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泉风力发电基地,这里的每一台风车大概就是3000个W的造价,这么巨大的投资是片补贴还是真的靠西北风就能赚钱呢?
我们来看一看,根据这份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报告,从2010到2020年,陆上风电的成本降低了56%,海上风电的成本降低了48%,到2021年,我们国内路上风电马上可以做到完全甩开补贴和火电在市场上竞争了。降低成本的路径无非两条路,要么降低制造运营成本,就是花同样的电,花更少的钱,要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花一样的钱,产生更多的电。风电的好基友光伏主要用第二条路来降低成本,从多晶硅到单晶硅,从异质结到TOPCom,通过技术的升级,太阳能的转化效率从10%几上升到20%几,至少在理论上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而风电就需要选择第一条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讲到风力机组的转化效率有一个理论极限,大概是59.3%,现在的三叶片风机基本上能实现40%-50%的转化效率,考虑到各个环节的损耗,已经快摸到天花板了,再在技术上投入,边际效益非常差。就像同样跑100米,普通人想提升0.5秒的成绩很容易,而牙买加飞人博尔特0.05秒都很难。所以不管任何地方的风电产业都选择了同一条路,那就是把风机越造越大。这里最关键的不是一个风机要多少钱,而是度电成本,这是一个典型的路上风电项目的成本构成。硬件方面,就是我们直接看到的发电机叶片、卡桶的采购成本占了大概68%,也就是2/3,剩下差不多1/3就是土地、运输、施工相关的费用,要是在山地,基建成本的比例最高能到45%,比如一个100兆瓦的风电项目,如果用五兆瓦的风机,需要20个,但是升级到七兆瓦的风机,只需要14个,省掉了六个庞然大物运上山区的钱,相关的线路设备维护的钱也省掉了。而从五兆瓦升级到七兆瓦,成本并没有多出来很多,这就像原本十个月薪1万的人朝九晚五能干的活,现在让四个月薪2万的人996拼命就能干完,那一个月不仅省了2万的工资,还省了办公桌椅板凳的钱,嘿嘿,老板心里美滋滋。
其次,大组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平台化,不论大众MQB还是丰田的TGA,汽车平台可以摊薄开发成本,提高效率,缩短周期。风机也是一样,形成了平台化的趋势,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保持不变,只在关键核心的功率输出上有所区别。一根葫芦生下七只葫芦娃,研发、设计、制造的成本都被摊爆了,最后风机越大,发电机的利用率也会越高。一般来讲,风机的发电有最低风速的要求。要求风速太低就没法发电,如果叶片越长,卡筒越高,等于能在更大的面积里抓取风能,最低风速的要求就变低了。在同一个地方,如果说小风机干活是朝九晚五,大风机就能996拼命,风机只是机器,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可是新能源的本质是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四个字的含义就是不稳定,风太小没法发电,风太大也没法发电,风向、风速的随机性更是让它难以预测和控制。而电网最怕的就是不稳定,所以之前才会弃风率太高发出很多垃圾电。电网上总有很多营销号说风电都是垃圾店,欧美的风店都开始拆了,而只有中国还在大力发展。真的是这样吗?靠天吃饭的风电到底靠不靠谱?
文章出自:https://www.t9in.com/news/show-2674.html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骗补还是能源金矿?看风力发电的中国二十年坎坷经历》发布于2023-6-1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