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4年了,他还在等待妻子复活!

4年了,他还在等待妻子复活!

2017年,49岁的展文莲因肺癌去世后,被放入零下196°C的液氮罐,成为中国首例接受人体全身冷冻术的人,对丈夫桂军民来说,这像是被延长的希望,却也不乏迷茫。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赵志远 何锴 视频编辑 吴佳颖 调色 王基炜 后期 王煜

墙壁上依旧挂着展文莲的照片,穿一件蓝色旗袍,面若桃花。

每次,桂军民走进家,都能感觉到妻子的气息。他闭上眼睛,脑子里一幕幕都是她的音容笑貌。这个53岁的男人,此前从没想过妻子会先他而去,更没有想到,他有一天能把她冷冻起来,等待未来的新技术“复活”她。

2017年5月8日,49岁的展文莲因肺癌临床去世后,被实施“急救”措施,接入心肺复苏仪,同时全面降温,保证细胞存活……最后,她身体被冷冻,头朝下,脚朝上,放进零下196°C,容积2000升的液氮罐内,成为中国首例接受人体全身冷冻术的人。

此后,桂军民每天幻想着妻子“归来”。

桂军民看着妻子的照片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赵志远 图(除署名外)

将病患的机体“生命暂停”,直到医学发展到可以治愈疾病后再“解冻复活”的这一新技术,最初出现在科幻小说中,有冷冻原理支撑:新陈代谢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缓,低温能够抑制生命过程,减慢甚至停止生物的新陈代谢,使人体进入“假死”状态。1988年,美国一个低温生物学家找到了一种物质,可以使水在低温下变成对细胞无害的玻璃状,防止“冰晶”的形成,为人体冷冻技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冷冻出现在1967年的美国,一位患肾癌的心理学教授选择将自己冷冻,期待在未来解冻并治愈复活。但直至50年后的2017年,他并没有被成功复活。至今,全球尚没有复活先例。

事实上,这一医疗科学技术,因为它的可行性以及对医学伦理学的颠覆性,一直以来备受争议——

它是否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被复活的人能否适应新的社会生活?如果是更换了新身体(有部分人只冷冻了头颅),那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人吗?如果科学能改变人的生死,地球会不会出现人口大爆炸?

目前,人体冷冻还只是在实验探索过程中。全球有四家人体冷冻公司,分布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它们多是商业行为,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一篇2015年发布在《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医学伦理学期刊)》的论文显示,全球至今已有数百人进行了冷冻保存,更多的人在等待“死后”被冷冻。

桂军民一家三口

桂军民签订的合同期限为三十年。签订合同时,对方告知他:虽然科学技术在发展,但无法确定他的妻子三十年后能复活。

他和妻子少时认识,一起走过青春岁月,历经坎坷,度过最难熬的时光,却在快退休时,妻子离他而去。

如今,四年过去了,走过最悲痛的伤,桂军民开始了新的感情,但他认为只是搭伙过日子,“爱情”依旧冷冻在零下196°C之下。桂军民甚至觉得,他和妻子已不仅是爱情,更是血脉相连的亲情。

桂军民说,新伴侣必须理解、接纳自己对前一段感情的执着,“这也是一种责任心。”但他不知道,三十年后,假如妻子真的复活了,年迈的自己又要怎么办。或者,妻子醒来时,自己已不在人世,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将如何面对陌生的新时代,那种孤独、无助与恐惧。

“那将是她自己的人生了。”桂军民的儿子桂峰说。

桂军民和外甥女(左一)、女朋友(左二)吃饭

(原标题:中国首例人体冷冻术:等待妻子复活的四年里,我感觉自己老了)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何 艳

校对:焦 仓

监制:康 宁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4年了,他还在等待妻子复活!》发布于2021-4-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