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魄台湾老农赴粤,中组部严肃调查:恢复党籍,享离休干部待遇
1987年10月,两岸关系迎来了历史性的瞬间,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而大陆也制定了相应的接待政策。这一突破了长达38年的隔绝,让许多久居他乡的人再次踏上了他们深深眷恋的家园,尽管岁月已经在他们身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这些归乡的人们,不论是年岁已高,还是在儿童时期离开,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因为他们即将实现自己的夙愿。相对于那些早已不在人世的同胞,他们被认为是幸运的一群。据台湾方面的资料描述,当时台红十字会准备了10万份探亲申请表格,在短短半个月内,这些表格都被抢购一空,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渴望。
1988年底,一位白发苍苍的台湾农民,携着名字叶依奎的身份证,提交了探亲申请表,并顺利回到了他的故乡,广东省丰顺县。这位老人孑然一身,衣着朴素,步履蹒跚,脸上刻满了沧桑,明显显示他过去的生活并不富裕。
然而,令人感动的是,一旦他回到老家找到了亲人,就再也没有回到台湾。当地政府将他视为“贫困台胞”,每个月发放120元的生活补助费给予关怀。在那个年代,这个数目相对于普通职工的工资而言,已经是非常可观的了,这显示出当地政府对他的特殊照顾。
后来,这位老人回乡的消息引起了中共中央组织部的高度关注。在1994年秋天,中组部发文通知广东省委,决定恢复这位老人的党籍,并让他享受离休干部的待遇。离休干部与现代退休人员不同,他们是指在1949年9月30日之前参加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或地下工作的人员。离休干部根据级别的不同,不仅能享受政治经济待遇,还在住房、医疗等方面受到特别照顾。
中共中央组织部之所以给予这位在台湾生活数十年的农民如此高的待遇,背后有着令人敬佩的经历和深刻的情感纽带。这是一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它不仅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历史变迁,更凸显了人道主义和家国情怀的力量。
谢汉光:坚守初心,追随党的召唤
谢汉光,生于1919年,出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他的一生,是一段充满坚韧和忠诚的感人历程,一个永远珍藏在中国革命历史的篇章。年轻时,谢汉光曾在广西大学农学院就读森林系,并在毕业后迅速晋升为黔桂铁路柳州农场的主任。然而,那个时候,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的北方土地,国家沦陷,众多爱国志士和达官贵人纷纷躲避战乱,涌入了广西等地。这一时期,广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和经济繁荣,但也面临着人员涌入导致的吃住问题。
谢汉光的农场有足够的空间,而广东籍人士在外地非常团结,他的农场成为了潮汕籍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避难所,甚至成为地下工作者的联系点。在这段时光里,谢汉光逐渐被进步思想感染,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研习革命理论,梦想着有一天能加入这个光荣的集体。
1944年,为了拯救在东南亚的孤军,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陆地与东南亚的联系。尽管当时的日军力量已经不济,但各路军阀各怀鬼胎,想要借助日军的力量来达成各自的目标。在这一混乱局势下,桂林和柳州相继沦陷,原本迁入桂林避难的人们再次被迫西迁,包括谢汉光在内。
然而,谢汉光坚决拒绝为日本人工作,跟随难民逃到四川。他的积蓄早已在路上花光,不过,幸运的是,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因此他到高县和邛崃等地教书为生。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了老家,看到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他决心为革命和人民的幸福出一份力。
谢汉光毅然前往香港,他也在这一年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与一位姑娘结了婚,尽管婚礼简单,但他承诺将来要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刚刚结婚9天,谢汉光接到了组织的紧急任务——前往台湾进行地下工作。这一切,都是为了坚守初心,追随党的召唤。谢汉光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坚守信仰和理想的缩影,他的坚韧与忠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珍惜和平、崇尚正义,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台湾地下革命者的坚韧之路
1949年,台湾的命运迅速发生着变化,一个新的历史时刻正紧锣密鼓地到来。原本由日本共产党领导的“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被中共接管,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在这个紧张的时刻,蔡孝乾,一位曾参加长征并担任八路军政工干部的台籍党员,被派遣去台湾,任务是组建台省工委。然而,这个任务的背后,是一个更加险恶的局势。
"放下小家,为大家",这是每位革命者的信条。谢汉光为了追逐自己的理想,不得不忍痛告别妻子。妻子深知这次任务的危险性,孤身一人在岛上,陷入了绝境,一旦暴露就有生命危险。但她理解丈夫的追求,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谢汉光安慰她:“等解放了我就回来,这一天不会很久的。”
谢汉光抵达台湾后,根据组织的安排,进入了省林业试验所莲花池分所工作,并最终成为所长。他不仅仅利用这个身份来进行地下工作,还协助组织分派来自大陆的同志们的工作。1947年,广东普宁籍党员张伯哲被派遣到台湾,谢汉光将他安排在自己所在的林业试验所担任科长。随后,张伯哲成为了中共台中工委书记,也是谢汉光的直接领导。梁铮卿、陈仲豪等粤籍党员也陆续被组织派遣到台湾,谢汉光为他们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1948年底到1949年夏天,台湾地下工作达到了高潮。当时领导台湾工委的上海局被解散,其工作并入了华东局。华东局正积极准备解放台湾,情报工作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曾联系华东局,要求提供资金、武器和船只,准备在台湾展开武装斗争。然而,华东局认为台湾解放即将实现,没有必要让同志们白白牺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大家的安全,保护组织不受破坏,并搜集敌人情报。
那时,国内的形势非常乐观,解放军已经跨越长江,蒋军只能退守西南,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地下工作者兴高采烈,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然而,10月份金门战役的失利让台湾解放的计划受挫,蒋军得以苟延残喘,岛内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地下组织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地下党员人数达到1300人,还有2000人同情并参与地下活动。如果再加上可以动员的普通群众,他们可以掌握的群众将达到5万人。建立了鹿窟村、台中县鸭潭山、白毛山等武装根据地,其中鹿窟根据地已有300多人,100多条枪支。
然后,台大和台师大学生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学潮,学生们走上街头游行,高唱着《跟着共产党走》和一些解放区的歌曲,高喊着“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口号。他们的声势浩大,掀起了一股解放的浪潮。张伯哲领导台中支部积极搜集有关军事装备的情报,策反海军舰长,准备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台湾的解放已经指日可待,地下工作者甚至已经开始公开行动。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却忘记了危险正悄然逼近。事实上,黎明前的黑暗,通常是最为阴森的时刻。然而,10月份金门战役的失利让台湾解放的计划受挫,蒋军得以苟延残喘,岛内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地下组织最初发行的内部秘密刊物《光明报》,一开始印刷数量寥寥无几,只有几十份。内容由省工委委员林英杰秘密收听大陆广播后编辑,然后送到由陈仲豪管理的基隆中学后山的山洞内秘密排版印刷。
然而,随着解放形势的好转和地下组织的迅速发展,这份报纸的发行量大幅增加,变成了半公开的刊物。地下工作者将其贴在街头、发放,甚至邮寄出去。瞬间,台湾各地都出现了《光明报》和各种各样的革命标语。
一份《光明报》被特务交到了“省主席”兼警备司令陈诚手中,再传到了蒋中正的手中。蒋中正勃然大怒,在阳明山观邸召开会议,当众痛斥保密局(前身为军统局)局长毛人凤,要求限期破案。
蒋中正已经屡战屡败,台湾成为他最后的避难所,他绝不能容忍再犯错误。这次会议掀起了台湾的白色恐怖,成为一段血腥的历史。保密局很快追踪到报纸的源头,找到了基隆中学的秘密印刷点,并陆续抓捕了44名地下工作者。在谢汉光等人的帮助下,陈仲豪得以安全撤回大陆。
然而,保密局对被捕人员进行了严刑逼供,有些人经不住折磨而叛变,泄露更多线索。台湾的局势迅速恶化,台中工委书记张伯哲和省工委书记蔡孝乾相继被捕。张伯哲面对敌人的拷打,坚不吐实情,最终被杀害。
而蔡孝乾被捕后不久就叛变,供出了隐藏在“国防部”担任参谋次长的吴石和其他大量党员,使台湾地下组织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据台湾当局称,从1949年8月到1950年3月,保密局共破获了80多起“中共间谍案”。仅仅因为蔡孝乾的叛变,就有1800多人受到了牵连。
这个毫无原则的叛徒,连当时担任保密局侦防组长的谷正文都对他深感厌恶。谷正文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蔡孝乾的人品最令我不满,每天只拼命照我给他的自白书大纲写,这些手稿竟堆了有半人高。”那段时光,台湾每天都有人被捕,谢汉光的身份最终也被暴露,卷入了所谓的“匪华东局潜台组织梁铮卿等叛乱案”。谢汉光听到梁铮卿被捕的消息后,不得不放下工作,暂时躲避起来。
这一时期,台湾地下党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和压力。胜利的曙光似乎渐行渐远,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继续坚守初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和解放台湾的梦想而努力。谢汉光和其他地下党员的坚韧和忠诚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珍惜和平、崇尚正义,继续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深山隐士的坚守
谢汉光的生平故事是一段充满坚韧和忠诚的传奇,展现了那个时代众多抗战英雄的真实写照。他不仅代表了无数无名英雄中的一位,还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反思,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
谢汉光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坚守初心和理想,不得不躲入深山老林中,化名叶依奎,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坚持和忍耐力让人深受感动。尽管他的等待长达38年,但他从未放弃,一直相信解放军的到来,可以让他与妻子团聚。
当他终于回到故乡,发现家乡已经变化巨大,与妻子在家门前相拥而泣的一刻,是一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和忠诚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而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也是生活中最为宝贵的。
谢汉光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困难和挣扎,同时也彰显了坚守信仰和理想的力量。他的故事不仅是对抗战英雄的致敬,也是对每一个为了正义和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的鼓舞和启示。
在当今和平安定的年代,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时也要发扬那份坚韧和忠诚,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谢汉光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牢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英雄,继续传承伟大的精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一落魄台湾老农赴粤,中组部严肃调查:恢复党籍,享离休干部待遇》发布于2023-9-1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