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乘坐慢车去远方(散文)

乘坐慢车去远方(散文)

在夜色阑珊的旷野中,一行方格式的亮光蜿蜒跳跃。那是一列慢行的火车昼夜兼程。

有列车经过的乡野,田园牧歌与现代气息交融。汽笛“呜呜呜”,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声声悠长,叫人竟夕起相思。

总是在寂寥的轨道上行驶,以它不紧不慢的节奏。这种移动速度,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不偏不倚。慢车有着恰到好处的平衡意识。

多年以前,在我教书的学校附近,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特快列车都是一路高歌,扬长而去,仿佛无视小站的存在。好在,每半小时左右,总会有一列慢车经停三五分钟。此时,三三两两的乘客被吐了出来,又有三五成群的旅行者被吸了进去。在这一迎一送吐故纳新过程中,冷清的车站变得热闹起来,人气旺起来,烟火气息浓起来。小站开启了偏远乡村与繁华都市之间的通道。在当地人心目中,它是一处熠熠生辉的地标。

火车徐徐进站时,接站的人们脸上挂着喜悦与急切——明知出门在外的亲人即刻就要出现,仍然希望早一点看见久违的笑容和身影。火车渐行渐远,站台上伫立着一位面容姣好的少妇,引颈眺望,一直望到汽笛声若有若无、火车没入苍茫深处……

目睹亲人乘坐慢车远行,离情别绪好像没有高铁抑或动车倏然而去那样冲撞强烈。火车站,承载相聚的喜悦和离别的忧愁,今昔皆然。

在文人的笔下,火车站不再仅仅是特定的物理空间,而是升腾着情感的温度。在某种程度上,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可以说是郁达夫在火车站苦苦等来的。午后五点多、七点钟、半夜十二点……每一次车站的等待都将痴情文人的希望敲碎。“也许王映霞女士推迟了来杭的行期,于是决定再在城站死守一日,这一等,直等到大雪纷飞”。下雪了,两个人走着走着,就白头了。

一列火车,镌刻着一个时代的影像,浓缩着一个国家的民俗。

1987年,美国作家保罗·泰鲁曾经乘火车游历中国,并且发表了与中国火车相关的作品。他在作品中描述中国人在火车上的愉快时光,认为中国人是“生活”在火车上的。当年,中国的火车大都是工艺粗糙、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没有空调装置的老式绿皮车。炎炎夏日,车厢里面热得像蒸笼;数九寒天,车厢又冷得如冰窖。尽管如此,但是车厢里,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簇拥一起开心地打牌、下棋、喝茶,旅途有说有笑。不同方言汇集碰撞,其乐融融。

相比高铁、动车的风驰电掣,慢行列车总是慢条斯理。有时,正是这种慢吞吞,让人们得以体验悠闲优雅的情调境界,细细咀嚼生活的滋味。

在高铁、动车主导铁路交通的今天,依然有些地方保留着慢车班列,成为日新月异时代的“慢风景”。慢行列车当是“慢生活”的载体,上了年纪的人乘坐它,感觉时光并未走远;年轻人偶尔体验一把,也可放松紧绷的神经,释放生活的压力。

慢车是山川原野上的剪贴画。每一道铁轨都穿过许多宁静的村庄、通往一座座繁华的都市。快车,向众多步履匆匆的人致意;慢车,问候那些身处穷乡僻壤的人们。慢车,无缝对接过去与现在,让一些行将模糊的记忆、文化薪火相传。

在岁月的轨道上,让高速飞奔的生命列车慢下来吧。我们借此静静地回望过往,梳理得失,使以后的旅程更加从容自信。也可仔细欣赏沿途风景,让人生之旅收获更多清欢喜悦。

责任编辑: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乘坐慢车去远方(散文)》发布于2021-8-1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