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新乡7月26日电 题:新乡人的“回家之路”
中新社记者 姜涛 阚力
“至少再下降两米才能达到日常水位。”
25日下午,河南卫河新乡牧野段的水位有所回落,张家老小七口沿着河边回家的路,边走边看。
张先生是新乡城区北部的丰乐里村村民,卫河自西南流向东北,途经村子的西北部。丰乐里村是离卫河牧野段最近的受灾村庄之一。村庄分老、新两个区域,自卫河岸往东分布。张先生住在新村,其父母住在老村。老村与卫河一路之隔,这条路也是一道坝。
资料图:7月23日,卫河河南新乡段等部分河段出现险情。当日夜间,当地村民在G107国道新乡段垒筑堤坝抵御洪水。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24日,卫河持续涨水,考虑河水有倒灌沿岸村庄的风险,当地组织丰乐里村等地的人员紧急转移,张家人也在其中。被转移后,他们借宿在城里亲戚家。25日,听说卫河水位回落,张家七口决定返村。
“24号转移时,河水差10公分就漫上这条路。”张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新村地势低积水严重,新村的家暂时回不去了,“有些地方水深超过一米,一楼都淹了。”
记者跟随张家几口人进入老村后看到,坝上人来车往,偶有村民与张家人寒暄,“家里除了没电一切都好。”
坝下的村街依然有过脚踝的积水,大人坐在门前台阶上闲聊。老村的房子基本没有淹水。
图为一家七口乘铲车回家。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记者是在积水严重的新中大道北段与张家人偶遇的,这里是他们从城里返村的必经之路。
张家人出城时是徒步,后来搭乘上一辆三轮车,把他们送到新中大道北段一处路口。
张先生说,三轮车师傅是看见他们招手,绕路过来送他们的。自己的小女儿下车后向三轮车师傅深深鞠了一躬。
“路上很多铲车、卡车、三轮车,招手即停,只要还有位置,他们都让上车。”张先生抿了抿嘴说,“蹭车是近几天新乡街头最常见的”“患难见真情啊”。
张先生一家下车的路口,有一座高一米多、长数十米的弧形自筑堤坝。这座堤坝挡住了北侧积水,堤坝往南就是新乡城区。
摄影爱好者范先生拍摄记录了堤坝筑成的过程。他说:“这是市民志愿者们自发筑成的一座堤坝,为城区的道路和居民区挡住了洪水。”
图为两辆铲车上的市民相互挥手。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范先生住在堤坝南侧的新闻小区,这道坝让他所在的小区免受洪水围困,“我在这里耗了两天,就是为了完整记录下这场感人的民众自救。”
沿着堤坝行走,通过成箱的瓶装水、水果以及一些散落的救生圈可以看出,现场参与人员众多。
再往前的道路水比较深,三轮车无法通过,记者与张家人同乘一辆路过的铲车涉水。行至积水最深处,张家人面色沉重,“这是丰乐里新村,我就住在这里。”
铲车司机叫李瑞旺,是新乡原阳县人,洪水围城前,在新乡城区的工地干活。城区道路积水持续上涨后,一些小型救援车辆无法通行,他和同行就参与到义务救援中。
李瑞旺告诉记者,铲车涉水能力强,他们帮助一些社区单位运送物资,接送需涉水通行的市民,“路上招手即停,有位置我就让他们上来。”
每天早七点,李瑞旺就投入到救援中,经常忙到半夜才能回住处。走访被水围困的新乡街头,有很多“李瑞旺”利用各自所长,在不同的抗洪救灾现场“发光发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跟随张先生一家回村的路上,他的小女儿轻哼着这句歌词。(完)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特写:新乡人的“回家之路”》发布于2021-7-2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