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美国开始大力推动对台军售,甚至要向台湾提供F16战斗机。当时的国际社会普遍观望,许多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不会与美国发生冲突。然而,邓小平却在1981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亲自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幻想。他表示,“不要害怕中美关系倒退,更不要害怕停滞……中美关系中突出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对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我们不能含糊其辞。”并一再强调,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务,到时候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那么,在中美建交伊始时,为什么美国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呢?邓小平所说的“两个选择”具体指什么?
1949年初,中国国共内战已接近尾声,全国解放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蒋介石虽然还在坚决抵抗,但他已经考虑了三个后路选择。第一个是西南地区的地势险要地带,在全国范围内易于保守但难以攻克;第二个是海南岛,位于两广之间,但发展相对滞后且面临着桂系势力的威胁;第三个是福建海峡之外的台湾岛。尽管西南易守难攻,但毕竟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而海南岛发展滞后,还受到桂系势力的压制。因此,1949年12月,蒋介石带着大量黄金、文物以及数十万国民党军队撤退到了台湾。
事实上,蒋介石对台湾问题早有布局。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接管了日军留下的工业基础,并利用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美国远东战略中关键节点。凭借这些优势,蒋介石多年来梦想着“反攻大陆”,而福建沿海居民也经常受到国民党的骚扰。与此同时,解放军也积极准备武装解放台湾的计划。然而,由于台湾有天然屏障、得到美国支持且解放军在海上实力不足等因素影响,多次尝试解放台湾的行动都遭到挫败。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后,解放台湾计划再次受到干扰。
在台湾期间,蒋介石最思念的是他在福建奉化溪口的故乡。他吃着家乡风味的咸笋、住在以故乡命名的“慈湖”行馆,还多次派遣侦察机探查母亲坟墓的情况。对于美国试图分裂两岸、瓦解一个中国的行为,蒋介石没有直接表示赞同。当美国要求国民党从金门和马祖撤军时,他也表示“此事没有义务与杜勒斯交谈”。毛泽东非常敏锐地把握住了蒋介石的心理,并亲自写信多次邀请他回到大陆。在金门炮战中,解放军与国军开始默契配合,上演了一场给美国看的好戏。
然而,蒋介石和毛泽东相继去世给两岸人民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是,毛主席开辟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武力不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对美国的阴谋仍需时刻警惕。邓小平延续了这一思路,并将其发展为系统性理论。早在1975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的问题,设想中国人民会将台湾从国土中分割出去,这是不可能的”。在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再次表示要将台湾回归提上日程,并将实现国家统一作为80年代国家发展的三大任务之一。邓小平的观点非常明确,即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然而,在具体问题上,他也释放了许多善意。例如,他经常强调希望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多回大陆看看、亲眼见证祖国蓬勃发展,国家永远敞开怀抱。
然而,在形势良好之际,美国又采取了两面三刀的行动,试图以台湾为筹码遏制中国的发展。尽管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已恢复正常,1978年两国更正式建交,并在《中美建交公报》中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但为什么美国还是将台湾问题摆上议程呢?这要从里根开始说起。
里根本是一位出身演艺界的人,靠着雄辩口才在美国政坛崭露头角,两次当选为加州州长。他擅长用花言巧语讨好选民,改变选民的想法。
1980年,里根高调宣布竞选美国总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刻,为了给自己造势,里根毫不意外地开始利用对中国的政策来迎合选民。在接受采访时,他不顾两年前签署的《中美建交公报》,否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多次称呼台湾为“中华民国”。此外,他还热衷于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当年台湾已经从美国进口了近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里根甚至提出要在一年内进一步增加军售规模,并试图向台湾提供反坦克导弹、速射大炮及F16战斗机等杀伤性武器。更过分的是,里根宣称,只要他成功当选总统,美国将与台湾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并设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与台湾接洽。这一系列行动都在暗示着美国可能试图重新建立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面对美国的挑衅行为,中国必然需要做出回应。然而,对中国来说这并非简单决定。当时中美关系正处于蜜月期,中国刚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急需发展。与美国陷入对抗关系可能会对国内生产造成巨大冲击。然而,在维护主权的问题上,经济问题只能暂时放置一边。没有安全,哪里来的发展?因此,邓小平对美国不负责任的言论进行了一系列回应。
首先,邓小平接受了时任副总统布什的访华请求。在两人会面时,邓小平语言清晰、反应灵活,并直言表示,“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请美国认真对待。”他意识到里根之所以这样做是源于中国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他参观了很多大型跨国企业,并表达了对中美在国际贸易上深化合作的期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挑战中国的底线。因此,邓小平提及了新中国发展的历史。他表示,在美国经济封锁下,中国完成了工业化,并在苏联百万军队压力下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中国的发展并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国家。”这句话的含义是,美国不应以此为筹码,试图逼迫中国在台湾问题上让步。
最后,邓小平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不害怕中美关系重回60年代的局面”。这句话传回美国后,美国也不得不谨慎处理这个问题。因此,在1981年,两国就军售问题展开了谈判。然而,美国在谈判中仍然傲慢,并试图进一步讨价还价。为了让他们收起不切实际的幻想,邓小平第一次亮出了“杀手锏”。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冷静地说道:“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人无权干涉。”这句话给台湾问题定下了性质,简单来说就是,此事无需商量和讨论的余地。邓小平进一步表示,“我可以坦率地告诉他们,如果和平统一的路走不通,怎么办?用武力也必须解决。”这句话更是有着强大的震慑力量,对美国和台湾一小撮别有用心之人起到了警示作用。随后, 邓小平提出:“到那个时候,美国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不干涉,二是直接参战。”
当然,在邓小平看来,“参战将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选择”。这令美国彻底懵了,或许一些惨痛的记忆已经涌入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为了保家卫国赴朝作战,近三年的时间将美国打得抱头鼠窜。美国试图纠集诸多西方国家,蓄意挑起侵略战争,但被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1964年,美国借“北部湾事件”为由,在越南战争中大肆屠杀无辜平民。接到北越政府的求助后,中国迅速派军队支援,并在参战期间累计击落1707架美军战机,还为越南修建了长达1200公里的公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派出2.1万余人的防空部队进入老挝,“支援老挝人民的抗美斗争”,成功击落35架敌机,粉碎了美国的侵略阴谋。可以看出,在中国军队面前,美国从未获得过任何便宜。而且,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80年代的中国军事力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美军又如何有勇气与中国开战呢?
因此,邓小平的两个选择实际上将美国逼到了墙角。美国明白一旦选择参战,无疑是自寻死路。结果是,1982年8月17日,中美重新达成共识,并联合发表了“中美八一七公报”。公报中,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承诺逐步减少对台军售直至彻底停止。邓小平与“老同学”蒋经国的外交手段让美国偃旗息鼓,并为解决台湾问题赢得了宝贵时间。
邓小平认为实现祖国统一既要防止西方国家干涉,也要争取台湾同胞认同。他推动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并为海峡两岸同胞吃下了定心丸。同时,他注意到蒋经国的想法。在邓小平留学期间曾与蒋经国成为同窗好友,在俄罗斯共同度过时光。凭借着这层关系,邓小平决定从蒋经国入手,推动两岸的交流。1984年,在国庆35周年招待会上,邓小平主动提到“我们愿意和台湾当局共同协商解决统一问题”。他也通过多种途径与蒋经国取得联系,“希望能和老同学合作一下”。面对邓小平的态度,蒋经国最终在1986年承诺“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须统一”,并在1987年敞开了“台海大门”,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在两岸的“双向奔赴”之下,和平统一有望,全世界都认为,在汹涌的民意面前,两岸统一势不可挡。
然而,1988年蒋经国病逝后,统一进程再次中断。随后美国重拾所谓的亚太战略,不断煽风点火、挑拨关系。邓小平曾说,“相当数量的美国政治家不清楚别国的民族感情,中国人不解决台湾问题会死不瞑目的。”他在1989年会见戈尔巴乔夫时再次惋惜地说,“我这一生只剩下一件事,恐怕完不成了”。邓小平的一生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站起来和富起来,但两岸尚未统一无疑是他最大的遗憾。
然而,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祖国的统一大业终将完成,也必须完成。任何试图阻挠的国家都将输得一败涂地。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如何解决美国干涉台湾问题?邓公早已给出答案:美国只有两个选择》发布于2023-9-2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