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中国式父爱的冷热交织

中国式父爱的冷热交织

《安魂》,是一部不害怕剧透的电影。

电影《安魂》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周大新先生同名原著改编。原著是一部半纪实半虚构的小说作品,纪实部分还原了一位父亲的失子之痛,虚构部分对生与死、爱与痛等话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这是一部不太好改编的小说,但电影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前提下,还是在影像化呈现方面做了诸多尝试。

之所以说原著不好改编,是因为小说内容是大篇幅的作家心灵自白,那些充满着痛与悔的文字读来有着千钧之力,不是影像所能代替的。小说有着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也是电影的主要戏剧冲突),父亲如何与儿子隔空对话,阴阳两隔的人怎样再进行心灵交流,这为作品的再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

电影《安魂》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它不只来自于故事拥有一个具有悬疑色彩的戏剧内核,也来自于观众对于作家生活的某种窥探。一定程度上,《安魂》算是一部“作家题材”电影,它打开了走进一名作家家庭内部的大门,使得观众有机会以更直观的方式与作家裸露的灵魂进行对话,这让人难以拒绝。

我认为电影里的作家并不比生活里的周大新更具魅力。生活中的周大新温和、低调、大度,电影里的作家霸道、固执、强硬。但文艺作品毕竟是高于生活的,电影《安魂》对于影片里唐大道这一父亲形象的塑造有着剧情上的需要,正因如此,在失去儿子之后,父亲的脆弱、苍老甚至迷信,这种180度的大转弯,更具艺术感染力与冲击力。

本文作者韩浩月(右)与作家周大新

电影《安魂》最动人的一点,在于父亲洞察一切,却心甘情愿地被骗,在一位长相酷似儿子的陌生人身上找到了安慰与救赎,与“假儿子”的每一次见面、聊天、拥抱,都成为对父亲空洞内心的一次填补,这样的爱,如同干裂土地上生长的一棵青嫩的绿草,相对于整片大地的苦难,这棵绿草的存在微不足道却又不可或缺——这样的隐喻会投射到观众内心诸多隐秘的角落。它会让人想到普遍的中国式父爱:父亲希望儿子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更上层楼、出人头地,父亲认为生活是用来打拼的而不是用来享受的,父亲觉得暂时的严厉是为了换来未来的舒适;它会让人想到一代人的发育历程与成长背景,想到那些刻入骨髓的饥饿感与不安全感。因此,《安魂》所表达的,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失孤”悲剧,而是对一代人的价值观进行反思——以父亲的身份进行一次自我检讨,以打碎自我的光辉与伟岸,来换取一种平凡活着的正当性。

电影《安魂》是一部中日合拍片,日本导演日向寺太郎、编剧富川元文是幕后主创,主要演员则是中国演员。选择日本编剧与导演,为原著故事的落地还有影片的节奏、氛围提供了一种“异域性”,这种异域化的讲述有效解决了影片叙事存在的一些难点,比如类似于“笔仙”这样的情节刻画,提升了影片的紧张感,同时,这样的讲述也使影片摆脱了国产片悬疑片的某些特点,使之拥有了日本电影的文艺气质。

《安魂》拥有令人意外的、一波三折的悬念,但它也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因为穿过影片的外在娱乐表面,会发现它真正的价值是其内里的表达,它的内里有冷的成分,也有温暖的成分,冷热交织的内核,被观众捕捉到之后,会转化为五味杂陈的感受,看完之后,会长吁一口气,叹息过后,也觉得有一株植物已经种在了自己心里——一棵绿草,也有着改变整片荒漠的可能。(韩浩月)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中国式父爱的冷热交织》发布于2021-11-2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