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如此耳熟能详的诗句,正是出自我们熟悉的陈毅,在1936年时所写的《梅岭三章》。

但鲜为人知的是,此诗,却是当时陈毅的绝命诗。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1934年,红军因反“围剿”失败,于是决定长征,但苏区作为我军的红色根据地,自然也是要有人留守,即使长征出现了意外,也能保留下红色的火种。

于是考虑到苏区根据地也要有人领导,但留在苏区就意味着要遭到敌人的围攻,为此毛主席特意选定了几名领导同志,而陈毅在正在其中。

那么这些留在苏区的领导同志,在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剿”下,迎接他们的结局究竟是如何的?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此地甚好,开枪吧”

我们都知道长征的两万五千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也是我党革命精神的体现,但在长征背后的苏区战士们,也同样值得被我们铭记。

1933年到1934年间,由于当时的实际领导人博古,以及苏联派来的军事专家李德的错误指挥,硬要与装备人员都优于我军的国民党军正面对抗,而放弃了毛主席所建议的游击战术。

这使我军在与国民党的作战中损失惨重,特别是当时所在的苏区根据地,更是因此遭到了国民党军的大面积占领,在如此小的地区面积下,红军已经没有了再依托有利地形和国民党军回旋的余地。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因此就需要进行长征,以达到战略转移的目的,而苏区,也就需要进行相应留守,一方面为长征部队争取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保留革命的种子。

而此次的“留守”,在我党的历史上,称之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在当时,留守苏区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就是因为伤势严重,无法跟随大部队转移的;还有在军事路线上,对于博古、李德等人十分不满意的;毛主席选定后经过本人同意的;最后就是自己主动要留下来的。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而最后主动要留下的人,无疑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崇高信念的,因为此刻的苏区可不是什么“风水宝地”,根据地不断的被国民党军蚕食,包围圈在不断的缩小,完全可以说是“龙潭虎穴”。

而翟秋白,就是主动留下的那一个。

翟秋白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仅听过他的课,成为他的学生的人就有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后来的一众优秀的共产党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还是毛主席的“伯乐”。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1927年,毛主席亲笔写了一篇名为《湖南运动考察报告》的文章,在农民问题上的分析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下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一时间在整个共产国际上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然而当时在国内,却没有一家机关报刊愿意刊登毛主席的这篇文章,一直到了翟秋白亲自看完了此文章后,更是惊奇大呼:“这样好的文章都不敢刊登,那就不要做革命了。”

随后翟秋白亲自为此篇文章作序,并自费以单行本的形式进行了出版,这让毛主席的名声一时间大噪,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所以在苏区根据地时,毛主席临行前,特意找到了翟秋白,紧紧的拉着翟秋白的手说道:“您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老师,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注意安全,我们日后一定要再见。”

而当时的两人恐怕都没料想到,这一别就是最后一面。

寒暄结束后,当下要面临的就是突围,再采取博古等人的正面战斗方式,自然是不可能的,为此,留守苏区的战士们,再次采用了游击战的方式,化整为零,分为九路,分散突围,来为革命保留火种。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1935年初,因为翟秋白本身就患有肺病,再因为战斗条件恶劣,食物匮乏,翟秋白的病情变得十分严重,于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苏区中央决定派人护送翟秋白转移到香港,先进行救治。

于是一群人化好妆,便出发了,但当行进到福建的长汀县时,却遭到了情报泄露,被当地反动武装保安团所发现,翟秋白因为肺病,无法跑快,在经奋力突围不成后,惨遭抓捕。

而蒋介石在得知抓捕到了翟秋白后,更是大为欣喜,声称:“抓了翟秋白,胜过杀上千名‘赤匪’。”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随即专门从南京派人抵达长汀来对翟秋白进行劝降,在屡次劝降无果后,蒋介石失去了耐心,随即发了一封电报,写道“就地处决”,决定对翟秋白进行枪决。

而翟秋白站在刑场之上,面对着数个黑漆漆的枪口,也是面不改色,只是淡淡的说道:“此地甚好,开枪吧。”

几声枪响过后,翟秋白英勇就义,年仅36岁。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实不愿拖累诸位,望诸位继续前行”

前面我们提到了翟秋白前辈前往香港,苏区专门派了人员护送,其中的护送人员就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而他的牺牲,才真正的让人感到悲壮。

何叔衡是湖南人,曾考入到湖南省第一师范,与毛主席是同窗好友,二人的脾气与志向都十分相投,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并在毛主席的引导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在随后的日子里,何叔衡与毛主席在湖南组织了多起运动,并在湖南组建了湖南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在中共一大召开时,作为湖南的代表前去参加,可以说是我党成立的基石之一。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何叔衡因为在湖南老家做过几年教书先生的缘故,十分喜欢穿长衫,即使是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后,也经常是一身长衫配上一顶小毡帽,再戴个厚重的圆框眼镜,仅从外表上来看,完全没有革命党人的精气神。

不过何叔衡虽然外表看上去像个老学究,甚至有时候连说话上,也是之乎者也的,带点文言文的感觉。

但在行事风格上,可是没有一点文人的迂腐酸气,经常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且热情程度很高,给人一种很强的反差感,就连毛主席都说何叔衡是“何胡子就是牛,看着木讷,但一身的力量。”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不过何叔衡的“老学究”样子,也曾在危急时刻拯救过他。

当时由于主要的共产党活动地点在上海,何叔衡也就到了上海参加组织上的活动,但当时的中央认为何叔衡身上的“文人气”太重,希望他能够多去街上,去一线进行宣传活动。

但何叔衡完全不会说上海话,又不了解上海的实际情况,自然遭到了当局的注意并给正在宣传的何叔衡一行人进行了逮捕。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但当时的警察一看到何叔衡的样子,心中不禁打起了嘀咕,这该不会抓错了吧,这一看就像乡下的教书先生,哪有一点过去抓的共产党人的样。

随即审问起何叔衡道:“你们共产党怎么又敢跑到街上去了。”警察这样的审讯很明显是为了套何叔衡的话,而何叔衡随即答道:“我乃先生,岂能不知?共产,乃三民主义共有也,自秦汉武,却乃民产国占,实属不该......”

“行了行了,滚吧滚吧。”警察还没来得及细听,便将何叔衡给撵了出去,而何叔衡也因此得以侥幸逃脱。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而当警察通过拷问别人得知这个“教书先生”,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何叔衡后,顿时追悔莫及。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教书先生”,却做出了最为悲壮的举动。

当时何叔衡一行人护送翟秋白至长汀县时,因为情报遭到泄露,被当地的保安团围攻,此时的何叔衡已经是五十九岁的高龄,在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下,没过一会已经是体力不支。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当时随行的还有邓子恢,便将自己的警卫员架着何叔衡跑,但这样一来,一行人的速度就被拖了下来。

何叔衡此时已经是脸色涨红,气喘吁吁,随即说道:“秋白生死未卜,再若因我一人,而拖大家,岂不误事,还是快将我放下,我好在此阻击敌人,你们速速突围。”

但邓子恢此时怎会愿意放弃自己的同志,于是继续架着何叔衡说道:“出生入死这么久了,我要是把你放这,我这辈子都过不去。”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眼看着语言劝说没用,敌人的枪声又越来越近,何叔衡清楚,再这样下去,所有人都跑不了,当被架着跑到悬崖边时,何叔衡猛的挣开了两人,随即喊道:“实不愿拖累诸位,往诸位继续前行。”

言必,这个众人眼中的教书先生,老学究,一直喜欢以长衫示人的老头,纵身一跃,跳下了悬崖,时年59岁。

邓子恢也最终逃出了敌人的追击,邓子恢晚年的时候,每当谈及此事,就倍感痛心,一直在说:“我当时如果抓紧他就好了,再翻一座山,我们都能活下来。”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梅岭一个本不出名的山,却因为陈毅的一首诗而为人所熟知,从陈毅所写的诗中,我们也能从中窥得当时的凶险。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兵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这是《梅岭三首》诗中的序,那么陈毅当时又是如何陷入此番险境的。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1936年,苏区的原队伍已经变成了各个的游击区队伍,化整为零,依托高山密林来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来回周旋,但国民党采用了坚壁清野的策略,游击队的战士们经常是无法获得老乡们的食物补给。

用陈毅后来的话形容就是:“我们那段时间过得就像山里的野兽,甚至野兽都比我们吃的好。”

当时陈毅与自己的搭档项英,负责赣粤一带,在此地区建立了游击区,来与国民党军队周旋,但奈何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根本没法形成有效的攻击,甚至有的时候还要被国民党军撵着跑。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那么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下,自然还是出现了一些意志动摇的叛徒,这些叛徒不仅投降了国民党,还向他们进行了告密,说明了陈毅一部在山中的具体位置。

一时间,陈毅陷入巨大的危险当中,当时陈毅正在大庾岭,在得知位置暴露后,立马转移至梅山,来躲避敌军的搜山。

但让陈毅意想不到的是,在回梅山的时候,恰巧碰上了敌人搜山,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陈毅只好躲在山坳中的一个陡坡上,凭借着自己身上携带的有干粮,便躺在那里躲藏,正好休息。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此时的国民党军见搜寻不得,便进行了放火烧山,想借此给陈毅逼出来,但奈何恰巧天降大雨,火没有烧起来。

然而国民党军仍不愿意放过陈毅,就在这山中搜了二十余日,眼见着干粮已经吃完了,陈毅便写下了自己的《梅岭三首》,来当做自己的绝笔。

其中泉台指的就是阴间,而阎罗自然就是指的国民党反动派,即使是死后到了阴间,陈毅也要召集自己的战友,在阴间继续对抗国民党反动派。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此番的决绝,无疑也表现出了当时陈毅所处环境的绝望,但就在万念俱灰的时刻,此时的国民党军却突然退去了。

原来当时恰好爆发了西安事变,来负责搜山的部队接到了紧急命令,立马被调走了。

而陈毅,也因此逃过了一劫,并成为了当时整个苏区无数不多活到建国后的领导人之一。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后记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根据国内形势,结束了内战,统一战线,长达三年的南方游击战争也划上了句号。

然而在这三年中,无数的苏区领导人在此牺牲,不少的红军战士也在此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但在他们坚持不懈的斗争中,牵制了国民党军主力,配合了红军主力行动,还为我党在华南地区,保留了革命的火种。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的领导大部分是主席的人,他们是什么结局?》发布于2023-8-3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