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滞胀”再袭世界的2021

“滞胀”再袭世界的2021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随着时间逐渐走向2021年的年底,中美对话开始频繁,对话范围开始扩大,两国关系似乎正在冲开“特朗普阴霾”,这可能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中美关系能回到过去吗?全球经济能回到过去吗?现在,恐怕没人能够给出明确答案。但各种矛盾交织一起所构成的全球经济畸变,未来恐怕持续发酵。

就业、辞职和罢工

美联储的政策目光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就业。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聚焦,使得美国的失业率从2020年三四月份的10%以上,降到了2021年年底的4.5%左右。此外,美国的非农就业人口也频频给出不错的读数。但这是真实的情况吗?

2021年10月份,美国媒体讨论最多的是美国“离职潮”问题。据统计,从2021年春季开始,“离职潮”席卷全美,4月份400万人辞职、5月份370万人辞职、6月份200万人辞职,到了7月,全美统计到1090万个职位空缺,紧接着是8月份,全美辞职人数直接刷新美国离职纪录,达430万人,而9月份更是达440万人。

这些人辞职之后会做什么?按NBC和CNN的说法,离职人群已经大量回家“躺平”,依靠美国政府不分职业、每月每人3800美元的“安抚金”度日。较为积极的看法来自美国现任财政部长耶伦女士,她认为,“离职潮”背后实际是社会公众正在等待“更高的薪水”。面对美国不断降低的失业率数据,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美国就业状况?或许劳动力参与率这个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美国1980年的劳动力参与率约为72%,但现在只有61%。11月12日,耶伦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承认,与疫情发生前相比,美国现在的劳动力参与率“相当低迷”。

与“离职潮”相伴的是“罢工潮”。尽管“罢工”在欧洲已成家常便饭,但对美国而言,打从1886年5月1日暴发全球最大规模的罢工运动之后,尤其是1980年大量取消工会之后,美国暴发大规模罢工运动逐步减少。不过,2021年罢工运动回归美国,据美媒报道,从2021年7月开始,目前准备罢工和已经罢工的行业已经遍及除金融业以外的几乎所有行业。最先是堪萨斯州百事可乐子公司的600名工人罢工,之后是爱荷华州约翰迪尔农机具工厂的1万多名员工、加州与俄勒冈州的3.1万名药厂员工、纽约布法罗医院的2000多名员工、面包协会的4万名员工、好莱坞片厂的6万名员工、汽车工会的1.2万名工人,还有糖果、烟草、谷物加工商会的10余万名员工。

与19世纪末期不同的是,近40年来,美国制造业的产业工人数量不断萎缩,现在不过1200万人而已。所以有分析指出,现在,美国大多数制造业产业早已转移国外,而国内绝大部分就业人口集中于服务行业,所以,产业工人动辄数万人罢工,对美国经济负面影响不小,一旦引起全国总罢工,那将是真正的灾难。

美国政府如此真金白银地对民众发钱,那为什么还会发生罢工?因为美国底层公众大都认为,政府把钱发给公众,但公众的钱却变成了富人的利润。尤其是富人趁火打劫,哄抬物价,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却让富人赚得盆盈钵满。

底层公众的不满同样出现在欧洲。但和美国不同的是,欧洲失业率一直很低,而罢工的诉求多数为:提高工资,减少劳动时间。比如2021年9月9日之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德铁员工3次罢工,最长一次持续一周,导致德国1/7的人出行受到影响。11月1日,德国服务业工会表示,亚马逊在德国一些仓库的工人准备罢工,抗议工资过低和工作条件恶劣。德国最低工资是9.60欧元/小时,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已经宣布从7月起,保证其德国仓库员工起薪为12欧元/小时,并从2022年秋季起,进一步提高到至少12.5欧元/小时。2021年4月,德国政府要求给工人加薪4.3%,允许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从35小时减至28小时,同时保留重返全职工作的权利。

尽管如此,各式各样的罢工依然遍布德国、遍布欧洲。上述这种现象是否属于2021年全球经济畸变之下的特色场景?

日本“躺平”一代

美国“离职潮”会否导致国民“躺平”或许尚存争议,但日本已经出现“躺平族”可能已是事实。日本媒体开始关注所谓“低欲望社会”的话题,因为媒体看到日本年轻人开始不结婚、不生子、不社交的生活。

日本年轻人为何会选择这样生活?忧心忡忡的日本老一辈分析认为,日本夸张的高物价导致极高的生活成本,让日本年轻人深感恐惧。尤其是他们看到老一辈为了赚钱生活,每天都承受着辛苦,但一辈子下来,可能依然难免在孤独和困苦中终老。同时,富人总是富人,没有背景的平民总成不了富人,这使得许多年轻人感到茫然。

再加上地震带来的福岛核污染水问题,还有新冠肺炎疫情没完没了,不仅重创日本经济,更使年轻人就业集中的行业——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这些都让日本年轻人感到前途迷茫,从而压抑其生活欲望。

年轻人“宅、躺平、佛系”,那社会上必须走出家门的工作谁来做?老人。现在,日本工厂的员工数量远远不够,很多重要岗位都是白发老者。日本早已老龄化严重,65岁以上人口36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近30%,70岁以上人群也在2020年突破了25%。如果老龄化社会再加上低欲望社会,那日本的未来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哈佛大学荣誉教授、世界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2021年年末在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发表了一次演讲,并在全球引起一定程度的轰动。为什么?因为萨默斯不无忧虑地判断说,全球经济的未来存在“日本化”风险。

当然,萨默斯是从经济现象角度给出的判断。比如,长期的储蓄过多、投资不足,长期的高杠杆,以及僵尸企业永续化、金融泡沫永续化,最终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停滞。问题是,如此严峻的经济态势下,会否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规模更大的“躺平族”?需要看到,在诸如“躺平”“佛系”等一系列新词汇背后,经济畸变可能正在向我们走来。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22日,美国新泽西州贝永,货物集装箱堆放在一艘船上,供应链问题或出现缓解迹象。

通胀、滞胀和美联储

2021年下半年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其物价从此前10多年的下跌,突然转向上涨,而且涨幅不断扩大,大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势。如此突然变化,当然会占据全球财经媒体的头版头条。这显然是2021年全球中的一个重要畸变。

开始是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包括石油价格、有色金属、黑色金属,以致各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不断上涨;之后是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向后端消费品价格传导,水果、蔬菜、肉食以及家用电器、锅碗瓢盆无一幸免。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宏观统计数据显示,7、8、9连续三个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均超5%,而10月份环比上涨0.9%,同比涨幅居然高达6.2%,创下31年来的最高水平。

最新CPI的结构数据显示,与2020年相比,美国谷物和烘焙食品的价格涨幅约2.7%,肉类、家禽、鱼、蛋的价格涨幅10.5%。感恩节前,9月下旬的火鸡价格已比去年上涨近25%,而与5年前相比,价格高出50%。事实是,在感恩节之际,火鸡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如此物价状况,使得美国公众怨声载道,而各色恶性社会事件数量也在随之攀升。

但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物价上涨?大致有三派声音。其一,认为这是美国长期滥发货币的结果;其二,认为这是供给出了问题,在疫情之下,需求恢复快于生产恢复,加之产业链中断,供应链受阻,结果导致商品供不应求,物价飞涨;其三,认为是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基于第一种看法,人们要求美联储立即收紧货币,否则通胀失控;基于第二种看法,人们要求政府尽快复原产业链、供应链,以非货币手段应对物价上涨,在这些人看来,物价上涨是暂时的,只要一切恢复正常,物价自然回落;基于第三种看法,当然是双管齐下。

客观地说,本轮物价暴涨,可能关键在于产业链中断和供应链受阻。比如,汽车涨价,关键是车用芯片产业链告急,大幅降低了车市供给;再比如,受疫情影响,全球几乎所有主要港口同时缺人,导致大规模拥堵,而且集装箱无法正常循环……这些供给因素都在推高物价。

还有一个关键证据,可以证明物价上涨更可能是因为“非通货”因素,那就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根本谈不上“过热”。也就是说,尽管发达国家投放了海量通货,但并未导致需求过旺。相反,物价暴涨却进一步压制了需求,全球经济增长随之大幅放缓。比如,物价高涨的三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2%,远低于二季度的6.7%;英国经济增长也大幅放缓到1.3%。

没有经济热度的物价上涨,不是通货膨胀,其发展的结果很可能是“滞胀”——经济停滞、物价上涨。这一特殊的经济现象曾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当时因为中东战争、石油禁运导致全球石油价格暴涨,并引发一连串传导效应,所有商品因能源价格暴涨而上涨,投资和消费需求双双被压制,经济陷入衰退。保罗·沃尔克借此大肆宣扬通货膨胀,并以极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去应对。问题是,这样的做法对吗?如果尊重事实,面对中东战争、石油禁运引发的物价飞涨,最好的应对方法是结束中东战争。

时过境迁,今天的美联储面对全球可能再次陷入“滞胀”的现状,还敢不敢再次动用加息手段予以应对?显然不敢。按照华尔街大佬的判断,如果美联储处置不当,美国经济将遭受远超2008年的经济灾难。所以可以看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总显得进退维谷,而在2021年10月底给出的最终决定是:年底前开始逐步降低货币量化宽松的程度,但不加息、紧缩。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多次表示,尽管目前物价水平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可能超出预期,但那仍然是供给短缺带来的“暂时性”问题。言外之意,对付当前的物价高涨,需要供给侧手段,而不是用紧缩货币压制需求。

美国是否在采用供给政策抑制物价?当然。比如,破解特朗普时期对华进口高关税问题;再比如,一再要求OPEC+增产,并准备联合多国一起抛售石油战略储备,压制石油价格;等等。2021年11月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下跌2.40美元,跌幅3%,创10月7日以来最低收盘价。

尽管如此,全球物价飞涨到底与发达国家滥发货币有没有关系?不能排除这一要素。可以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欧洲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现象,物价和劳动工资一起上涨。这其实是典型的通胀特征,只不过现在工资涨幅还远未同步于物价涨幅,但不能排除未来的可能性。

凡事都有前因后果。2021年,拜登接任总统,但美国的空气中却回荡着“特朗普阴霾”。2020年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疫情失控,击碎了2019年之前美国经济10年努力的成果:GDP年均增长超过4%,CPI年均不足2%,失业率最低仅为3.8%;2020年美国GDP负增长3.5%,CPI为2.3%,失业率10%,峰值时高达25%,堪比大萧条时期;2021年拜登大把花钱,好不容易迎来经济反弹,结果又遭遇高物价袭击,美国GDP因而逐季下滑,CPI逐季攀升,“滞胀”阴云笼罩美国、笼罩世界。更不幸的是:全球疫情年底大反弹,美国、欧洲单日确诊人数再次冲向历史峰值,这显然为2022年全球经济埋下重大隐患。

同样,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经贸摩擦增加,结果又是拜登食其苦果。权威机构统计表明,美对华加征的商品关税,90%被美国企业和公众承担。所以,美国要用“非货币手段”压低物价,必须降低对华关税,这也迫使拜登政府重新审视对华政策。但问题是,未来中美关系是否能够继续改善,并对世界经济发展形成有益影响?这恐怕取决于未来各色复杂而尖锐的矛盾重新达成平衡。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22期)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滞胀”再袭世界的2021》发布于2021-11-3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