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八一特辑|军旅青春不言悔

八一特辑|军旅青春不言悔

文 | 张爱华

第一次带着老花镜读完一本长篇小说——曾聚云姐姐的《青春记忆》。

尘封已久的往事被唤醒,看着书中的她,想起我刚当兵的许多经历,竟然如此相似,就像在叙说自己的经历。

新兵训连紧急集合的囧态,反穿衣的,背包散架的,穿到巴鞋的,一天晚上三次紧急集合的狼狈不堪,林林总总浮现眼前,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作者刚参军时照片)

总机班野外训练架设总机,三人一组,两男同志一位背磁石电话机放线,一位在后面查线,我负责运送两摞车线。当我抱着两摞车线在山野里狂奔时,电话班老兵看我实在跑不动,回头跑过来帮助我拿一摞车线,保证及时供线,完成野外架线任务。老兵对我的体恤,分担一摞车线的友情,也让我终生难忘。

助民劳动时我和男兵暗暗较劲,不甘落后,不服气,不惜力,第二天早晨起来,两个胳膊一动不能动,手指头一动胳膊就抽筋,也是累到极致,穿不上衣服,提不上裤子,系不上纽扣,总机值班手都拿不住塞子,举不起线绳,咬牙坚持工作的惨状,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

出早操时别有用心的男兵撒丫子跑,想甩掉女兵看笑话,不服气的大部分女兵咬牙坚持跟了下来,队伍一解散就气喘吁吁,瘫倒在地,惹来男兵的围观。还是排长发现问题,以后的早操总是找几个老成的班长当排头压住步子跑,到现在也非常感激排长的体恤。

警通排排队吃饭,一列一列进食堂排队打饭,我们女兵总是先进饭堂,可能是我们吃饭比较少的缘故,后边的男兵还没进饭堂,我们有的女同志已经进餐完毕,抢着早点换班。让那些男兵惊叹不已,这也吃的太太太快了吧!

帮厨包饺子是我的强项,有一次调皮,饺子里没有放馅,捏了个气饺子,仿佛鼓鼓囊囊的大肉馅饺子。结果晚饭后打字室的老兵打电话过来找我算账,吃饺子的时候老兵一咬热气喷出,嘴里烫了个大泡。

射击训练需要掌握要领,我自小生活在军营,当兵前参加过少年儿童射击班,自然不在话下。最最头疼的是投手榴弹,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就投不过十米,排里要求投不过十五米不能参加实弹投掷。再苦练也不达标,实弹投掷那天上级领导居然开恩全体人员参加实弹投掷,心花怒放。胖刘助理在战壕里负责指导我们,轮到我的时候很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实弹投掷,还好是从坡上往坡下投,拧开手榴弹后盖,拉环套在小手指,后撤右腿,右手持手榴弹轮开手臂使劲往外甩,感觉手榴弹并没有扔出去很远,我趴在壕沟里,半天没有听到响声,抬头看见刘助理笑着往壕沟下面看了一眼,我也想站起来看看,刘助理一下按住我的脑袋,轰隆一声巨响,我的手榴弹爆炸了!

看着姐姐的海岛生活,我的最深刻印象是海岛部队看电影前,无论是在大操场还是大礼堂各连拉歌的场面,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显示了部队战士生龙活虎,那个氛围特别令人热血沸腾,指挥员的睿智更是不可小嘘!我们海军就没有那么热烈,每次看电影前总是有些小小的遗憾,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对海岛生活的留恋。

读完姐姐的长篇小说,她那细腻的笔触引领我回顾了我新兵排、总机班的新兵生活,排长、老兵对我们的关怀、照顾,自己在部队的种种历练,真的是那么宝贵,是我人生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合上手里的书,思绪还停留在那年、那月的那些事儿,几天来依旧徜徉在丰富多彩,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里。

姐姐对父母的挚爱,前辈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世界观,进城不忘老区人民的朴素情怀刻画的那么细致入微,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母。前几天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兵,打听到我是张团长的女儿,还和我讲起父亲带兵的故事。

(作者老父亲张德胜,时任27团团长)

1965年爸爸时任砣矶岛27团团长,某日带着机关干部到砣矶岛大口部队检查工作。对面走过来一个士兵,根据条令规定,行进中职位低的一方要主动向职位高的一方行举手礼,职位高的一方还礼。团长远远看到对面走过的战士举起自己的右手,以为战士向自己行礼,马上举起右手来还礼。没想到这位战士并没有行礼,而是用手指了指自己领章上的两个豆豆。同行的参谋和干事发现后立即严厉批评教育他,并要进行严厉处罚,团长制止了工作人员的训斥,问了战士的姓名、所在部队后,就让他回部队了!团长回到办公室就打电话向连队干部了解情况,连队指导员汇报了这个战士的基本情况,入伍四年,国防施工中能吃苦,军事技术好,就是生活作风稀松,所以入伍四年仍然是两个豆豆的军衔,没有调整军衔,他有不满情绪。

团长听后语重心长的对指导员说:“海岛生活条件艰苦,施工、训练更是辛苦。每个战士当一年兵就对国防建设做出一年的贡献。入伍四年就对国家做出四年的贡献。马上给这位士兵调整军衔!

战士没有因为对团长的不敬受到处罚,并且得到晋升军衔,团长深入细致工作作风,关心士兵的优良传统在全团传为佳话。

张强的父亲是1958年底入伍27团的老兵,老人家经常给孩子们讲张团长发扬官兵一致同甘苦的优良传统,下连当兵和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闲暇之余战士们一有机会就围拢在团长身边听他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张团长战争年代负过七次伤,战士们看着团长肚子上赫然醒目的刀疤,听团长讲述和鬼子拼刺刀的故事。你死我活的战场上,面对几个敌人的围攻,张团长大义凛然,一个人同时和四个鬼子拼刺刀,曾经一把刺刀拼死七个鬼子的故事在部队官兵中流传了很多年。

我妈妈为人谦和,和爸爸结婚后,妈妈看到部队裁军,很多女兵都复员回家当家属,妈妈也响应号召辞去自己心爱的教师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妈妈孝敬我爷爷的事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爷爷在沂蒙老家,一直由我们家寄钱奉养,爸爸让妈妈每月给爷爷寄十块钱,那个年代在农村一个月十块钱日子过得已经是很宽松,可是每月发工资妈妈总让我给爷爷寄二十块钱,爸爸知道以后跟妈妈说,农村花销十块钱已经很好了,妈妈回答:“一个老人在农村,手里有点钱好支使人。”妈妈体贴入微让孝敬扎根于我心。

他们的言传身教就是我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感谢父母的教养之恩。

一本好书,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曾姐姐的书写出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写出了守岛人的艰苦奋斗,写出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姐姐的《青春记忆》何尝不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岁月的真实写照。

在此要感谢马素平妹妹引荐,让我有机会拜读曾聚云姐姐的作品。

(作者的美篇)

作者简介:张爱华,女,1955年生在军营,长在长山列岛。1970年参军,在总机班做话务员三年,军校学习后在部队医院从事卫生工作至退休。喜欢旅游和摄影,业余文学爱好者,已有多篇游记、杂文在个人美篇“深蓝”发表。

壹点号海岛寻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八一特辑|军旅青春不言悔》发布于2021-8-3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