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是小时候陪在毛主席身边最长的孩子,她的童年虽然也是在颠沛流离、隆隆炮火中度过,但是,比起哥哥姐姐们,李讷算是幸福的。
不过,长大以后,由于婚姻不顺等原因,李讷过的很坎坷。这一方面,他的姐姐李敏、哥哥毛岸青要比她顺利一些。
后来,一直到李讷再婚,她的生活才好了起来。
1984年,44岁的李讷找到了与自己共度下半生的人——王景清。这得益于她父亲毛主席的警卫李银桥夫妇的帮忙。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李讷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在家休养不能工作。
80年代初,李讷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后,向组织上提出工作的请求。
考虑到李讷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知识分子,组织上将她安排到中共中央某研究机构的资料室工作。
毛主席与女儿合影
那段时间,李讷精神压力巨大,身体情况也不太好,年幼的儿子成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李银桥夫妇调回北京工作后,打听到了李讷的情况,想要帮一帮李讷。毕竟,毛主席早已将他们当成亲人,对他们提供过无数帮助。
于是,李银桥夫妇商量着给李讷介绍一个男朋友,让她重组家庭,享受家庭带来的幸福与温暖。
恰好李银桥原来在中央警卫团工作的老战友王景清到北京来李银桥家里做客。
谈话中,王景清提到妻子因为不满单位分房问题,执意离婚。说到这里,王景清非常痛苦。
李银桥当即想到了李讷的事情。他觉得王景清虽然比李讷大十几岁,但是长的很年轻,俩人看着非常般配。
最重要的是,王景清为人善良、厚道,而且喜欢书法、绘画,与李讷有很多共同话题。
所以,在李银桥夫妇的牵线搭桥下,李讷与王景清相爱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讷与王景清决定于1984年初结婚。
李银桥夫妇与毛主席合影
听到李讷结婚这个喜讯后,杨尚昆派秘书给他们送去了一对精致的枕套,还有很多巧克力糖与一封全家人亲笔署名的道贺信。
王光美等人也对李讷与王景清表达了祝福。
婚后,李讷与王景清带着孩子去秦城监狱看望了母亲江青。看到女儿重获幸福,江青非常高兴。对于这个女婿,江青也非常满意。
王景清当场写了一幅隶书,江青看后大加赞赏。
婚后,李讷与王景清相亲相爱,过的非常幸福。
考虑到李讷身体不好,王景清就包揽了里里外外的所有家务,买菜做饭也基本都是他,非常爱护妻子李讷。
每次李讷去医院,王景清也都默默陪着。人们常常能够看到这两位老人在等公交的情形,这一幕让人倍感温馨。
而李讷也是尽自己所能关心王景清。
此前李讷从未做过针线活,但是和王景清结婚以后,她开始学着给王景清做衣服、织毛衣。
平时生活中,也是处处为王景清着想。
一次,有人送了他们两张京剧戏票,李讷便和王景清一起去看。没想到王景清对这个不感兴趣,刚看了没多久就开始打瞌睡。
李讷
李讷则是看的津津有味。但是,当李讷扭头看到王景清在打瞌睡后,马上叫醒王景清,俩人一起回了家。
对于李讷的儿子王效芝,王景清爱屋及乌,也非常疼爱。
而王效芝从小听话懂事,他也很喜欢这个疼爱自己的父亲。因此,外人完全看不出他们是继父与继子的关系。
王景清与前妻所生的三个女儿,也常常来北京看望父亲与李讷。孩子们每次来,李讷都热情接待。
1986年,李讷被分配到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做图书资料工作,正处级待遇。
那些年,由于身体情况不佳,李讷除了到单位过党组织生活,一直在家休息。
在家里,李讷每天看看书、读读报纸,坚持收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内外大事。
闲暇时间,李讷还学着养花,他们家的阳台上,摆放着她自己栽种的“君子兰”等好几盆鲜花。
李讷与王景清合影
除此以外,李讷还学会了打太极拳。平时,王景清还会带着她一起出去散散步。
在王景清的关怀下,李讷的身体情况有所好转,看着有些发胖,显得有些福态。
细看之下,已经过了天命之年的李讷,方脸庞、宽额头,与毛主席很是相像。
过好自己小日子的同时,李讷与王景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秦城监狱探视一次江青。
母女俩见面,聊天内容很随意,主要是谈谈孩子的学习情况等。
李讷的儿子王效芝1988年初中毕业后,坚持想要上职业高中。李讷本想让孩子读高中,然后像她一样考大学。
但王效芝坚持自己的想法,李讷也就顺着孩子的意思了。在报考北京旅游外事服务学校时,李讷问儿子:
“毕业以后当服务员你不后悔吧?”
王效芝非常干脆的回答道:“不后悔。”
在校期间,王效芝表现的非常好,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评选上了“优秀团员”。
李讷、王景清与王效芝合影
毕业后,王效芝被分配到北京一家饭店搞服务工作。
作为基层员工,王效芝需要每天三班倒,平时也没有节假日。虽然很累,但王效芝对工作充满热情,不论是早班还是晚班,他都骑自行车去上班,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
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李讷虽然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她依旧对孩子寄予厚望。
为了让王效芝学好外语,李讷常常步行到书店给儿子买教材以及录音磁带。她想让儿子参加成人教育,获得高等学历。
工作一段时间后,王效芝深感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远远跟不上飞速发展的时代。
为了将来更好的工作,他提出上大学读书。
由于当时高等学校已经开学,李讷便将王效芝送到了民办大学北京华侨大学去读书。
由于李讷他们住在市区,距离秦城监狱比较远,每次往返都要乘坐长途公共汽车,一去就是一天。
每次回来,李讷都要病好几天。江青死后,李讷与王景清到医院与江青的遗体见了最后一面。
李讷
除了有丈夫王景清与儿子王效芝的陪伴,李讷还常与姐姐李敏、哥哥毛岸青联系。
每逢毛主席的诞辰与忌日,他们常常会碰到一起。
不过,由于他们三人的身体情况都不太好,平时走动的并不算多。
一年夏天,李讷的身体不好,大嫂刘松林(原名刘思齐,1949年与毛岸英结婚)与二嫂邵华一起上门看望李讷。
姑嫂相见,分外亲热,她们相互问长问短,让李讷得到了很大宽慰。
而比李讷年长4岁的姐姐李敏,由于后来身体情况较差,行动不便,鲜少出门。
为了安慰姐姐,李讷与王景清有时候会给姐姐李敏打电话聊天,有时候也会亲自上门看望。
提起姐姐李敏,李讷赞口不绝。她曾对人说:
“姐姐李敏很有本事,有耐心,一儿一女都培养的很有出息。”
1962年,李敏生下儿子孔继宁,毛主席得知后高兴地说道:“我七十岁官升一级!”
李讷与李敏
外孙的到来,让毛主席的心情非常喜悦。工作累了,就跑去李敏家里看看小外孙,对着那个小家伙又亲又抱。
不满一周岁的时候,孔继宁跟随父母搬离中南海,开始了真正的平民生活。
1972年,李敏又生下一个女儿,并将女儿的照片送给父亲毛主席看,想让父亲给外孙女取个名字。
毛主席看后沉思良久说:“东是我的名,梅花是我最喜欢的花,就叫东梅吧!”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李敏交代年仅10岁的儿子孔继宁:“你要学会带妹妹,爸爸妈妈随时可能不在……”
长大后,孔继宁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学习,圆了儿时的军人梦。
毕业后,孔继宁曾在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过一段时间,还在中国驻外使馆工作过一段时间。
后来,考虑到母亲李敏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妹妹孔东梅也刚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参与组建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孔继宁
孔继宁便转业回到北京,投身到经济大潮中,同时开始发展纪念外公、弘扬革命精神的事业。
而孔东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告别母亲与哥哥,又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硕士学位。
回国后,孔东梅走访了很多毛主席生前生活与战斗过的地方,先后推出多套书籍,披露了很多毛主席鲜为人知的往事。
说起三个家庭的生活情况,李讷说:“他们生活的都挺好,我们家现在也挺好。”
为了出行方便,李讷准备买一辆适合老年人骑的脚蹬三轮车。
那是王景清上街时,偶然间看到的广告。他们想去厂家亲自看看东西,适不适合。
如果合适,就买一辆,方便以后外出办事。
来到位于丰台区的厂家后,王景清推出一辆车,与李讷认认真真的观看,然后双双坐上车,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孔东梅
李讷一边骑一边高兴的说:“不错,不错!”
就在此时,生产这种三轮车的厂长走了出来,好奇的向旁人询问李讷夫妇的身份。
当得知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后,厂长非常吃惊,当即表示要送李讷夫妇一辆三轮车。
随后,厂长还告诉李讷,他们厂最近又研制了这种三轮车的姊妹车,很快就要投产了。
李讷委婉拒绝了厂长的好意,她说:“那我再等等看,到时候投产了,我们一定来买一辆!”
其实,毛主席去世后,不仅各级领导与组织对李讷他们很关心,还有很多普通群众也牵挂着她。有人给李讷他们写信问候,还有人直接寄钱寄物,还有人通过其他途径想要给李讷转钱。
一位来自山东的普通工人,就曾通过毛主席纪念堂,给李讷寄了3000块钱。
当毛主席纪念堂的工作人员将那笔钱送到李讷家里时,李讷如数退还。
李讷与王景清
她说:“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这个钱我不能要,人家的钱也来之不易啊!”
对于别人馈赠分文不取的李讷,却多次参与募捐。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时候,他们捐了300块钱。次年安徽等地遭遇水灾,李讷他们又捐了200块钱,还有一些衣服与被子。
慷慨捐赠的李讷,自己却打扮的非常朴素。她的装束,就像一个五六十年代的人。
1993年,李讷与朋友到山东烟台。朋友的朋友看到李讷穿的太过朴素,提出想要给李讷买一套衣服。
了解李讷的朋友直接回绝:“你送礼,她是不会接受的!”
那位想要送李讷衣服的朋友感慨道:
“真没想到,毛主席的女儿竟然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甚至穿的都不如我们……”
这正好体现出了李讷的大家风范,几十年来,她时刻谨记父亲毛主席的教导,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毛主席泉下有知,应该会非常欣慰吧……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李讷晚年显福态,方脸宽额酷似毛主席,买车身份暴露,厂长执意送》发布于2023-5-2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