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失孤》原型一家面临“扎心难题”:人家树欲静,你们风不止

《失孤》原型一家面临“扎心难题”:人家树欲静,你们风不止

生活报首席评论员 静伟

《失孤》原型郭刚堂历经24年苦苦寻找,终于找回了当年被拐的儿子郭新振,其中滋味,悲欣交集,可想而知。《失孤》导演彭三源发文祝福时的一段话,让人暖心,也耐人寻味:“希望这是一个不幸故事的结束,是一个幸福故事的开始。”

是啊,找到了被拐24年的孩子,无论如何,都算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大团圆结局了。但人生毕竟不是电影,可以到此戛然而止,对于当事双方家庭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还有更多麻烦需要解决。

有两个最直接的问题,都是横亘在他们面前不容回避的扎心现实:要不要追究郭新振养父母的法律责任?在血缘亲情和养育之恩面前,郭新振该何去何从?

果然不出所料,还没等当事人怎么着,网友们又都吵翻了。有搬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来对郭新振养父母口诛笔伐的,欲置之于牢狱而后快;有骂郭新振“有奶就是娘”、“认贼作父”的。这届网友真是吃不完的瓜,操不完的心,扯不完的蛋。但这些言行逻辑下面,其实都潜藏着一个心理事实:看热闹不嫌事大,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以为郭刚堂会不想追究吗?你以为他苦寻了24年,会不希望郭新振回归到自己的家吗?但为什么他会说出要尊重、接受孩子的意愿,“我们就当是一门亲戚去走动,就两个字:真诚。”而郭新振为什么在明知自己被拐,在亲生父母找到眼前的时候,还是决定要留在养父母身边?

因为丢失的孩子,不像遗失的物品,找回来就找回来了,该归谁就归谁了,这其中的情感纠葛、利害考量,以及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都是盘根错节、瓜葛相连,如要切割清楚,恐怕血肉模糊。24年的养育之情能说断就断?如果真将养父母入刑,你让郭新振的内心将何以安宁?如果非要离开养父母回归原生家庭,他们两家就一定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

这些问题,都不是吃瓜群众三言两语就能帮人家解决的,而是要靠当事人用人情、用智慧来妥善处理。选择追究,还是选择原谅,选择彼此如何相处,这是郭刚堂和郭新振一家自己的选择,而他们也会基于情感、基于现实、基于利害,做出认为最适合彼此的选择。

而最现实也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活在当下,面向未来,而不是纠缠过去。如果总是去揭过去的伤疤,只会让往后余生也血流不止。不管怎么样,这么大的坎儿都已经走过来了,孩子能找到也是最好的结果了,其他还有什么问题能比这些更大、更难解决的呢?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其实,对于这类案件的当事人来说,在寻亲成功后,往往都会做出类似的选择。“梅姨案”寻亲者申军良找到孩子一年多,儿子申聪至今也没和养父母断了联系,孩子也表示不会轻易忘记“养育之恩”。而申军良也表示过:“找孩子的时候,我想的就是找到后一定要让养父母也坐牢。”但一旦找到了孩子,一旦孩子说出“能不能不追究养父母责任”,他又怎么能拒绝呢?人贩子必须严惩不贷,养父母岂能说断就断?

法理不外乎人情,买卖儿童是犯罪,但为什么刑法上先后会有这样的规定:“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可以从轻处罚”,我想一是因为考虑到养父母子女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二来也是因为“买卖同罪”虽然在道理和道义上正确,但在现实中,却很可能会增加寻亲认亲的难度。而且,在现有的正规媒体报道中,我们似乎还没有明确看到郭新振养父母当初“买子”的事实,在谴责之前,至少也要先确认吧。

虽然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但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如果郭新振被拐后,不是被卖给现在的养父母家,而是卖给更贫苦或更难找到的人家,甚至沦入更惨的境地,又当如何?这会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还有,我们能拿现在的法治观念,刻舟求剑地去套当时人的法律认知吗?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所言:“每当你想批评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旁观者之所以能说得容易,就是因为事不关己。人家树欲静,你们风不止,但你们想过没有,这些事,于你们是话题,于人家是生活;于你们是是非,于人家是利害;于你们是道理,于人家是情感。你们自觉正义,可你们正义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希望人家过得幸福吗?如今,人家幸福了,你们为什么还要以你们所谓的“正义”,来给人家添堵呢?

之前我曾看过几集韩剧《顶楼》,就是好奇这么狗血、这么弱智的剧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地追看,后来忽然想明白了,因为人们需要在对“坏人”的痛恨中,确认自己的好、自己的义。

不错,失孤、拐卖这都是一个公共话题,但一旦回归到自己的家庭,追究还是原谅,与谁一起生活,那就是他们私域空间的事了。之前姚策案、林生斌事件的一地鸡毛,也正是因为公域与私域范围纠缠不清。在这些公共问题面前,我们常常太过关注八卦、情绪的部分,而对于真问题往往视而不见、懒得讨论。因为没有戏剧性和冲突感,我们很难入戏。

图片源于网络

但是,面对别人真实的人生,我们不能总是看戏心态啊!你在台下觉得痛快的时候,可曾想过台上人的痛吗?很多时候,面对别人的人生,我们需要的不是点评,而是感知;我们要做的也不是站队,而是体谅。如果你读懂了黑格尔的这句话,也许你就会放下谁是谁非的偏执,慢慢懂得世间万事,往往不是非此即彼:“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

首席评论员:静伟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失孤》原型一家面临“扎心难题”:人家树欲静,你们风不止》发布于2021-7-1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