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读书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袁隆平先生的读书生活。袁隆平先生已经去世,这篇报道采访了袁隆平先生的秘书辛业芸。她跟随袁隆平先生二十多年,对袁先生的读书习惯、读书爱好都非常熟悉。从文章中可以了解到,袁隆平先生读书有广博的一面,也有极专一的一面,由此既成就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又能在科研领域尤其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取得卓著成果。鲜为人知的是,袁隆平先生竟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段子手”。细细品味袁隆平先生的读书与生活之道,我们能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
人们对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往往有很多“成见”,认为他们在科研方面是“大牛”,但生活中很无趣。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可不是如此。对他了解越多,越发现他其实是个风趣幽默的人,也是一个很懂生活的人。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与生活没有距离的人。文中介绍,“袁隆平先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不但精通外语,小提琴、游泳、排球、象棋样样都会。”他喜欢艺术,大学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还会拉小提琴。如今,在网上还能搜索到他用小提琴演奏《我的祖国》的画面,“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丽风景,尤其是醉人的稻花香,是否是他格外喜欢这首曲子的原因?袁隆平先生曾说过,“夜晚时分,月光满地,蛙声不绝,琴声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如此浪漫,如此唯美,真是意存于心,出口成诗。他还曾说过,“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多么富有诗意的描述,多么大胆浪漫的想象!而且,这种诗意不是无病呻吟,这份浪漫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长期读书积累与艺术熏陶而成,是自然而然从内心生发出来的。更令人尊敬的是,这种想象中的浪漫,不是为了编织故事,也不是漫无目的地抒情,而是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设定一个奋斗目标,为未来确定一个远大理想。可以说,正是艺术的长期浸润,让他日常沾着泥土的生活泛起无限诗意来。
袁隆平先生好读书。他读书有谓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的一面,但又有极懂取舍、不忘根本的一面。据辛业芸介绍,“袁先生经常看专业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资料;一般的阅读偏爱文史、地理方面。他的书桌上经常摆着各种各样的地图册,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都是很厚的。这和他的兴趣有关”。可见,袁隆平先生读书也是非常广博的,文史、地理方面的书都读,甚至还喜欢看《讽刺与幽默》,“有时我们会觉得袁先生就像是段子手,笑话一个接一个。他记性好,不管隔多久,段子的细节他都能记得很清楚。”读书广博爱好广泛,能让人开阔视野,弥补自己亲见亲闻的不足,更高思维层次上还能融会贯通,互相砥砺互相启发,刺激出石破天惊的创造与灵感来。这方面,袁隆平先生是可以作为典范的。
值得注意的是,袁隆平先生读书虽广,又绝不忘其“专”,读得最多的、最用心的,还是专业领域的书。辛业芸介绍,“他每天花时间阅读,临睡前还看半小时,多是业务书”“《Rice Today》这份杂志是他必看的”,正因此,他能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能带领科研团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尽皆泛泛而读,最终也不过泯然众人,何谈独具一格的创见与成就。
特别值得学习的是,袁隆平先生不仅好读书,而且会读书。从辛业芸讲到的一个小故事中,可以了解到这一点,“有一次他买了海明威的书,我奇怪他突然买海明威的书来看,是否是逛书店时随意翻到这本书或者看了哪句话引起关注,不太清楚。他说海明威是自杀死的,很好奇什么原因导致他自杀,买回来他认真地看。总之,只要对什么事情感到好奇,他会深入下去,一定要知道原因。”这种读书法,才是真正的读书,才能真正的读懂书,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否则,读书再多,也如过眼烟云,不过能记住两个名字、复述几个段落而已,甚至有时候脑子里连热闹也留不下。在这方面,历来都有精辟论述。比如郑板桥就曾感慨,读书不用心,“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并批评如此读书法,即使“过目成诵”,也“最是不济事”。可见,袁先生完全称得上是真正的会读书之人。
袁隆平先生的功绩我们永远缅怀和纪念,他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古人得书难,今人得书不读,是遗憾。读了,却不会读,更是遗憾。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怎样炼成会读书之人》发布于2021-9-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