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2天1.57万差评,《花木兰》惨败背后,是过度营销带来的集体狂欢

2天1.57万差评,《花木兰》惨败背后,是过度营销带来的集体狂欢

自从8月迪士尼放话《花木兰》放弃北美上映,选择线上付费点播之后,我以为刘亦菲总算终结了自己的修罗场。

从迪士尼开始选人,到千里挑一的面试大战,再到确定刘亦菲之后的营销乱斗。

我想说只要手机不欠费的网友,几乎都会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的存在。

后期中,《花木兰》还经过了“九九八十一次”次改档撤档,刘亦菲还发生过“美国人”和一个支持事件,直到最后这部万众瞩目的大作最终选择网播,才将这出大戏演到结局。

但是,真的结局了吗?

还没有。

9月4日,迪士尼这次没有跳票,如约定所言在自家平台的Disney+中上线了这部万众瞩目的《花木兰》,而后烂番茄开分81%新鲜度,IGN也给出8分,虽算不上炸裂,但也依然可圈可点。

同时,作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分享平台,豆瓣也对《花木兰》开放评分。

但与国外评分大相径庭的是,作为电影故事的母国,国内观众对《花木兰》的评价却不是那么友好。

日前,《花木兰》已经上线了2天,国内观众普遍评价不高,甚至昨日豆瓣开分只有5.9分,仅仅一天后就又掉了整整一分:

4.9分。

别说及格,连中线都没过。

根据目前的评价来看,网友对《花木兰》嗤之以鼻的点,基本上都是国外创作者对花木兰故事的失败改编和对中国文化的曲解。

当然影片质量方面也不容乐观,“人物变化生硬”“角色存在感薄弱”“镜头设计乱用”“特效低廉”等致命问题也层出不穷,总体来说能称得上是全盘皆输。

经过两天的洗练,在豆瓣上已经有3万人打出评分。

其中给1/2星差评的加起来是52.6%,也就是足足1.57万人给出差评。

但奇怪的是,同样的影片放到国外,无论是烂番茄或者是IMBD,分数都比豆瓣高很多。

诚然,《花木兰》在登录流媒体后短短几个小时,盗版资源就流传到了国内,在豆瓣上3万人的用户里,我说句不负责任的话:

绝对有超过一半的人是免费看的,也就是传说中的“白嫖党”。

对于盗版资源是否有评价的资格,这是一宏观命题,我暂且不谈。

但是把视野放开,我们客观平静的再度重审问题:

不花钱看电影,这已经让评分人站在一个非客观的角度评价电影,可为何占了便宜的白嫖党都比花了200多块钱的人更苛刻,更愤怒呢?

虽然有些主观,但我还是要说:

如果《花木兰》是全球同步登陆院线的话,国内观众恐怕对该电影的评分会更低,愤怒值会更高。

白嫖都这样了,花了钱可还了得?

虽然,的确是盗版导致《花木兰》目前的窘境,但毋庸置疑的是,这部电影对于国内观众而言,所呈现的效果是不太理想的。

和国外评价差别巨大,原因有三:

第一,

是因为迪士尼对中国文化的主观阐述,比如宣发期间的“福建土楼”,花木兰的妆容等等争议,而现在网友更是看到了祠堂里挂满了红灯笼,军营前放了一个大雕像,还有宾妃在议政殿门口闲逛的镜头.....

这是用自己脑子里的想象来描绘我国,根本就不严谨,只能讨好国外观众。

第二,

前文说过盗版早早就流入国内,而国内的一手资源是机器翻译,在台词的信息传达上也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曲解。

比如网上最被诟病的“四两拨千斤”却被翻译成“4盎司可以扳动1000磅”,此外还有什么“女巫”“魔法”“气”等偏西方风格的翻译。

这都是机翻的锅,并没有对国内观众做相应的词汇修改,效果也大打折扣。

第三,也就是我想说最严重,最致命的一点:迪士尼的过度宣传,让国内观众对影片的期望值太高了。

宣传过度带来的差评狂欢

在《花木兰》上线期间,有一个爆火网络的梗:

一位名叫flypig的广告导演,在《花木兰》未上线期间就已经垂涎三尺,不仅一直在安利电影,还和粉丝称即使翻一倍价钱他也觉得很值。

“200块人民币可以一家子翻来覆去的去看,让我说挺好的。”

结果这位导演刚刚看完电影,就忙不迭的跑来发文:现在谁把木兰的30美金还我?亏惨了。

一股被诈骗的错觉油然而生。

为何看电影前觉得翻一倍也值得,看完之后就又觉得被骗了?

理由是在打开《花木兰》之前,他已经做好了“这是肯定一场享受”的准备。

可等待他的,不是享受,而是折磨,是浪费掉人生的2个小时,因此对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与抵触心理。

这位导演并不是个例,有些网友甚至为了《花木兰》而抵制盗版。

理由是不想浪费大家时间。

诚然,迪士尼也不是没拍过烂片,这也不是刘亦菲第一次翻车,但为何这次反噬如此之大?

因为这一次迪士尼的营销实在太强了。

对于《花木兰》而言,自从2016年放出消息要拍摄真人版之后,中国的观众就已经对此翘首以盼。

从选人到上映,已经整整四年过去,这四年间我想即便是对电影再不关注的网友,也会略知一二。

作为一部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几乎全部由华人出演、剧情取材于中国的好莱坞S级大制作,这部电影无论是对文化输出,还是对于国内观众的民族自豪感,都具有绝对的正面意义。

此外,挥金如土的迪士尼还大肆宣发,全线动用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好莱坞报道者》、《综艺》、BBC、纽约时报、法国VOGUE等国际主流媒体均有合作报道,刘亦菲本人更是登上了7个国家的杂志,13次登陆封面。

国内的宣传就更别提了。

据相关媒体记录,光是热搜就几乎2天一小热,3天一大搜,从确认档期到定妆照,甚至预告片中一个小镜头、一个小动作都能弄出几个热搜。

还是那句话:只要手机不欠费,你一定知道这部电影的存在。

《花木兰》与刘亦菲的脸伴随着赞美之词充斥着每个角落,在这种狂轰乱炸之下,这三个字已经从一部简单的电影变成了一种亚文化。

它的关键词是“自豪”,是“壮美”,是“上映后必看”

也正是因此,当观众带着被捧到脖梗子的期待,打开《花木兰》的时候,却被眼前的一幕着实惊呆,被套路化的剧情、不伦不类的文化冲击,只剩下两个字:

忙不迭的去豆瓣打低分,忙不迭的去社交平台发泄。

这份全球瞩目下的营销计划,也演变成了一场差评狂欢,反噬到了迪士尼自己身上。

结语

此前,《花木兰》就因为主演的国籍问题滋生了一大批唱衰电影的群众,而现在盗版提前流到国内,要整整等待5天之后才正式上映。

这5天之内,究竟有多少人因为看过盗版而不去影院,又有多少人因为目前崩塌的口碑而望而却步?

我悲观的认为,《花木兰》上映之后,我想除了粉丝之外,也就对大银幕有追求亦或是在特定需求下的人才会走进《花木兰》的放映厅了。

毕竟盗版已经流传了5天,毕竟口碑早已崩塌。

《花木兰》还未上映,其实已经败了。

刘亦菲,也已经败了。

——全文完。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2天1.57万差评,《花木兰》惨败背后,是过度营销带来的集体狂欢》发布于2020-9-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