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如歌谣唱的这般,在中国面临着民族存亡之危急时,毛泽东主席站出来带领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的革命志士,与数不胜数的人民一道将危险边缘的中国抢救了过来。

1976年的一个初秋,北京的太阳落山,受万众敬仰、爱戴的毛主席溘然长逝。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毛主席与世长辞后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却忘不了毛主席伟岸的身影,而毛主席的后事该如何操办,也成了全国上下亿万民众关心的大事。

最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修建一所毛主席纪念堂,将毛主席的遗体郑重仔细地收殓在那里,供天下人和后人瞻仰。

但是关于这座纪念堂的修建,却存在着一些矛盾。以至于当1980年邓小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询问邓小平是否考虑拆掉这座纪念堂。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而邓小平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纪念堂的筹建始末

1976年9月9日,在新的一天刚开始的时候,噩耗传来,毛主席在京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三岁。

消息从北京很快传遍了全国,甚至传到了世界。

举国上下,无不呜呼哀哉、悲痛欲绝。

而对于中央来讲,悲痛之余,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去做。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也就是如何操办毛主席的身后事。

当时在北京大学里有一座著名的斯诺墓,环境幽雅,朴素而肃穆,而斯诺曾著有《红星闪耀中国》,其人与毛主席之间有着不错的私交。

因此有人提议,不若按照斯诺那般,寻找一个环境幽雅的地方,将毛主席埋葬在那里,再为毛主席立一块洁白的墓碑,为毛主席纂上墓碑铭。

这个提议放在其他人身上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放在毛主席这里,似乎就有待商榷了。

因为毛主席和斯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两人的身份、地位、对中国人民的意义、对中国的意义都是不相同的。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因此,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否决。

被否决的理由是,毛主席虽然逝去,但是毛主席的精神不朽,毛主席对全国人民的爱护不朽,应该让全国人民世代都能够瞻仰到毛主席。

很快,党中央、全国人大等国家重大机关决定建设毛主席纪念堂,而后将承载着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妥善安置进去,供群众瞻仰遗容。

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做了,该如何实施又成了问题。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第一个问题就是纪念堂的选址应该是哪里。

选址设计组先后给出了三个设想和方案。前两个分别是“水上日出”和“山顶红星”。

所谓水上日出,就是选择一处广袤湖面,等待每天日出日落,届时红光漫天,光芒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更显相得益彰、万里映红,也让毛主席在操劳一生后,看日出日落得永生安息。

但是这般区区湖景,区区日升日落,能表达出半点人民对毛主席的敬仰、爱戴和怀念吗?

当然是不能的,这个设计还不够好,不够全面,不够独特。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这更像是某位富家翁去世后儿孙为其修的陵墓,雅静有余但高度不足。

于是乎,在否决了“水上日出”之后,“山顶红星”的提案应运而生。

顾名思义,山顶红星的设计理念就是选址一定是在高处,最好是高耸入云、松柏丛生的高山、深山上,这也就是所谓“山顶”;而红星则是毛主席。

毛主席的一生,经历了万恶腐朽的封建清王朝,经历了迷茫纷争的军阀割据,经历了困难重重的十年对峙,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而后更是一往无前地率领全国人民踏上了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毛主席就像是一颗闪耀的红星,带给中国人民以希望,带给中国人民以力量,领导受苦受难的中国和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走向幸福和希望。

山顶红星的格局似乎比水上日出要高了一些,但是在选址设计小组中仍然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提出不同意见的组员认为,若是把毛主席纪念堂设在高山之上,格局倒是拔高了,气势也是雄壮了,但是人们每每瞻仰毛主席,却需要翻山越岭、徒步登高,这是不是一种让毛主席脱离群众的表现?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而众所周知,毛主席的一生,都是坚持依靠群众、深入群众的。因此,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高山之上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不同的声音的出现让设计小组里每一个人都开始默默思索起来。

怎样做才能让毛主席纪念堂既贴切群众又能有作为国家主席的肃穆呢?

设计小组的成员们冥思苦想,终于得出了答案:将毛主席纪念堂选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两全的选择。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国家主席,作为率领中国人民革命了数十年的崇高领导人,让毛主席纪念堂落地在天安门广场,北望着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在去世后似乎仍然深深地望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的人民。

同时,每当人们路过广场时,映入眼帘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与毛主席纪念堂,上百年的艰辛过往,数十年的风雨兼程不觉而显,让人热泪盈眶之余也让人感到,毛主席从未远离我们。

除此之外,毛主席纪念堂的准确位置是原中华门旧址。中华门在明朝时被称作大明门,在清朝时被称作大清门,所谓“天子守国门”中的国门就是此门。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因此,毛主席纪念堂坐落在此处似乎也昭告着全世界,毛主席虽然去世了,但是他永远都会守护着新中国。

毛主席纪念堂始建于1976年11月,于1977年9月9日正式建成并开放,这一天正好是毛主席的一周年祭日。

被他解放、解救的人们怀揣着无比的悲痛和难以言表的怀念,手捧着鲜花沉步走入这座新修而成的纪念堂,站在阶梯之下满含热泪地望着水晶棺中毛主席仍然慈祥的面容,鞠躬,致礼。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真正的意愿

毛主席纪念堂像是毛主席留给人们的最后一个念想,然而是不是毛主席的意愿已经无需商榷就能得到答案。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令人遗憾的是,毛主席原本没有打算让人民瞻仰自己的遗容。

毛主席在世的时候,曾经与中央的几位高级干部约定:等他们这些老人过世后,遗体火化掩埋,低调办理丧事或者干脆不办丧事,骨灰装进盒子里或者有了安排就可以……

尽管不符合毛主席的意愿,但是经过商量讨论,党中央仍然决定为毛主席修建纪念堂。

如果毛主席在世知晓了他们的行为的话,怕不是会有点伤心。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因为毛主席本人并不是一个看重身后事的人,用一个轻率一点的词来形容是“活在当下”;而若是想要上升到哲学层次,则是毛主席本人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

不但如此,他甚至是对唯心主义深恶痛绝的,对“不问苍生问鬼神”这般的求佛问道的行为十分嗤之以鼻。

晚年的毛主席并不像一般暮年的老人那般对死亡充满未知的恐惧,而是经常性地开怀地对身边人说:“想求万寿无疆就是天大的唯心主义,我们要反对的!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的,不要恐惧!”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哪怕是在周总理去世的时候,毛主席也并没有去参加追悼会,只是一边看报,一边看着老物件,回忆着过去,默默长叹:“恩来啊,你走了……”

毛主席与周总理数十年的革命友谊,交往不可谓不深厚,面对周总理的溘然长逝,毛主席怎会心中不悲痛?

但是毛主席对人的生老病死实在太过看得开,也太过洒脱罢了。

除了对生死之事不甚看重十分洒脱之外,毛主席反感身后事大操大办还与中国的一个现实原因有关。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在1950年的时候,中国人口大概为5.5亿,而到了1970年后这个数字飙升到了8.29亿。

人口飙升的同时国土面积并没有变大,这就注定了中国会始终面临着人多地少的困局。

而若是还像以前那般,凡身后事不论贫富一概大操大办,要有棺椁,要有墓室,死人与活人争地,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于是,早在1956年的时候,毛主席就带头倡议中央高层领导,死后一定要火葬,不允许土葬,并且第一个在倡议书上签了字。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中央的高层干部里,只有许世友表示不同意,并且在去世后进行了土葬。

因此,为毛主席修建毛主席纪念堂,一定不是出自毛主席本人的意愿,甚至于是与毛主席意愿相悖的。

毛主席真正的意愿,应该是与周总理的选择相似,或许,周总理的骨灰被洒在新中国的入海口,庇护着新中国的海洋,而毛主席则更愿意将骨灰洒在高山上,洒在低谷里,永远照看新中国的土地。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伟人的离世

毛主席对自己身后事的态度很鲜明,他从不掩饰,并且总是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也因此,不少人都十分清楚毛主席的想法。

但是为什么党中央在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为毛主席修建纪念堂呢?

其实当时党内关于这件事主要有两派,一派是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赞成派。

华国锋同志是毛主席选定的接班人,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向华国锋传授了许多经验,给了华国锋许多告诫,对于华国锋来讲,毛主席在某种方面上已经成为了他的老师。

对于老师的溘然长逝,华国锋是悲痛的,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泥沼之中徘徊不前,华国锋必须要收敛起自己的悲痛,迅速地做出决定。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华国锋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中国,非但是发展迟滞徘徊,人民也大都是迷茫无目标的,这个时候,毛主席在整个中国无人可以比拟的“偶像”力量就体现了出来。

因此,为毛主席修建纪念堂,不仅仅可以平衡数亿人民的悲痛,还可以继续发挥毛主席的领袖作用,让逝去的毛主席继续做新中国的一盏明灯。除此之外,为毛主席修建纪念堂也可以应对当时的复杂的局势。

而另一派则是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纠结派。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邓小平与毛主席也有着数十年的革命友谊,早在北伐末期的时候,两人便已经结识并且相互欣赏、相互钦佩。

对于毛主席的意愿,邓小平再清楚不过了,并且他也是完全支持毛主席关于中国人多地少,死人不能与活人抢地的判断,而他的犹豫也正是因为知道毛主席若是泉下有知,定然是不会支持这种做法的。

但是邓小平同志最终还是同意了赞成派的意见,因为当时的中国确实需要继续发挥毛主席的领袖作用,当时的中国人民的悲痛之情也确实需要得到平衡。

但是当经过了这一复杂时期后,毛主席纪念堂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这是世人共同想知道的事情。

1980年意大利记者法拉奇采访询问邓小平,是否会把毛主席纪念堂拆掉?

邓小平对此做出了一番清晰的解释和回答:“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其实是不符合毛主席意愿的,但是我们确实需要纪念堂在这几年里发挥的作用。而我也不赞成现在拆掉纪念堂。”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邓小平向法拉奇表明的观点有两个,第一,当初建的时候,纪念堂不符合毛主席的意愿,但是出于时局考虑,纪念堂不得不建。

第二,现在不支持拆掉纪念堂,会长时间甚至一直保持毛主席纪念堂。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不拆的原因是很鲜明的。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事情都要摸着石头过河,而毛主席纪念馆承载了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贸然拆掉可能会导致时局不稳甚至是更可怕的事情发生。

因此,邓小平对法拉奇的回答就已经很鲜明了,不会拆,永远都不会拆,毛主席纪念堂会一直坐落在原地受万民瞻仰。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

毛主席的离世无疑是一次伟人的离去,是新中国上下的悲痛哀伤,但是好在,毛主席虽然离开了,但是他已经为新中国燃起了一簇又一簇的烈火,升起了一颗又一颗的红星。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1980年,记者问邓小平:毛主席纪念堂是否将要拆掉?他如何回答》发布于2023-8-1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