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曾在菩提树下打坐,发誓要找到他所寻求的东西。
在悟道的前六天,他先得四禅八定,再得意生身,而后一夜之间证得六神通,第七天当他不经意抬头时,恰好一道明星划过,他因此而悟道。
那么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他究竟在菩提树下悟到了什么?
答案只有四个字:“缘起性空”。
缘为因缘,因是指引发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而缘是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
所以它也叫“内因外缘”、“亲因疏缘”。
后面两个字“性空”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是指人、事、物本身。
比如说一张木桌的形成,不仅有木头,还有钉子和木匠的劳动,以及木匠在制作它时的觉知和观念等等。
木头由树而来,树由种子、土壤、气候、阳光、雨露而来,种子由另一棵树而来。
仅木头这一项,其由来就可以无穷追溯,其他各项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说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张木桌,也与整个宇宙相关。
这里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我们看见一束红光,即为一个事件,又是一个“果”,这个果,是由多种因缘聚合而产生的。
首先,是光的波长值,借用哲学家的语言,即“第一类性质”,这类性质还有如物体的广延性等,是物体自身内在所固有,它既不依赖于观察者,也不依赖它物,也就是说,它是无对而自行确立的,所以这些第一性质,即是“因”。
其次需要具备一些其他条件,如眼睛正好睁开,没有色盲,往正确方向看,以及眼与光源之间无障碍物等等。
这些条件构成的“关系参量”,即为“缘”。
这些因缘的聚合,便产生了红光这个果。
“红色”的颜色性质是“第二类性质”,它需要依赖观察者的视力和制造者的思想,即为“性空”。
也就是说同样的因,遇到不同的缘,果则会不同。同时由于缘是很多条件配合而成的,所以缘会不停地变化。
更深一步说缘会影响果,因为缘是在那很多条件配合下产生的作用,假如某个条件改变了,甚至消失了,那么,果便可能不再存在。
这种观点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世间没有任何现象是可以永恒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常。
这种无常也告诉我们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即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没有无常,坏的永远是坏的,好的永远是好的,那样才是真正不公平的。
反而因为有无常,一切都可以改变,因缘和合便会结果,坏的也可以变成好的,关键是看你付出怎样的努力。
所以说不好的时候,我们必须在了解因果的基础上,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创造进取的心态,积极去改变我们的一切,使自己完成良好的转变。
反之好的时候,我们不能自傲自满,因为看似一帆风顺的事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因缘而出现波折。
总之“无常”才是正常的,我们要调整心态,看淡得失,积极应对,这才是上策。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究竟悟到了什么?答案只有四个字》发布于2022-11-13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