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自古以来,人类为了延长自身寿命所做的努力的可谓是经久不息,
尽管我们内心都知道生老病死是整个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
但还是有古代帝王统治者为追求长生不老一掷千金,
哪怕是到了今天,人们也在孜孜不倦地在各种领域通过各种手段来寻求对抗衰老的药品和保健品。
但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根据细胞分裂的理论,人类年龄的理论极限是125岁左右。
这也表明了,哪怕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再先进,我们也终有一日要面对死亡的降临,
但人毕竟是社会性的动物,对于长寿的追求和对于死亡的恐惧是根植在我们的基因本能当中的。
综合这些客观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我们不仅要思考,
既然生命的长度难以掌控,是否我们可以发挥主动能动性去增加生命的厚度,
如果死亡最终也避无可避,那么活到多久才是最幸福、完满的一生。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观点,
在现行的科学以及医疗条件的掣肘之下,
人类的生命质量将会在70至75周岁这个阶段快速下降,
因此他提出,人类的理想寿命应该是在65至70周岁之间,
超出这个年龄,人类将会不得不承受各类疾病的折磨,
同时伴随着身体的快速衰老和各项机能的退化,还会失去记忆力、正常的智力和自理能力。
同时也会让个人的家庭承担更重的赡养负担。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有些疾病和不幸是我们难以躲避的,而当我们一旦超过了70岁,
这些不幸和疾病就极有可能成为我们生命的常态。
古人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对于现代人来讲,或许70周岁只是一个飘渺的数字,
是我们刚刚退休之后不久的一段时间,
但事实上,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70周岁已经是老龄化的标志之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上一年底,我国老年人数规模已经达到2.1亿,
老年人口连年增长且数量规模巨大。
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机构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它指的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为7%时即为老龄化社会,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当这个比例超过五分之一的时候,则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转变为深度老龄化社会。
日本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球人均寿命排名第一的国家,
同时也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会,同属于东亚国家,
或许我们以日本作为参考,也能预测我国下一步的走向及形态。
在日本,很多超过75周岁的老年人都有诸如失眠、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等心理方面的疾病,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逐步退化尚且还是可以预测和感知的。
但心理层面的恐惧和焦虑往往来的更加强烈,也令人感觉更加痛苦和折磨。
从死亡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上文所提及的这些症状其实都和老年人心态中的“死亡焦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Devore在2014年所作的一项心理学研究当中,他发现超过70周岁的老年人,
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主动思考“死亡”的问题,
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而这个主动思考死亡的过程,他将其命名为“死亡凸显”,
即个体在潜意识当中被强迫唤醒关于死亡的意识,旨在对人们“必死性”做出提醒和揭示,
如果老年人在这一阶段不能很好地建立起相应的心理防御机制,
则很有可能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而与此同时,医学家们也指出了衰老和失智之间的必然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有相当概率患上“阿尔兹海默症”。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这是一个专属于老年群体的疾病。
而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大约有298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病的年龄都在65周岁以上。
其实,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一个人究竟要活到多少岁才是最幸福的这个问题,
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只要能够平稳安详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少一点痛苦,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就是生命终点最完美的模样。
- The End -作者 | 孙荣编辑 | 不下雨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人活得越长越好吗?研究发现,活到65岁至70岁的人是最幸福的》发布于2023-8-2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