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补个课,就要进学生档案?

补个课,就要进学生档案?

文|沪生

“双减”落地后,取得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

作业变少了,课堂上不再“抢跑”,考试压力变轻,更没有了愁死许多家庭的“重点班”……孩子们能轻装上阵、快乐学习,家长和老师们也卸下不必要的负担。这足以说明,“双减”不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而且真正做到了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

学生在下象棋。新华社发(陈三虎 摄)

但最近有些地方的做法却有本末倒置、舍本求末的倾向。作为“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部分地区的学校、学生及家长收到通知,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每一位学生签订承诺书,拒绝寒假期间参加学科类培训,坚决抵制违规培训,如有违反,自愿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

寒假期间不搞学科类培训,这本是好事。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加强监督和管理,亦无可厚非。

不过,学生参加学科培训就要“自愿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的规定,却值得商榷。

学生要补课,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或许是“病急乱投医”,确有提高成绩的迫切愿望;或许是对“双减”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抱有侥幸心理。但不管具体是什么原因,更合理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是教育、劝阻,而不是一刀切地“进档案”。

在公众的传统印象中,进入档案室,可不是一件小事。须知,档案是跟随许多人一辈子的事。如果就因为补了一次课,就有了“人生的污点”,未免有些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还需要追问的是,做出参加学科培训就要“进档案”的规定,有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在这个假期中,这个规定是真的要硬性执行,还是仅仅打算起到“威慑”作用?决策者有没有考虑过,该规定可能会给一个孩子的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上述问题并非无关紧要。如果规定没有可行性,那又何必推广?如果规定没有科学性,那又何必制定?因此,接下去的工作还将考验主管部门的智慧和能力。任何决策理应有更全面的考量,与之相关的文件出台还需严谨、慎重。

学生练习合唱。新华社发(李科摄)

回到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双减”。不能忘记,“双减”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广大学生的健康身心,如果因为一刀切的生硬规定而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岂非违背“双减”的初衷?

正如许多网友所言,简单化的做法,不仅小题大做,也可能会激化矛盾,造成一系列新的问题,可谓得不偿失。因此,不妨多做科学、全面的调研,了解学生、家长的真实想法,之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再者,也该深入思考:在“双减”已经深入身心的当下,还有些地方需要靠硬性规定来阻止学生补课,这是不是也变相说明,某些学校的教育质量还不够高,让学生“吃不饱”?可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样是“双减”的题中之义。

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总而言之,靠“进档案”来威胁同学们绝不是好办法,通过“双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才是长久之计。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补个课,就要进学生档案?》发布于2022-1-27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