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5月14日上午,河南南阳,一场事关亿万国人“喝水用水”问题的重要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这一世纪工程下一步建设发展指向定调。
(一)水资源格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南水北调,这个旨在破解我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问题的超级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东、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2亿人。
这一工程,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曾说:“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同三峡工程是等量齐观的。”
2013年和2014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时,总书记都作出重要指示。去年11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来到东线源头江都水利枢纽;这次座谈会前,又专程到中线渠首,并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寻源问渠。
5月14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为何选择此时召开这次座谈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论证。
这是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对加强和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供给的必然要求——
从顶层设计层面,《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已颁布近20年。这些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显著提升,经济社会结构与发展方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均有显著提高;
从区域战略层面,比如说,作为主要受水区的华北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开发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相继实施;
此外,当前如何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畅通的国内大循环,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水资源是其中重要的承载和制约因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资源格局,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一个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正待出炉。
(二)水与高质量发展,映照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推进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同时开展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等前期工作。
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对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出了6点要求。
这6点要求,并未涉及具体的后续工程规划设计方案,都是总体性指导性的部署。但细读通稿,可以发现,每一条要求背后都有深远的考量、深刻的意涵和深邃的指向。
节水优先,这是一条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16字治水思路,“节水优先”是摆在第一位的。
半年前,在东线源头考察时,总书记特别强调“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
这是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在江都水利枢纽,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建设和江都水利枢纽运行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不是说千里迢迢的南水来了,就可以用来肆意挥霍了,搞不符合实际的产业和城镇建设,甚至用来搞所谓的“造湖运动”,必须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生态环境保护,这是一条红线。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必须统筹协调、系统治理。
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这次座谈会又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为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的一项要求。
无论是节水、还是治污,都是要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倒逼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快形成节水型绿色型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治水如治国。水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映照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
(三)促进发展之网与保障安全之网
与高速铁路网、公路网和电网一样,国家水网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南水北调工程,在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过程中至关重要。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通过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国家水网骨干。
在这张水网中,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各自有其供水范围和供水目标,并与四大江河形成有机整体,并且相互补充,可覆盖黄淮海流域、胶东地区和西北内陆河部分地区,实现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
这张水网,不仅是一张促进协调发展的大网,也是一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的大网。
因此,南水北调,国之大事,涉及的不是一地一域,不能就单线论单线,也不能就工程论工程,要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角度,从国家全局的高度来把握。
(四)科学合理和历史耐心
纵观中华文明史,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再到京杭大运河,去水之害、兴水之利,不仅造福今人,更是福泽后代。
南水北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千秋大计的重大工程,必须抱有足够的历史耐心,需要做好科学论证。
南水北调的构想提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经半个世纪论证,数十万建设者10多年奋战,数十万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才让世纪梦想成为现实。
东线二期怎么走?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怎么推进?西线方案如何设计?这都是需要科学回答的命题。
对下一步工作,总书记提的要求中,强调了坚持“系统观念”和“遵循规律”,重申“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重大水利工程论证原则。
特别提到:“要坚持经济合理”“加强多方案比选论证,尽可能减少征地移民数量”;
特别强调:“抓紧做好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协调部门、地方和专家意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确保拿出来的规划设计方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政之所出,唯在利民。
这些要求,体现的正是一种对历史的责任感,一种对人民的使命感。正如,总书记这次在南阳淅川县的移民村里,对乡亲们所说:
“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
主笔:朱基钗、刘诗平
监制: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张晓松、邹伟、施永南、王绚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姜潇、张慧惠、包昱涵、郝晓静、朱高祥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南水北调下一步怎么调?这次会议定了调》发布于2021-5-1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