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就像过去十几年的五一假期一样,今天的白蕊依然在她熟悉的实验室里度过,这和她在国庆、春节的假期安排并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在小长假休息,有很多实验就要重新启动的感觉。”这位90后女生,爱烤串也爱火锅,爱追悬疑剧,也爱周杰伦,喜欢宅,单身,也怕被催婚,她住在杭州城西,当她走进实验室,披上实验服,就变成了全世界瞩目的年轻科学家,25岁就攻克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剪接体结构,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
她是白蕊,现为西湖大学博士后。2020年,她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是第三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一位没有国外求学经历、完全“国产”的科研工作者。
白蕊在实验室里
拜入施一公门下,从落选到如愿以偿
科学家的一天怎么度过?
白蕊每天8点多去实验室,但什么时候结束,“我没法决定。”白蕊说,“一段实验开始了,做完才能停下来。”所以,她通常忙到很晚,“有时候要通宵。”
来杭州工作近2年了,白蕊一共只去过两次西湖。“杭州气候很好,空气也好”,但大部分时间白蕊都窝在实验室里。
从武汉读大学,到北京读研究生,再到杭州工作,白蕊觉得城市对她来讲,区别不大,只需要适应新实验室的格局就好。实验室关上门自成小天地,换个城市不受影响。
做实验中的白蕊
一心扎在实验室里的白蕊,其实直到大三才搞清楚自己将来要走科研这条路。
那时,同学们都开始考虑就业方向,就读生物学专业的她一度陷入迷茫:“做科研的意义在哪里?”
恰好那一年,中科院院士、时任清华大学校长助理施一公到武汉大学做讲座。“那次讲座感染力很强。他讲了科研之美,讲到对于全人类的重大意义。”白蕊深受鼓舞。
一年后,尽管有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递来橄榄枝,但白蕊仍一心要去清华,去施一公实验室。
大学时代的白蕊
大三暑假,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了暑期夏令营。带着武汉大学生物学基地班专业第一的成绩,同时手握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offer,自信满满的白蕊碰壁了。在清华夏令营面试中,她表现不好,落选了。
白蕊是个执拗的人,不止体现在对科研的执着,在人生选择上也如此。她谢绝了前面两所院校,决心跟清华大学“死磕到底”。
那个暑假她没有回内蒙古老家,留在学校学习,一边泡在实验室里,一边把自己“埋”进书本。她将理论知识又过了一遍,把知识体系重新梳理,心态重新调整好。等到大四开学,开始保送的时候,她以武大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又拿到推免名额。
“当时就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推免失败,考研也要考到清华。”
从清华大学毕业
9月开学,她再次来到清华推免面试。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整,她的心态彻底放松了。面试结束,老师问她:“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没参加暑期的夏令营面试呀?”白蕊略带尴尬回答:“我参加了,我没过……”她终于拿到了清华大学直博生的拟录取通知书。
面试一通过,她给导师施一公发了邮件,白蕊清楚地记得,施一公回复:“来实验室做实验吧。”
科研是多国竞争,我们只能赢,没有退路
到施一公实验室的第一天,白蕊就被震撼到了。“师兄师姐们做实验的方式方法,完全跟我本科时接触到的不一样,效率太高了。”从此,她开始跟着导师,面对世界性难题。
她的拗劲又上来了,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去实验室,做到半夜十二点才回宿舍,不但要求自己快速上手、避免错误,还要寻求突破。
《科学》杂志上白蕊的论文
身边都是优秀的学子,白蕊也赋予自己很强的使命感。“同样一项科研,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她也身在竞争中。
2017年5月的一个晚上,师姐匆匆忙忙找到正窝在实验室里的她:“施老师发的邮件你看到了吗?我们(的研究成果)被抢发了!”这是白蕊第一次经历被抢发事件。在学术领域,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竞争对手抢先发表,就意味着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自己耗费时间、心力的发明发现就没意义了。
当下,白蕊的大脑一片空白,回过神来,她立刻去看了对手的文章,心再次跌落深谷:对手的研究成果,虽然结构分辨率不如自己,但是所有重大发现都完成了。
那天晚上,她彻夜难眠,不知道接下来课题该怎么走。但作为课题主导者,白蕊觉得自己必须担起责任,继续攻关。
《科学》杂志
一年之后,他们的课题终于又取得重大进展,团队攻克了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剪接体结构,她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个重大研究成果,震动了世界。
后来她才知道,这一次,她抢发了竞争对手。
白蕊说,自己是胜负欲很强的人。类似的实验室,除了中国,在德国和英国各有一个。三个实验室齐头并进。她要为国争光,要做出成绩,就“只能赢,没有退路”。
享受科研之美,为人类谋幸福
今天,成为科学家的白蕊,已经不在学习阶段,而是创造阶段——创造着人类的新知识,拓宽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边界。
西湖大学,白蕊摄,2019年第一次来到杭州西湖大学
如今的白蕊,也终于亲身体会到,当年施一公所说的科研的美和成就感:“真正把问题解决的那一刻,那种幸福感是很强的,我们创造了人类的新知识。去国外参加会议时,感受到来自同行的尊敬和佩服,会有深深的自豪感。让我感觉到我做的是对的、有价值的,也让我坚持走下去。”
白蕊从事的是RNA(核糖核酸)剪接体研究。她打了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就像拍电影,一个个镜头就像一个个基因,镜头需要组合在一起讲故事,基因也需要用剪接体拼接在一起。如果镜头连接错了,电影就乱了;如果基因连接错了,就会出现遗传病、癌症等各种疾病。”
研究表明,35%的人类遗传紊乱和多种癌症,均与RNA剪接的异常和剪接体蛋白的突变有直接关系。所以,有了白蕊做的基础科研,人类才能开发出药物,从根本上避免和纠正基因组合,征服遗传病、癌症等,“这是关系人类健康问题的事业。”
《细胞》杂志上白蕊发表的论文
她热爱着这件事,全身心的投入,在做实验时、在吃饭时、在睡觉前,她脑子里想的都是手上实验的前前后后。“科研和我的生活很难分开。经常有很多想法,是在睡觉之前突然想到的。想到之后,第二天我就到实验室里动手实施。”
当年被对手抢发科研成果,白蕊一度受挫,如今对她来说已不值一提。但她有新的挫折,她的敌人是一个个的科学难题,她的日常就是在不断地突围。
2019年初至去年疫情期间,白蕊曾遇到一个困难,一连十几个月解决不了,进度停滞不前。整个团队陷入了纠结,提出的所有方案都无法解决。这也影响到其他几项实验的进度。
日思夜想后,她终于发现,是他们把问题想复杂了,正确答案就在手边。从那个疙瘩中跳出来,隔远了看,反而好解决了。事情一解决,巨大的成就感袭来,她觉得“信心爆棚”。
“感觉没有实验可以阻挡我,没有我做不出来的。”
白蕊
白蕊,1992年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博士期间研究RNA剪接的分子机理,发表8篇高水平论文,其中5篇发表于《科学》期刊,3篇发表于《细胞》期刊。
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2次)、“未来学者”奖学金等;入选由中国科协评选的2018年度“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全国5人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现为西湖大学博士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杭州90后科学家白蕊:科研事业是为国争光,我们不做,中国还有谁去做?》发布于2021-5-2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