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 记者 余杏 报道
近日,教育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规范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工作,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款式品类过多、变动频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深入思考强制购买、价格偏高、品类过多等问题,发现这里面有很浓郁的商业气息。在校服购买过程中,出现这些“商业化”问题,归根结底是有些地方将校服当成了市面上的“商品”,将学校当成了“服装店”,将教育放进了“生意场”。
校服是什么呢?校服是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团队意识、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和审美功能,它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衣服换得快,校服需求旺盛,因此,在某些人眼中,校服就成了一块“唐僧肉”。个别地方甚至还形成“垄断”局面,一些商家为了“攻下”学校“堡垒”,还会给一些学校负责人送“回扣”,致使家长和学生为购买校服付出更多“代价”。
此次教育部重申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是规避校服购买“误入歧途”的必要之举。同时,教育部也指出要加强校服产品质量监管力度,这亦是确保校服回归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本意。
那么,中小学校服到底该怎样购买呢?最主要还是要遵循两个字——公平。
首先决定权要公平,购买哪种校服不能学校“一言堂”,而应遵循实用、安全的原则,经多方协商确定;其次价格要公平,每个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都有差异,校服应走“平民”路线,确保学生和家长能负担得起;最后购买要公平,校服不能变相强制购买,学生和家长都有说“不”的权利。
校服的本色是“以生为本”,不该成为家长的负担,更不能成为“生意场”上牟利的工具。只有让校服购买回归本心,才能防止校服成为某些人的“摇钱树”,才能使校服成为家校的黏合剂,而不是矛盾的催化剂。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学校不是“服装店”,教育不是“生意场”》发布于2021-11-1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