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xz.longsheng.pw/F_bot_1578136903218.png-debk)
都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投广告?
在很多人看来,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已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品牌,是不是可以不用打广告了呢?难道停止广告人们就真的不买可口可乐了吗?为什么它还要一如既往地花这么多钱继续打广告呢?今天我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家喻户晓”从来都靠不住,人们总是很健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
人们遗忘一件事情的速度不是线性的,而是开始遗忘快,而后续遗忘的速度就会变慢。
这一发现的理论指导意义在于任何一段记忆必须要在还没有忘记之前反复加强印象,重复再重复,广告商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在人们没有遗忘之前反复加深印象以便于建立起牢固的形象,否则别人就会忘记你。
爆品产品更需要明白遗忘曲线的重要性
无论是电视广告时代还是现在的互联网广告时代,品牌在投放广告时非常关心的一个指标是覆盖频次。
通常一个广告Campaign在电视上会播放四周然后停止两周,在互联网投放的时候也会对同一个人群覆盖至少3次以上,背后就是用记忆曲线让你在忘记之前加强印象。
据尼尔森的数据:一个美国人平均接触到的广告品牌超过120个。
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广告是一个直接有效的手段。
即便是已经反复加强了印象,如果过一段时间没有强化,也会在消费者心中慢慢消失。
![](https://img.xz.longsheng.pw/F_bot_1578136903640.png-debk)
就像曾经的体操王子李宁,在80年代就是全中国人的偶像,用家喻户晓形容并不为过。
然而20多年过去,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李宁这个活生生的金牌运动员?
所以李宁早就认识到了人们的遗忘曲线,早早地把自己的名字做成了一个运动品牌。
同样的道理,没有了NBA比赛曝光的姚明,这两年的热度客观上已经不可避免地下滑;超过60%的NBA球星在退役后5年内破产固然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理财思路有关,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曝光下降带来的商业价值下降的幅度是多么巨大。
通过广告维持规模,是爆品必然的选择
广告的作用机制:告知、说服、提醒、强化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它的广告受众都可以分为高频消费者、低频消费、非消费者,广告对这三种类型的人作用机制是不一样的,根据经典的广告理论,广告起作用的逻辑源于四个方面——告知、说服、提醒、强化。
让忠诚消费者自豪也是广告的重要使命之一。
如果你不做广告别人就会做
可口可乐所在的市场是一个快消品市场,快消品市场意味着较高的购买频率;同其它产品不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产品功能、味道层面的区分度基本不大。
![](https://img.xz.longsheng.pw/F_bot_1578136904030.png-debk)
饮料市场竞争极其激烈,而用广告保持规模对于可口可乐而言非常重要,可口可乐这样量级的公司,一个简单的法则就是:在短期内(即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规模决定利润率,因为短期内边际成本肯定是下降的。
当你规模小和份额小的时候,你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的议价能力就很小;在这种情况下,做利润的难度就会非常大。
你不做广告,别人就会做,别人的规模就会碾压你;除非你改变你的模式,保证在小规模情况下也能盈利,否则通过广告维持规模就是必然的选择。
-end-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不做广告,爆品照样被碾压,人类遗忘曲线真的很可怕》发布于2020-1-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