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1955年,新中国为了表彰那些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决定按照其资历和战功为他们授予军衔。朱德、彭德怀等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萧克、许世友等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在众多被授予军衔的将帅中,有一位是非常特殊的,因为在当初评定军衔的时候,总干部部门和军委的领导让他自评申报填写军衔。本以为这位将军会写一个比较高的军衔,没想到他直接在军衔一栏填上了“中将”。军委领导看后却有些不高兴,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军委让自评军衔的人究竟是谁呢?他最终被授予了怎样的军衔呢?陈奇涵拒绝蒋介石的邀请,担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军委让他自己评军衔的人名叫陈奇涵,1897年出生在江西省兴国县一个普通的农家中。1919年陈奇涵考入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次年转入护国军第二讲武堂,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第一次北伐以及东征陈炯明的惠州、增城之战。1925年陈奇涵来到黄埔军校学习,在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的引导下,找到了真正的救国之道,随后加入共产党。1926年5月国民党中央通过“整理党务案”,规定跨党的党员只能选择一种,要么是国民党,要么是共产党。当时陈奇涵担任黄埔军校的少校中队长,他得知后毅然决然地放弃国民党,并说:“宁愿当共产党员,也不愿意当国民党官!”陈奇涵脱掉象征身份的皮鞋,穿上共产党的草鞋,带领一批学生返回江西,并在会昌、赣州等地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工农群众进行运动。不过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北洋军阀杨池生等人盘踞在赣南,陈奇涵并未能顺利返回赣州,于是乎他们来到江西会昌,在一个印刷工人的宿舍秘密开展地下活动。陈奇涵9月初北伐军收复了赣南,陈奇涵跟随北伐军进入赣州,和陈赞贤等人一起开展革命宣传,更是创办了《赣州民国日报》,开办赣南工农干部训练班,为赣南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第二次攻占南昌,结束了北洋军阀在江西的统治,陈奇涵奉命到南昌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初我国革命进入低谷期,当时蒋介石给陈奇涵写信,邀请他做自己的侍从室主任。大家应该都知道当初陈赓救了蒋介石的命,也仅仅是侍从室参谋长,如今蒋介石却让陈奇涵担任自己的侍从室主任,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陈奇涵有多么看重了。不过面对蒋介石的邀请,陈奇涵并没有答应,而是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胜任。没过多久朱德奉命来到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团长这一职务,而陈奇涵则接受朱德的邀请,担任教育团参谋长一职。朱德朱德和陈奇涵将军官教育团当做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大家都知道朱德在滇军中的声望是非常高的,滇军很多军官听后纷纷要求到教育团学习,再加上江西本地的知识分子前来报告,因此朱德和陈奇涵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招收了1100多名成员。教育团分为三个营,第一营和第二营大多都是滇军排以上的军官,第三营则为进步知识青年。教育团的教学内容包括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除了对学员们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外,还要加强他们的政治思想。军官教育团的党组织是公开的,但他们的活动则是秘密进行的,军官教育团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几名成员,陈奇涵看后不放弃,而是在其中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进步学员中物色发展对象,在每个连队都建立秘密的党小组,党员数量也随之增加。朱德和陈奇涵以身作则,不仅在生活方面关心学员,还在上课的时候亲身示范,他们也因此获得学员的拥戴。正当革命向前快速发展的时候,住在南昌的蒋介石不断制造事端,这也为他之后反革命埋下了伏笔。陈赞贤3月6日蒋介石指使驻扎在赣州的倪弼杀害工人领袖陈赞贤,这也是震惊全国的“三六惨案”。16日拥护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南昌市党部被解散,群众组织也遭到了破坏。17日九江市国民党左派掌握的党部和工会也被砸烂,18日南昌市上万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举行了追悼陈赞贤烈士的游行,朱德和陈奇涵率军官教育团的学生们参加了示威游行。31日郭沫若写了一篇讨蒋的文章,并号召广大爱国人士“打倒蒋介石”。随后郭沫若将这篇文章交给陈奇涵,陈奇涵连忙让工作人员印刷,在南昌广为散发。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一时间整个上海都笼罩在可怕的“白色恐怖”之下,18日蒋介石在南京挂上了国民政府的招牌。朱德和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的成员们以剿匪为名,前往赣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以此来支援农民运动,镇压反动派及其武装部队。军官团在临川、崇仁等地进行剿匪,打击土匪和反动地主武装,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朱培德6月5日朱培德在江西宣布“礼送共产党出境”,换而言之就是要背叛革命,投靠蒋介石。朱德听闻这一讯息后连忙率领部分队伍赶回南昌,想要劝朱培德迷途知返,但非常可惜的是朱培德已经下定决心了,6月下旬朱德也被尚有私人交情的朱培德送出江西境内。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当时陈奇涵率领军官教育团的战士们参加警戒行动,担负起保护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安全的重任。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南昌起义结束后,陈奇涵在掩护起义部队的战斗中和部队失去了联系,随后带领兴国县同志返回家乡,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陈奇涵担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等职务,国民党师长刘士毅曾下达一个命令,用5000大洋买下他的人头,甚至两次放火烧陈奇涵的家。面对国民党的悬赏和威胁,陈奇涵毫不害怕,他在桥头等地白天开展革命活动,晚上就随便找一个地方住,温饱得不到保证,但不管困难有多少,他也不会放弃开展革命活动。陈奇涵陈奇涵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仅着力抓了赣南各县农民暴动,还劝绿林队伍加入共产党。经过不懈的努力,这支“劫富济贫”的绿林队伍也加入到江西独立第二、第四团。除此之外陈奇涵还创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五纵队,既为1929年毛主席和朱德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提供了落脚地,也为赣西南和中央苏区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宋时轮曾称赞陈奇涵:“奇涵同志身上的有点非常多,大革命失败后,很多党组织都垮掉了,但奇涵同志却建立和发展了新的党组织,这是非常厉害和难得的。”在党的九大会议上,毛主席也指出:“张云逸是广西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而陈奇涵同志就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说到毛主席对陈奇涵的夸奖,不由得想起当初陈奇涵请毛主席吃“四星望月”的场景,那么“四星望月”又是什么东西呢?毛主席1929年4月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兴国县,他在这里待了十多天,生活非常艰苦,几乎每天都吃盐水煮豆子,这也让陈奇涵十分不好意思。有一天兴国县革命委员会的肖芳全从河里捞出一条大草鱼,陈奇涵见后十分开心,因为他终于可以请毛主席吃一顿好的了。陈奇涵邀请毛主席吃米粉鱼,他们坐在一张八仙桌旁,上面摆了一只蒸笼,里面是米粉蒸鱼,周围则摆了四盘小菜,分别是一盘花生米,一盘笋炒肉,一盘雪豆和一盘炒鸡蛋。开席后,陈奇涵邀请毛主席尝尝粉蒸鱼,毛主席尝了一块后瞬间觉得味蕾被打开了,口腔中充满又辣又鲜的味道,他情不自禁地说:“这道菜好吃!这味道真不错!”毛主席刚刚没有听清楚菜名是什么,便又询问陈奇涵这道菜的名字是什么。陈奇涵笑着回答道:“这叫米粉蒸鱼,是我们农村很普通的一道菜,您看叫什么名字比较好?”毛主席用筷子指着蒸笼,说:“你看,这中间的蒸笼就好比是一轮明月,周围的四个小盘子就是四颗星星。四个小盘子围着大蒸笼,就好像是星星围着月亮转,我看就叫‘四星望月’怎么样?”大家听后觉得很形象,纷纷说到:“好!好!”毛主席吃饭毛主席笑了笑继续说:“如今农民日日夜夜盼着打土豪、分土地,他们也像星星望着月亮一样,不知道望了多少年。”陈奇涵觉得毛主席的比喻很恰当,便说:“四星望月,说出了我们民众的心声!”为毛主席解决难题1929年5月19日毛主席率领红四军主力部队第二次入闽的时候,仍在关心赣南和兴国县的革命斗争。于是毛主席亲自给陈奇涵写信,鼓舞赣南人民的斗争信心,并告诫他们要掌握对富农的政策,巩固革命政权。1930年春,陈奇涵担任赣西南红军学校第三分校的教育长,随后担任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等职务。毛主席、朱德、周恩来、刘少奇1934年7月17日毛主席和陈奇涵等人来到江西苏区作调查,他们冒着酷暑,脚穿布草鞋,背上还背着干粮袋,深入各个乡村,召开群众座谈会。被视察的铲田区政府主席钟赤牯听说毛主席来了,连忙到处寻找他们的身影,最终在红军家属许大娘的家中找到了。钟赤牯一见到毛主席就埋怨道:“主席你们来怎么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我们做个准备!”毛主席听后笑了笑,然后拍着满头大汗的钟赤牯的肩膀说:“为什么一定要先给你们打个招呼呢?下来视察你们一定会晓得的,现在有很多干部下乡视察总要兴师动众,这种做法是不好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当天毛主席和陈奇涵等人住在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上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只放了一些芋头、红薯和一盘咸菜。钟赤牯看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想要起身再炒一盘菜,不过却被毛主席给制止了。毛主席和群众第二天清晨,毛主席要赶回瑞金开会,临出发前他吩咐警卫员:“你去区政府财政部按照规定付清住宿费和饮食费,一定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我们先走一步,你付清后赶上来。”区财政部长听说毛主席和陈奇涵要交住宿费和饮食费后连忙拒绝,说:“主席是来帮我们办事的,在这里住上一夜,吃点粗茶淡饭,我们怎么还能收主席的钱呢!”警卫员见对方脸都急红了,只好将钱收回去,匆匆朝着毛主席远去的方向赶。当警卫员追上毛主席等人的时候,毛主席问他:“费用都交清了吗?”警卫员说:“主席,对方不管怎么说也不肯收您交的钱,都急得脸红了,我实在推辞不了,只好将钱拿回来了。”毛主席听了警卫员的话后十分生气,他要求警卫员立刻返回,将钱交清再回来。陈奇涵见他们离村庄的距离已经很远了,便笑着说:“主席,您还要赶回瑞金开会,这样吧,这件事交给我办怎么样?保证让您放心!”毛主席点点头,叮嘱陈奇涵:“奇涵,你是知道我的,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当,不能占群众一点便宜!我们都是领导干部,在这方面要以身作则,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任我们!”陈奇涵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完成任务,不会让毛主席失望的。陈奇涵赶回铲田区,代表毛主席向区财政部门转交了伙食费和住宿费,钟赤牯等人看到陈奇涵又返回,不仅感叹毛主席真的是位伟人。此时区财政部部长只好拿出账本,在上面写上:“7月18日,毛主席一行4人,交来食宿费一元八角。”在经手人一栏上,陈奇涵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便加速赶回去,向毛主席汇报这件事情。这册保存完好的中央苏区时期的账本,记载着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奉公的感人事迹……陈奇涵自评为“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军衔?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陈奇涵担任红15军团参谋长,参与指挥了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和东征战斗。抗战爆发后,陈奇涵担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等职务,陈奇涵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在陈奇涵担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的时候,毛主席嘱咐他:“一定要和其他将领团结有爱,尤其是国民党军第21军团的军团长邓宝珊。”邓宝珊陈奇涵到榆林会见了邓宝珊等人,并告诉对方:“现在国共两党正在合作,而我党的原则是‘互助互让’,希望以后我们能好好合作。不仅我们八路军需要巩固和扩大,也要帮助友军巩固和扩大,我们从不挖友军的墙角,也希望你们能够这样。”邓宝珊听后点点头,十分坦诚地说:“国共友好相处,共同将敌人打出我们的地盘,这也是我的愿望!”在邓宝珊的引荐下,陈奇涵又和陕北地方实力派高双成来了一次交谈,双方的态度都很诚恳,气氛格外融洽。1938年5月邓宝珊等人经过延安的时候,住在南关附近的一家店,毛主席知道后连忙前去看望,他们两个见后一见如故,除此之外毛主席还邀请邓宝珊等人吃了饭。邓宝珊等人原本打算第二天就启程出发的,但碍于毛主席的盛情挽留,他们只好答应在延安逗留一个星期。从这以后凡是邓宝珊去西安、重庆等地经过延安的时候,他都会和毛主席畅谈一番。萧劲光1939年6、7月,陈奇涵陪同萧劲光到榆林拜访邓宝珊,受到对方热情的招待。在几人交谈过程中,邓宝珊流露出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的不满情绪,反而对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表示赞同。萧劲光和陈奇涵听后希望邓宝珊能够坚持抗日,坚持和我党我军友好合作的态度。由于陈奇涵等人在毛主席的亲自指导下,正确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促使邓宝珊等人以团结为重,在蒋介石想要和我党内战的时候,始终坚持和陕甘宁边区保持着比较和睦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陈奇涵担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他领导组建江西军区,创建“八一”军政大学。不管陈奇涵在哪里,担任着怎样的职务,他都尽心尽责,鞠躬尽瘁。陈奇涵战功赫赫,却不居功自傲,他谦虚地认为自己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特别的贡献,他说:“我对自己几十年来总的评价是,无能事,而能无事。”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陈奇涵就曾写诗明志。陈奇涵不但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1955年授衔仪式1955年党中央为了表彰那些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帅们,决定在全军范围内开始评定军衔。经过一系列的商量后,最终决定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等。在这些被授予军衔的将帅当中,陈奇涵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在授衔之前军委曾主动找到陈奇涵,并给他一份委任状,而委任状上军衔一栏则是空白的。原来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写军衔,不管是大将、上将或者是中将,都由陈奇涵自己决定。按照当时的标准,评定上将要求具备在红军时期参与创建重要革命根据地,并且担任过师长、政委以上级别和职务等条件,陈奇涵是完全符合上将军衔的。然而陈奇涵却在空白的军衔栏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中将”,并在军衔表上写道:“对我来说,职务和地位的高低并不算什么,最重要的对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1955年授衔仪式评定军衔对军人来说就意味着对过去功绩的承认和肯定,这也意味着军人的荣誉和地位。因此在评定军衔的过程中,一些名利心比较重的军官因为没有被评上满意的军衔而心生不满,反观之下,陈奇涵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不过尽管陈奇涵自我评定为“中将”,但在1955年授衔上,总干部部门和军委领导仍根据陈奇涵的赫赫军功授予他上将军衔。1961年陈奇涵返回故里,在回乡的途中他还顺利瞻仰了毛主席的故居。参观完毕后陈奇涵来到坝南大队办公室,和大队干部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座谈会。在会议上陈奇涵问:“村里曾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村里年年遭遇灾害,年年收成都不是很好,还曾被洪水摧毁了不少房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刘书记说:“您这次回来的正好,我们刚要向上级反映,建议将村子里1000多户人家迁走,不知道您怎么看?”陈奇涵一家陈奇涵想了一会说:“搬迁不是一个好办法,自古以来坝南村都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搬迁是不可靠的,我们可以在河堤低洼处建一座花果山,又可以抗洪,又可以结果,岂不是两全其美?”村主任虽然也同意,但却没有资金支持,就在这个时候陈奇涵说:“资金我来想办法,大概需要多少钱?”村主任算了一会,说:“大概需要20万元。”大家都知道20万元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村干部也将这些钱看作是天文数字,本以为会被陈奇涵批评,没想到他却说:“20万就20万,但不能贪污!”在这年冬天,陈奇涵筹集的20万元如数拨了下来,但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工作人员办事不力,没有及时去领,导致资金冻结。1981年6月19日下午4时50分,陈奇涵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发布于2023-8-1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