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下一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重点之一。部分境外媒体在分析解读时,担忧追求共同富裕或将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效率,并对外资对华投资热情产生影响。对此,日本经济学者濑口清之在接受我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他还指出,至少今后10来年里,中国市场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将继续独占鳌头。濑口清之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经济、中美日关系从去年开始,“共同富裕”成为国际社会在观察中国经济时讨论的热点话题。据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富裕阶层崇尚拜金主义,造成中国国内贫富差距拉大。普通民众对此感到不满。此外据说一些互联网企业管理层为一己之私,采取不道德的赚钱方式,阻挠民营企业间的自由竞争,大企业欺压小企业牟利。对于这类现象,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是不可能听之任之的。此时强调实现共同富裕,遏制违反社会道德的拜金主义行为,既有利于确保社会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共产党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值得称道。
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为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化。制度化的核心首先是出台房地产税。对于中国而言,房地产税不可或缺。其次是配套出台遗产税和赠与税。再次是针对富裕阶层,强化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通过出台这三项税收制度,强化收入再分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将更富有成效。中国社会正广泛地认识到,这将是今后中国发展的课题。

截至去年,相关制度设计进展顺利。但可以预见,三项税收制度的出台,将遇到一定阻力。因此,今后驾驭运行相关政策不会一帆风顺。但如果不推行相关制度改革,社会难以长治久安。我希望中国政府事不避难,果敢地将改革进行到底。基于以上原因,我很关注今年两会将在多大程度上就相关税制改革进行深入探讨。
魅力不减的中国市场
过去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博弈的影响,有不少关于“脱钩”和从中国转移生产供应链的讨论。在我看来,外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积极性大概率不变。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以面向中国高科技企业为主,迅速扩大对华投资。虽然这一现象在美国国内遭到强烈批判,但是由于投资收益性非常高,相关企业机构并未将停止对华投资作为商业决策的选项之一。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目前最为严峻,但连美国企业都如此积极地开展对华投资,那么欧洲企业和日本企业自然也会大概率地争先恐后,扩大对华投资。到2035年前后,综观世界各国,没有任何一国的市场堪比中国市场的魅力。这是当今全球的共识。2035年后,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国家与地区的市场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但至少今后10来年里,中国市场的魅力将独占鳌头。因此,了解中国的欧美以及日本的跨国企业,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开展积极的对华投资。

3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时指出,乌克兰危机最终只能通过对话谈判解决
当下出现了一个不确定性因素,即俄罗斯与乌克兰的问题。具体而言,假如中国被卷入俄乌局势,事态将如何发展?当然,如果中国推动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解决争端,受“制裁”波及的可能性极低。中国需就俄乌局势做好应对。西方国家万一针对中国也采取类似措施,那么美国相关金融机构以及对华投资的企业将成为西方“制裁”的对象。如此一来,跨国企业本应不断扩大的对华投资,或将受到限制。为确保经济平稳发展,中国一定要妥善处理。
来源:人民中国采访、编译:吴文钦
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日本学者:对这类现象,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不可能听之任之》发布于2022-3-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