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抓住3个关键期,培养出有心理教养的好孩子

抓住3个关键期,培养出有心理教养的好孩子

孩子的“硬件”能力越来越强大,但心理“软装”却跟不上,很多孩子只能“独自美丽”,却不能跟别人愉快地玩耍,这可能是在家庭“出厂”时缺了心理教养的配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一些家庭教育中更偏重于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和行为方面的教育,使得有些孩子个人能力方面很优秀,但在心理层面却不能自洽与怡人。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而心理教养则是更偏重于对孩子个人健康心理的养成和与人交往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

引导孩子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父母圈

@满妈/心理教养的根基是德育

我观察身边心理不那么健康阳光的孩子,也就是那些缺乏心理教养的孩子,大多来自不那么正气的家庭。为什么孩子心理失衡,就是因为没有稳固的精神根基,缺乏能让他们坚守的东西。父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才能引导孩子眼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所以,孩子的心理教养就是家庭文化与修养的累积,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

@子美/培养孩子心底的善意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理解的心理教养就是一种社会情感教育,也就是在社会环境中,能和别人共情的能力。有人会觉得这和性格有关,比如外向的孩子通常会被认为阳光,内向的孩子则不容易和别人快速建立联系,容易给人冷冰冰的印象,比如不主动打招呼等。但我觉得心理教养无关性格,外向的孩子也可能主动攻击,内向的孩子也能和煦温柔,这要看父母和我们教育者是否能开启孩子心底对社会的善意,对他人的尊重。

@红斑马/父母是孩子的心理教养模板

所有的家庭教育可以说就是一种传承,孩子是否具备心理教养,很重要的一个养成渠道就是看他在成长环境中是否有好的样板可模仿。

父母对待彼此和对待他人的态度是平和的,情绪是稳定的,孩子就不会差。而有些父母在外人面前尚能维持一个好的情绪状态,但在家里却毫不掩饰地把负面情绪暴露出来,孩子是最了解真相的人,他们目睹了这种“双面人”的心理表演,就会进行“临摹”,这也是孩子各种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

3个关键期

父母的心理给养很重要

文/邱波

邱波喜玛拉雅签约认证心理专家,柠檬心理、心之助、妈咪学园等网络平台认证咨询师

在咨询室里时常会看到一些很自私、无礼、任性的孩子,对父母的沟通熟视无睹,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对周边人也没有好脸色,父母只能尬笑着说:没教好啊。心理教养,顾名思义,心理上的教和养。心理教养分为养与教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相辅相成,在孩子成长的三个关键期,任何一个过程出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心理哺育阶段,给予饱满情感

心理教养,首先是“养”,也叫心理哺育或心理喂养。这是一个无条件给予的过程,给予孩子爱、陪伴、重视、接纳,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母爱和父爱。这个过程最重要时期是在3岁以前,最核心喂养期是在1岁以内,尽父母之力最大化地看见和满足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人类的本能里包含着很多原始的欲望和需要,生理上的吃喝拉撒,心理上的被爱、亲密感、存在感、被接纳等等,在生命初期嗷嗷待哺的不仅仅是母乳,还有心理上的“乳汁”。

许多人会以为孩子那么小,哪有什么心理意识,他啥也不知道。其实,虽然孩子理性思维的部分还没有形成,但人类原始本能引发的情感渴求已经自然地开始了,孩子的心灵上也有一张待哺的小嘴,等待着父母无条件的心理喂养。我们在咨询中发现,3岁以内被无条件给予爱与陪伴的孩子,安全感与自我认同感(自信)都很好。其实,道理很简单啊,3岁以内孩子吃的好、睡的好,身体素质基础打的好,孩子一生的健康基础就会很好,同理可得,孩子心灵喂养的充足,心理各个功能的发育也会有一个好基础,为未来孩子的人格健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入心理教养第二个过程,心理教导、心理引导打下了好的基础。

心理教导阶段,爱与规则同时存在

孩子从2、3岁~6岁之间,进入了精神分析理论上讲的“俄狄浦斯期”,这个过程中是形成超我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是理性思维、道德、规则、自律能力、边界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家庭的教育中,也应该同时要进入“心理教导”时期了,心理教导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父母为孩子建立规则、底线、良知、敬畏心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父母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信念、理想、格局的过程。父母通过以身作则、说教引导等方式为孩子的原始欲望和需要加一个缰绳,让孩子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一时期里“无条件爱的乳汁”依然要继续跟上,但“无条件”并不是无边界无底线,无条件是指无论孩子好与不好,父母都应该爱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而不是因为你是好孩子,我才爱你。既使是孩子犯了错,父母也依然爱孩子,这份爱是给孩子表达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但这份爱是有底线的。我爱你,并不代表我什么都允许你做,我爱你,但你犯错时也必须受到惩罚并承担责任,我会陪你共同面对。许多家庭总是把无条件和无底线混为一谈,一个好的养育环境里,爱与规则要同在,接纳与拒绝同在,心理养、教也要同在。

健康人格养成阶段,摆顺心理秩序

不久前接过这样一个案例,14岁的男孩,自律能力很差,无法控制自己对手机的迷恋,如果父母管教就会发生严重的冲突,甚至会动手与父母撕打。他们一家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但是,这个家庭的序位是颠倒的,这个14岁的孩子才是家中的“爷”,可是这位小“爷”也不快乐,他内心充满了对整个家庭的愤怒和嫌弃。

究其原因,由于父母工作繁重,两岁前的养育是奶奶完成的,母乳喂养不到六个月就中断了,母亲也因为产后抑郁的问题,对养孩子产生了恐惧和排斥,所以,母亲的爱与陪伴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到了孩子三岁以后,母亲也逐渐从抑郁的情绪里走出来,又以一种过度补偿的心理来爱孩子,把爱与纵容混为一谈。另外,由于孩子两岁前的主要辅养权力在奶奶手里,所以,孩子的母亲也无力改变老人宠溺的养育观念,导致家庭没有建立心理约束机制,心理规则、秩序都没有建立起来,这孩子也当然没有自律能力。到了青春期,父母无力管束孩子,又指望孩子能自我约束,孩子做不到就责备、打骂,这显然本末倒置了,心理教养的两个过程完全颠倒,该满足的时期没有满足,该约束的时期又没有约束,心理问题当然就来了。

以上的案例只是心理教养失序的一种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模式:

1.心理养育不足,但心理教育过于严苛的家庭,容易形成“面具孩子”、“伪君子”、“讨好型人格”。

2.心理养育充足,但心理教育过程不够,孩子会被过度满足,形成自私、任性的人格。

3.心理养育与心理教育过程都不足的,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甚至人格偏差的概率极高。

所以,想培养出有心理教养的好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这三个关键期,父母的心理给养很重要。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抓住3个关键期,培养出有心理教养的好孩子》发布于2021-10-7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