原因是距离自己太近了,那它就应该明白俄罗斯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立场。这完全是对俄罗斯的挑衅,这就是战争的起因。

此外,美国还支持对东乌克兰讲俄语人口的权利的侵犯。这个群体占全乌克兰人口的约25%,乌克兰甚至禁止他们使用俄语作为官方语言。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加拿大,突然禁止部分人口使用法语,毫无疑问魁北克会立刻投票支持该地区独立。

西方应该采纳中国的建议,立刻停火,并解决诸如乌克兰是否加入北约等相关问题。但美国似乎并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这种继续向乌克兰供应武器的政策就是挑衅的继续。

罗思义:中国不会上当

2022年6月,美国军方人员在准备几枚被污染和损坏的贫铀弹。

知事:欧洲的经济受俄乌冲突的影响有多大?

罗思义:要理解这一点,必须从更广泛的欧洲形势入手。地理意义上的欧洲也包括俄罗斯,由于俄罗斯拥有巨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它助力欧洲形成了平衡的经济体系,即西欧有高度集中的制造业,东欧有丰富的原材料。当东欧和西欧关系良好时,欧洲经济就会发展得很好。

但美国不喜欢这样,出于它自己的发展诉求,它想在东西欧之间打入楔子,制造隔阂,这给欧洲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这类似于德克萨斯州和美国其他地区之间的划分。如果你把德克萨斯州赶出美国,就相当于把美国最大的石油和主要原材料供应商赶出了美国,这对美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损害。美国分裂东西欧的政策也给欧洲经济造成了结构性损伤。

事实证明,欧洲的发展模式是灾难性的,欧洲正在经历政治制度的统一、军事联盟的枷锁和经济灾难。在过去四年里,欧洲经济几乎没有增长,俄乌冲突爆发后就更不用说了,欧洲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亚洲存在着另一种已被证明有效的模式。在东亚,各种各样的政治体制可以并存,没有人想在东亚推动政体统一或试图建立如北约一般的军事集团。尽管东亚也经历过二战、冷战时期的多次大战,但该地区已经从冲突走向和平,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因此,除非欧洲采取措施摆脱美国的影响,否则情况不太可能有明显改善。

文中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 记者 刘晓琰 蒙江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罗思义:中国不会上当》发布于2023-9-1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