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保驾护航,公司文化的尊重体恤,领导层豁达明智的管理,三者一起携手前行,消除职场陷阱才能指日可待。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南枝
· · ·
这两天,一段某公司内部泄露出来的群聊记录宛如深水炸弹迅速在设计界炸开,引发了一波热议。
事情的起源是公司负责人让自己手下的设计师在一天之内交出150张设计图,并且“接下来每天都是,从初一到初八”,国家法定假日也是如此。
在设计师明确表达自己无法三分钟出一张图后,该负责人又语气强硬地反驳“完不成是你的事情”,“上班的每一分钟都应该用于工作”,以及“今天做不出来不要下班了,加班做到大家满意为止”,“我们不是国企,设计行业都是加班的”等种种雷人语录。
该员工事后发文,声称自己已经从公司离职,而那位信口开河要150张图的老板也表示自己会以“员工损坏公司名义”起诉该员工。
▲该员工事后离职的对话▲员工发现前公司要起诉自己以后,呼吁大家不要再传播群聊内容
事发以后,不少网友表示看到这样的对话感到心塞,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甲方或者不通业务却强行指点江山的老板,并且迅速扒出了这家公司两位创始人的背景资料。
知乎微博上关于150张图的讨论帖越盖越高,有人做了这位负责人一百种表情包,有人跑去该公司公众号后台“求职”,甚至有人专门针对就员工超时加班、不合理安排工作量的行为咨询法务……
眼看事情话题度热议上升,公司另一位创始人又是如何回应此事的呢?
▲公司另外一名负责人贾某的回应
事到如今,负责人依然不觉得自己布置了不合理工作量的要求,强硬的口吻,毫无协商的态度,也不认为自已枉顾劳动法的行为有什么问题,甚至打着“客户服务”“追求极致”的口号去包装美化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撇除网上的嬉笑怒骂,与公司恶意营销的可能,重新回到事件核心问题上去——老板对员工工作时间的不合理索取,超量工作强度的安排,与员工居高临下的不平等关系,把“员工当机器人使”等这些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
1.
/ 无处不在的自助餐效应 /
经济学上的自助餐效应是指,相对于获得,人们对自己的损失更为敏感。
拿点餐来说,如果每一道菜都有成本,那么人们更倾向于克制餐点的数量。而如果提前支付了一笔费用,人们更倾向于吃超出所需要的量,每一吃点都是回本。
案例中的公司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个小型自助餐效应。
老板一旦支付了一次打包的价格(工资),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买断了员工所有的时间,所以聊天记录中的这位公司负责人才会堂而皇之地说出“上班的每一分钟都要用于工作”,“设计行业都是这样的”。
在他们的逻辑与认知里,员工的时间是一次性付清的自助餐,吃得多拿得多,都是自己的选择,和员工的承受力没有关系。
既然是买断的关系,那么我即便造成了浪费,也是我提前预付了价格的。本着这种“员工多干一点,我就多回本一点的”心态,这家公司的负责人把压榨员工演绎到了极致。
而在员工提出,加班的报酬问题时,公司老板却以“这是你的工作内容”拒绝了额外的费用支出或者调休请求。
老板以“行业都是这样的”,“你的工作时间就应该用来工作”来要求员工无意义的产出。
▲国企表示不背这个锅
可是事实真的如该负责人认为的这样么?
你想和我谈理想谈未来,我只想和你谈谈法律。
我们国家的劳动法明确规定——
▲关于劳动时间长度的规定▲关于劳动报酬的明确计算方式
从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劳动时长还是劳动酬金的计算,该公司都没有理由没有法律支撑去进行如上对员工的压榨行为。
而自助餐效应之所以不可以使用在员工关系、工作管理之中,是因为从公司运营的本质上来说,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合规合法,需要保障每一个员工的基本合法权益与人身自由。
拼命要求员工进行无意义的产出,以达到“物尽其用”“回本回血”的目的是可笑的也是不合法的。
没有一位员工是开启就能自动运营24小时的机器,更不是没有感情不需要休息的陀螺。
设计工作需要员工同时调动美商、创造力、判断力与操作能力,而以上几项共同协作则需要清醒的大脑,以及建立在适度休息基础上的能动性发挥。
根据对话,该公司领导并不是对设计的成果毫无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网友戏称的“A.I.批量下载”,“阿里鲁班系统一天作图数万”都成了不可能实现的手段。
一方面需要有温度有诚意的成果,一方面却用不合理的数量桎梏产出的时间与创作的自由性,同时完全没有给员工应当有的尊重,这完全是逻辑上的矛盾。
现代职场不是予取予求的自助式餐厅。想要员工能热情充沛地面对自己的工作,管理者应该从根本上戒除“能要一点是一点的”劣根性心态。
而员工热情与投入感的产生,离不开尊重劳动力、建立维护和谐平等的办公环境, 充分信任员工,这才是细水长流的根本。
2.
/ 透支企业生命力的超量生产圈套 /
再次回到公司负责人贾某在访谈回应的那番言论——因为无法保证员工给出的东西是他们想要的,是客户想要的,于是他们想出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不管你做了多少,多多益善,大浪淘沙,也许最后在上千张里有那么一两个命中目标的呢?
且不说这样的言论是不是在给过分无理的工作量要求打掩护,就本身的逻辑而言,也是根本性错误的。
超量生产,过度饱和地使用员工,不单单会提前造成员工劳动力的疲惫,工作效率的下降,也是管理人员漠视员工感受、管理环节缺乏计划性的侧面表现,本质上依然离不开把员工当做吞吐产出的机器。
从聊天对话里,我们看不到王某作为领导,给出员工任何具体性的工作指导意见与要求,而是反复强调数量上的不能妥协,再甩出两张成图与她心里满意的样品做了比对,却依然让人对她想要什么一头雾水。
不管为什么加班,不管加班有没有用,加班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能进996是一种修来的福分”成了部分公司企业鼓动员工长时间工作的至臻名言。
有事加班加点地做,没事想办法找事情做。
996的工作性质已经成了某个行业或者某种职业的常见tag,设计行业上首当其冲。
▲知乎上关于加班与绩效关系的讨论甚嚣尘上
越来越多的领导会以职场鸡汤、以分红升职加薪的前景诱惑年轻人将自己的时间投入到无意义的加班之中。
小A在设计公司打杂三年,终于有幸加入了公司的一个核心项目组。而她被交代下来的工作,是用整整两百个小时的加班时间做了一份与设计本身无关的剖断面分析图。
而这份被退稿修改审核无数次的成稿,最终成为展示成果PPT上的一个标注。
为此付出了数月深夜伏案工作的小A向领导反应了自己的迷茫。
领导的回复是:“虽然这个东西,甲方不看,我们用不着,但是人人都在做,我们也不能缺。你这阵子超长加班是因为平时加班不够。如果把素材的积累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一两个小时的加班上去,你也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低层次的领导总会用最官僚的办法说服你牺牲更多的个人时间,用在可有可无的细枝末节上,美其名曰“积少成多,磨砺自我,与公司共同成长。”
鸡汤吃多了,难免谁都会吃腻。
现代职场,努力的边际效益递减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大部分时间,无意义的努力并不能换来等价的经验值与成长,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超过个人承受阙值的努力反而会套牢你的人生,赔上更多的个人时间,过早地透支你对职业未来的热忱与信心。
员工的忠诚度与企业的生生不息紧密相连,员工的可持续性发展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短视的疯狂压榨,无异于透支企业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与生命线。
3.
/ 缺失的员工关怀与漠然的人文环境 /
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关于这家公司的大料陆续被前员工爆出。
▲孕期开除女员工;拖欠工资;让员工承担亏损风险……▲克扣法定假日,薪资管理混乱,乱罚款。
这些过往历史被爆出以后,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公司的聊天群里,领导会以那样颐指气使的态度勒令自己的员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该员工会干脆的一走了之。
他们的行事准则中没有“尊重”之说,任何指令都只基于领导层单方面的拍板。
难怪网友会将该负责人的言语与风靡一时的“明言明语”合体在一起。
公司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体现出任何责任担当,更是以极为苛刻冷漠的公司文化让人对其心寒。
群聊记录传播以后,不少人摸到了这家公司微博账号,不知道管理者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将官方微博的内容清空的一干二净。
而在事件台风眼,该公司创始人之一的私人微博上,她却因此事发声,连怼网友数条微博。
▲截取的三条回应
一方面认为员工上班的每一分钟都属于公司,应该用于工作,一方面自己在工作时间疯狂地回怼网友,推卸责任模糊重点又毫无道歉的态度,这样双标的行为如何服众?
对于员工来说,一家具有吸引力的企业应当具备——
强劲的发展势头、明确的企业目标;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有远见的管理者;关注员工价值的企业价值体系。
这些是留住人才的根基。
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并不是所谓的狼性,不是把人当陀螺榨取最后一点剩余价值,更不是把员工当作没有感情不知疲惫的机器,枉顾员工诉求与相关法律规定的一意孤行。
在这一点上,由内部群聊时间引发的风波,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多少管理者打着“为公司服务效劳”的口号踩在员工的生命与血汗上摇旗呐喊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
事件的最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在反思由这一场风波带来的隐藏职场陷阱。
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都应该记得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
法律的保驾护航,公司文化的尊重体恤,领导层豁达明智的管理,三者一起携手前行,消除职场陷阱才能指日可待。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一天100张图,我们不是国企!”努力背后,催生吸人血的老板…》发布于2020-1-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