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由之
6月12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媒体报道了一个让人非常匪夷所思的案子,当地一名女子在青少年时遭遇强暴后生下了一个孩子,对她施暴的男子还试图带走孩子,而法院更是判这名女子必须向这个被迫生下的孩子支付抚养费。
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案子在美国掀起了激烈的争论,议题甚至从案子本身扯到了“体制”、“现代化”等非常宏大的概念上了。
图片截取自美国ABC新闻地方频道“WBRZ”
这名被害人在文中被称为“克里斯塔”,据报道,她在16岁时遭到当时已经30岁的约翰·巴恩斯强暴后怀孕,但因为耻于让外人知道自己的遭遇,她在过去很长时间都假称孩子是自己与“其中一个男朋友所生”。
但在2010年,巴恩斯偶然发现自己侵犯过的克里斯塔居然有一个他的孩子,DNA检测也证实了他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因此巴恩斯就以此为依据,设法取得了孩子的一半抚养权。
据克里斯塔自述,当她看到“强奸犯主动认亲还抢夺抚养权”时,她对自己和孩子的安全感到极度担忧,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于2015年起诉巴恩斯强暴自己,若罪名成立,身为罪犯的巴恩斯就无法带走孩子了。
从报道看,克里斯塔的遭遇是一件接一件,首先是这起案件过去时间太久,至今仍无法定性为“违背女方意愿”,只能以女方在事发时没到“性同意年龄”追诉对方,且法院一直没有取消巴恩斯的监护权。更离谱的是,克里斯塔在孩子16岁时送了一台手机做礼物,巴恩斯立刻就以送手机是“赠予贵重物品,监护人必须事先协商”为由,指控克里斯塔违反了法律,并以此要求剥夺克里斯塔仅剩的一半抚养权。
必须说明的是,截至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能证实克里斯塔的陈述,她在面对媒体时出示了部分法律材料,但也有一些关键信息还缺乏有力的证据。
案情披露到这,已经太过刺激观众们的底线了,一位主要报道性别议题的美国专栏作者在推特上发布了这则新闻后,迅速引发了许多网民的转发,她这条推文也得到了大量的点赞。
尽管她这条推文只是简要地讲述了案情,但在评论区,不少网民已经一边倒地选择相信克里斯塔的话并谴责巴恩斯了,个别评论还过激地把矛头指向了男性整体,其中一条留言称:“我猜法官这么判,是为了让男性操纵一个女孩的一切吧”。
随着这种声音多了后,争论就来了。在美国历史上,类似这样的“女方在两性问题上指控男性”的案例有很多,其中也有一部分后来被证实是严重违背事实的诬告。而采访克里斯塔的这家媒体目前一直是单方面呈现女方的指控,且引发了许多针对男性的指责,导致不少男性网民开始“奋起反击”。
比如下面的一些评论称“因为送手机就剥夺抚养权,这太不合常理了”,以此质疑克里斯塔是不是隐瞒了一些关键事实。也有人批评称“这家媒体连这么荒谬的话都登出来,怎么还能有人相信他们?”
显然,这种声音不是参与此话题的女性网民爱听的,她们中就有人开始对质疑本案的男性发起攻击,指责他们“为强暴犯辩护”、“不共情女性”。到了后来,这种指控变成了“体制都是为男性设计的”,将谩骂升级为“美国社会到底是在偏袒男性还是女性”的层面上了。
由于本案新闻要素过多,在这种性别对立的争论开展后,有人开始往更深层次进行思考了。比如本案提到的“抚养制度”和“离异赡养”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的长期争议点。
美国主流媒体此前就讨论过,由于美国社会的两性观念日趋多元,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非婚生子女,而双亲也远不像以往那样愿意为了孩子(尤其是和配偶离异或者分手后)投入太多的资源。因此,美国不得不制定了非常繁复的“离异后赡养配偶和子女”的法律,其琐碎程度甚至规定到了上面“买手机要协商”这种程度,而恰恰是这样的条款,在本案中成了男方用来夺取抚养权的工具。
因此,美国的保守派觉得,这种悲剧的出现是“重视家庭”的美国传统美德沦丧的结果,以此抨击自由派宣传“性解放”害了美国。
而自由派网民对本案又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没有正面回应保守派的指控,但他们提到了美国目前的现状。随着家庭观念的瓦解,许多美国男性不仅不看重“后代”,甚至发展到了逃避生育,不想抚养子女的程度,必须靠详细的法律才能打击他们逃避责任的行为。
笔者检索后发现,有不少美国网民在论坛和搜索引擎交流“如何逃避支付抚养费”、“如何避免分手后前妻(前同居对象)分走自己财产”,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乃至西方社会在这事上钻空子的人确实不少,这和我们中国社会父母普遍愿意为子女大力投入的情况简直天差地别。
一个本就情节曲折的案子,配上这样一个族群、立场和利益多元化的社会,也就难怪这个案子能被引申出这么丰富的讨论(争论)角度了。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这个案子,太魔幻了》发布于2022-6-17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