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论到亲子关系,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未来成长产生的作用有多大,然而有些家长认为无所谓,从不规范自己的言行,导致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结果。另一些家长则十分注重个人的行为品德,说话做事都有理有据,进退有度,让孩子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变成一个品德高尚之人。
比如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田成平就是如此,他一生受到父亲田英的影响,立下为国效力的宏愿,步入政坛后,更是以父亲为榜样,学会了如何为人民服务。被周围人称赞是优秀革命品质的继承人。
田英曾担任过湖北省副省长一职,但在儿子田成平刚出生的时候,他的工作地点位于大名县,只是当时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虽然职位不高,可别的干部身上有的革命热血他也有,而且一点儿都不比别人少。
正是因为这种浓厚的革命氛围深深地感染了田成平,让他对待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一丝厌恶,反而是奋发向上,成绩一路高歌,顺利进入到国内的顶级学府之一——清华大学。四年的时间让他的知识储备愈加丰富,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迎面就遇上了特殊时期的冲击。对此,他没有气馁,而是在安徽的农场低下头、俯下身,认认真真地扎根于基层,获得了不小的成长。
两年后,表现出色的他受到组织的重视,被安排到北京石油化工总厂,主要负责的是宣传方面的工作。在岗位上,他勤恳努力,从不迟到早退,还积极为该厂的发展建言献策,由此受到领导的器重,屡次对他大力提拔,1973年,田成平晋升为团委书记。
他在这里获取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经历过诸多的磨难和教训,对于他来说,这里是他步入社会后学习时间最长,也最难以忘怀的地方。1984年,拥有坚实的企业工作基础的他受当时大力推行的“干部年轻化”政策的影响,被调到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工作,从区委书记这个岗位开始,他正式步入政坛。由于能力强悍,工作态度认真,他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再度接到调令,前往青海就职,这一年他48岁,职位是青海省人民政府省长。
国家对田成平寄予厚望,他自是会用加倍的努力来证明组织相信的人是靠得住的。众多周知,青海相较于华北地区,资源相对匮乏,可就是在这种地区条件不得天独厚,发展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田成平仍旧勇敢地挑起了该地的发展大梁,提出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实际举措,既能调动当地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增强各族人民的团结,还能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获。
1999年,带着满身的光辉成就,田成平离开了青海,来到了山西,这时的他年仅54岁,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思路开阔,坐在省委书记的宝座上,压力倍增,但不曾退缩,这一切,都是从父亲身上学来的。
田英是1924年生人,遇上了社会动乱时期,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奋起反击,要么一直俯首忍让被欺压。他的身体里充斥着自由的灵魂,自然不可能选择后者,就这样,田英长大后参军入伍,主要负责敌后工作。
对于革命的胜利,每一个革命战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当新中国成立起来的时候,每个参战的战士都是值得被敬佩的民族英雄。田英也不例外,他还因为表现出色,被组织委以重任,1978年就成为湖北省副省长,管理和负责着一地的全面发展,是别人眼中风光无限的高干。
可是,我们不能只看到他的光鲜亮丽,却看不到他背后的艰辛付出,在他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这是肯定的,但没有哪一次是可以令他心生畏惧,选择后退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深身后是需要保护的人民,是他决定奉献一生也要建设好的祖国。所以他才能一步步克服困境,做出亮眼的成绩,得到组织的重视。
这种在难题面前百折不挠的品质也传承到了田成平的身上,支撑着他即便是在工作上遇到狂风暴雨仍旧不改初心,并以坚强的意志、聪慧的头脑跨越种种阻碍,直到2014年退休。
所以,田英父子才会在岗位上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才会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田成平的成长,从他为祖国默默无私奉献的行为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优秀的品质会继续影响着田英父子周围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见到更多愿意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力量的青年才俊。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他是副省长的儿子,从小把父亲当榜样,48岁成省长,54岁任省委书记》发布于2023-9-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