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车内个人隐私,不能“漏”到车外

车内个人隐私,不能“漏”到车外

“车内摄像头”将有法管了。近日,国家网信办就《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大家比较关注的一点是,该意见提到运营者收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被收集人同意。

这对车主来说是个好消息。就像之前有特斯拉车主称“刹车失灵”,而后车企公布了车主行驶原始数据一事。车企这一做法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提出该组数据属于车主的个人隐私,不应公开;而车企将个人隐私公开恰恰说明了车辆存在信息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

车内个人信息安全立法刻不容缓。如不早立规矩,容易形成“破窗效应”,持续侵犯消费者的个人权益乃至国家信息安全。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国法律早已对泄漏公民个人隐私的行为明令禁止,但新技术变革给个人信息管理带来许多课题。尤其在汽车技术不断革新升级、汽车消费加速大众化的情况下,立法保护仍然充满挑战。

“新”问题还需“新药”医。保护车内个人信息安全应抓两个关键。一个是“我的数据我知道”。设定新技术标准,让车内个人隐私的收集、处理和使用,都必须与汽车更好地服务安全驾驶、舒适乘车体验有关,而不能容许以创新之名“欺负人”,滥采、滥用个人隐私,变相逃避监管。

另一个是“我的信息我保管”。要进一步细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不断创新手段、提升执法水平,同时要整合监管、车企、平台、电信等资源,全面落实实名制购车和信息使用,不仅管好“车内”隐私不外“漏”,还要防止车牌号、手机号等关联信息被滥用。

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国家层面已逐步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系统,并自上而下铺开信息安全网络。对于迎来一波利好政策和消费热情的车企来说,任何不能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的“炫技”,都是“掉粉”选项。想继续以创新之名行“捡漏”之实的心机,不刹车,就“翻车”。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刘冉冉

广州日报·新花城全媒体编辑 胡俊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车内个人隐私,不能“漏”到车外》发布于2021-5-15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