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是毛主席的炊事班班长,他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他是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伤痕累累的战士。
1949年7月,群工部部长李维汉将他分配到天津糖厂当副厂长。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李部长,这个活我真的做不了。”
李维汉以为他这是嫌官小了,连忙说:“你觉得职位不满意,咱们再换一个岗位。”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真的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他真诚地说。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专门找到他,问他想做什么工作,并说道:“你年纪大了,离开北京,我就无法照顾你了。”
面对毛主席的好意,他还是选择放弃在北京的工作机会,回到贫困的家乡。
回到家乡以后,安徽省六安市地委组织部领导让他当金寨县副县长。他再次拒绝,去了金寨县一个偏远山村当了粮库管理员。
这位有着传奇经历并大公无私的人,就是李开文。
01
1897年,李开文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的一个小山村。
家里世代为农,李开文的出生给家人带来喜悦的同时,使家里的粮食问题更加紧张了。
饭都吃不饱,更没有机会去读书了。几十年之后,毛主席亲自教他识字时曾问他:“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吗?”
“家里太穷了,吃了上顿没下顿,没钱上学。”李开文有些悲伤地说。
毛主席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没关系。有时间我就教你学几个字,好好学,什么时候都不晚嘛。”
李开文六七岁就开始给地主家打工,为了一口饭,忍气吞声地活着。随着年龄慢慢地增长,李开文的个子虽然不高,但是,在长年累月地劳作中锻炼出了一副好身板。
16岁时,李开文烧窑种地卖苦力,每天挑着担子来来回回,几乎没有歇脚的时候。时间久了,他的脚底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句话在李开文身上得到了完美地印证。
1929年,已经是四个孩子父亲的李开文,为了国家和民族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红军。
在一次战斗中,李开文从后面冲到了最前面,一场战斗下来,他在胳膊和腿都受伤的情况下杀了几个敌人。战斗结束以后,因伤员太多,抬担架的战士不够,李开文被紧急调到担架班。
谁能想到,李开文抬起担架一口气走了100里,和他一起抬担架的已经换了3个人,他依然健步如飞。
此一战,李开文的英雄事迹在25军73师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他有双铁脚掌,且战斗勇猛。
02
1935年8月,李开文随部队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李开文在红三十一军供给部当炊事员,背着七八十斤重的炊具,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险。
刚进入草地的时候,李开文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部队最难的不是没米,因为没米还有青稞面和其他野菜,难的是没有取火用的柴草。
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大雨滂沱,一会冰雹如注,一会又漫天飞雪,所以想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找到干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行军路上,不断有战士倒在了沼泽地中,因为伤病和饥饿再也没有走出草地。
面对因饥饿不断离开的战友,李开文看着他们的尸体和裹着雾气湿漉漉的枯草,愁得几天几夜合不上眼。
经过几天的思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开文终于找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
每次行军之前,李开文把湿漉漉的柴草用衣服把水分拧干,然后把柴草放在自己的腋窝和胸口等部位,用自己的身体当“烘干机”。
从这以后,李开文所在的连队再也没有出现过断炊的情况。
然而,大家吃上热饭的同时,李开文的身体却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他面黄肌瘦,肚子也浮肿了,有时候走路都成了问题。
干部连的蔡畅、康克清得知李开文用身体烘干柴草的事情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出了草地后,在一次战斗中,李开文为了保护战友,被炸弹的气浪掀出去几米远,昏迷了。经过抢救,李开文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听力严重受损。
此后,李开文带着一双听力严重受损的耳朵继续奋勇向前。
03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李开文表现出色,被分配到党中央机关,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炊事班班长。
一天夜里,毛主席因工作忙没有时间吃饭,秘书把饭菜热了又热。李开文得知毛主席还没有吃饭,非常焦急。
于是,李开文对秘书说:“把主席的饭菜给我吧,我去送。”
当李开文把饭菜重新热好送到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时,毛主席的笔依然在文件上疾驰。
“主席,吃饭吧。工作重要,身体同样重要。您的身体垮了,革命还怎么继续呢?”李开文说道。
毛主席看着眼前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身材也有些单薄的李开文说:“老班长,你穿得太单薄了。”
对于李开文的事迹,毛主席知之甚详,他非常欣赏眼前这个炊事班班长,于是,毛主席笑着起身取出一件羊皮背心递给李开文。
李开文见状一个劲摇头,执意不要。毛主席说:“老李同志,你现在已经不年轻了,身体受过伤,还穿得这么少,冻坏了没人给我做饭怎么行呢?”
见毛主席执意要送,李开文感激地收下了这个羊皮背心。
为了能让毛主席吃得好一点,李开文和大师傅学习做红烧肉,在多次尝试后,他在做法上进行了一些改进。让李开文喜出望外的是,毛主席特别喜欢吃他做的红烧肉。
有一次,李开文问毛主席:“主席,我做的哪样菜您最爱吃?”
毛主席哈哈大笑:“当然是红烧肉嘛!”
有一次在工作中,毛主席和任弼时两人争执得面红耳赤,最后竟然吵了起来。大家闻声过来,却都不敢上前劝,李开文来到两人的身边,说道:“发脾气不好!”
结果呢?任弼时和毛主席看着李开文这个身材矮小,却敢于直言的炊事班班长竟然笑了起来。
两人心里想,他们忙着争论问题,竟然忘记了“发脾气不好”这件事,还要朴实无华的炊事员来提醒,所以两人不好意思地笑了。
04
1949年,李开文放弃了在天津和北京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
安徽省六安市地委领导让李开文当金寨县的副县长,他坚决不当,并心甘情愿地来到了家乡的一个小山村当了一个粮库管理员。
李开文来到粮库工作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地上散落的粮食,一粒一粒捡起来。在这位老红军的管理下,粮库一年下来多储存了1000多斤的粮食。
50年代初,国家百废待兴,百姓们的生活还很艰难,有些偏远地区的百姓更是食不果腹。
李开文知道国家和百姓的困难,他把省下的粮食无偿捐给当地的百姓,并把自己多年积攒的500元钱捐给当地政府,支援地方建设。
劳动模范大会
1955年,李开文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出席劳模大会。
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和周总理看见李开文后,高兴地和他握手。毛主席更是笑着说:“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给我们照张相。”
离开北京之前,毛主席请李开文到家中吃饭,并送给他一双皮鞋作为纪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老红军的照顾十分优厚。可是,全部的优厚待遇,李开文都放弃了。
在工作的几十年里,李开文从来不坐公车,永远都是步行。即使是孙子想坐一坐公车,他也不同意,并严厉地说:“国家现在还很穷,车跑起来就要钱,我们走路就能为国家省一点钱。”
李开文居住的老房子,在大山里面,修了又修。县里每次给老红军盖房子,都提出给李开文盖,但是,他每一次都把指标让给了其他人。
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李开文的做法很不解,问道:“李老,您的房子都这么破了,还四处漏雨,为什么就不同意政府给您盖新的呢?”
“房子修修还能住,盖新的要花不少钱。我是老红军,老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不能丢啊!”李开文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说。
结尾
在上面的图片中,大家能看到李开文的房子很新,其实那是在政府刚刚帮着粉刷不久之后拍的照片。左边外墙上贴着毛主席语录的海报。
毛主席是李开文最佩服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学习。
他放弃天津、北京的好工作,等于放弃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回到家乡后,再次放弃副县长的职位,毅然当了一个村子的粮库管理员。
李开文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被当地政府和人民评为红管家、劳动模范。
1992年,李开文老人离世之前,对孩子们说:“你们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把红军的艰苦朴素作风传承下去,不可铺张浪费。如果祖国需要你们,你们就走上战场,像我一样和敌人英勇战斗。”
孩子们流着泪送别了他们敬爱的父亲。
李开文老人离世后,被百姓安葬在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粮库后山上。
他艰苦朴素、自立自强的人生信念和朴实温良的品质,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火,为当地的后辈们照亮了前行的路,并激烈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毛主席和任弼时吵架,谁也不敢上前劝,炊事员上前1句话搞定》发布于2023-8-2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