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为天,享受美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证实,很多癌症的发生都和饮食习惯有关。
为降低患癌风险,积极预防癌症,需要养成哪些饮食习惯?
1.远离烫食。很多人喜欢食物“趁热吃”,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长期吃烫食,会对食道黏膜和胃黏膜造成损伤。长期受到高温的伤害,食道和胃黏膜发生癌变的风险大大增加。
2.少喝高度酒。高度白酒会烧灼食道,让黏膜上皮受到损伤,这种损伤与烧伤类似,容易引发癌变。
3.推行公筷公勺。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也有很多餐桌礼仪。帮他人盛汤夹菜本是出于热情,但如果不使用公筷公勺,就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如果用自己的筷子给同桌的人夹菜,病菌就会趁机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胃癌的发病率会升高4—6倍。因此,推行公筷公勺势在必行。即便是在家吃饭,也建议使用公筷公勺,每个人最好都有自己的固定餐具。
4.筷子要勤换。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使用竹筷子,如果盛放筷子的器具里有积水,或者放在通风不良的地方,长此以往会发生霉变,而霉变产生的黄曲霉素会诱发肝癌。因此,筷子清洁、消毒、防霉很重要,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5.不吃发霉的食物。花生米及其他粮食在储存时要特别注意防潮,以防霉变。一旦发生霉变就不能再食用,因为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不仅会导致肝功能损伤,甚至会引发肝癌。
6.少点外卖。外卖食物大多重油重盐,食材也很难保证新鲜,长期食用肯定对健康不利。此外,外卖食物大多使用塑料餐盒包装,遇高温会有有害物质析出。这些都会给胃肠道健康带来隐患。
7.不嚼槟榔。嚼食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直接相关。槟榔属于粗纤维食物,易导致口腔黏膜损伤,长期嚼食会造成口腔黏膜癌变。
8.少吃剩菜。饭菜被唾液污染后会加速变质,尤其是蔬菜类,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急剧上升,不宜再继续食用。
“癌”字三张口、“病从口入”,每个人都应该在吃方面加以注意,减少油腻、合理膳食才能远离“癌”。

下期预告:
除“四害”是爱国卫生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你知道“四害”的由来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除“四害”吗?下一期(3月31日)将在全国爱国卫生月到来之际给您一一科普。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健康教育丨癌症也是吃出来的》发布于2022-3-2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