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作为记录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后来的隶书、行书、草书等,从古到今发生许多转变。而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也不断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民国时期,面对当时中国落后的面貌,特别是文盲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使得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相比于外国的字母组合,中国的汉字在听说读写方面显得格外复杂,不利于教育的推广和降低文盲率。因此,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废除汉字,换用简单易学的拉丁字母,通过字母的组合取代汉字的作用。
这种废除汉字的激进做法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反对与抗议,有一位语言学家更是写就两篇千古奇闻对废除汉字的做法表示反对。为什么说是“奇文”呢,因为这两篇文章如果只用字母表示,就只有一个读音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者呐喊,废除汉字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并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许多仁人志士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伟大的尝试。
民国时期由许多文人学者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中,由胡适牵头的白话文运动,开始变革引经据典、复杂冗长的古文,首次将白话文引进文学创作中。
之后,许多学者也为了促进文字的简单交流做了努力,希望可以改变国人落后闭塞的精神面貌。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激进的专家学者认为,要想降低文盲率,让更多的人拥有识文断字的能力,就必须摒弃书写复杂的汉字,他们认为中国的文字应该向西方看齐,直接使用简单的字母作为文字载体。
文字拉丁化,汉字遭嫌弃
相比于现在通行于中国大陆的简体字,民国时期所使用的繁体字结构复杂,传授书写相当困难,不利于向广大下层民众推广使用。
而眼看中国文盲率居高不下,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只有废除汉字,学习简单的拉丁文字母,通过字母组合来表示含义才能挽救落后的中国。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学生钱玄同就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认为汉字过于复杂,妨碍了人们学习必将导致中国陷入落后的深渊而走向灭亡。
于是,在这些专家学者的推动下,1931年制订的“中国文字拉丁化”标准,就直接绕过方块汉字,老百姓只要认识几十个拉丁字母,学会拼写,就能加以使用了,实则开始了废除汉字的进程。
奇人写奇文,汉字得保留
眼看拥有悠久历史传承的汉字被人嫌弃甚至是废除,许多人都发出了抵制反对的声音。其中,语言学家赵元任为了人们看清“文字拉丁化”的害处,写就了两篇奇文进行讽刺。
赵元任先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施氏食狮史》,内容是:“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赵元任的这篇文章如果用拉丁字母表示,那通篇只有“shi”而已,完全不能描述清楚故事情节。此外,赵元任的另一篇文章——《季姬击鸡记》也十分精彩:“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赵元任通过这两篇文章旨在让人们明白,中国汉字的同音字十分普遍,单用简单的字母根本不可能清楚地表达出确切的含义。正是由于这两篇文章,醉心废除汉字的人们如梦初醒,终于认识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妙用。
小结
此后,废除汉字的说法逐渐式微,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把汉字的推广与意义的保留相结合。1958年国家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完美地将汉字、拼音字母和普通话结合,为我国最初的扫盲运动发挥了十分的积极作用。
汉字的博大精深使得它经受住了历史狂潮的巨变,最终得到保留,这其中也自然离不开像赵元任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的努力,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保住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汉字废除风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专家学者要废除汉字,此人写两篇千古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发布于2020-1-1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