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女兵的难处
1937年冬,吴仲廉和丈夫曾日三随着西征的队伍,来到了河西走廊。
在这里,吴仲廉生下了儿子,但部队生活条件差,加上环境恶劣,吴仲廉一直没有足够的奶水,孩子饿的“哇哇”哭。
同时,带着这么年幼的孩子作战,实在是很不方便,也容易暴露目标。
实在没有办法,吴仲廉就想把孩子送给当地的农民抚养。
但那时候,大家都处于吃不饱的情况,即使愿意帮吴仲廉养孩子,也不能保证能让孩子活下来。
正在吴仲廉走投无路时,村里的大娘告诉她,地主王学文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也许找他能帮上忙。
吴仲廉就和丈夫曾日三商量,曾日三一听王学文是地主,便皱起了眉头:“我们是要打 倒地主的,怎么能把孩子托付给他呢?”
“可如果不托付给他,孩子就要活活饿死了。”吴仲廉伤心地说。
听到这话,曾日三埋下头擦着枪,却红了眼眶。
再三思考后,他走到妻儿身边,看着瘦弱的儿子,摸了摸他的头,强忍着泪水,下决心说:“你送去吧!”
吴仲廉穿好大衣,把孩子放入怀里,颤颤悠悠地往王学文家走去。
02 地主相助
地主王学文正在家里照顾老婆,他的老婆刚为他生下第五个孩子。
说起来,这个王学文也是个可怜的人,他和老婆总共生了五个孩子,可前面四个都已经夭折。
对于这第五个孩子,他们是一半高兴一半担忧。
这天,夫妻俩正说着话,忽然听见敲门声,王学文开门一看,发现门口躺着一个年轻的女兵。
王学文四下张望无人,便一把将女兵拖回了家中,把她抱到热炕上,盖上被子,让她暖和暖和。
没一会儿女兵醒来了,让王学文没想到的是,女兵醒后急切地解开衣服,一个出生没几天的婴儿出现在她的怀里。
原来,这个女兵就是吴仲廉,由于她生孩子没多久,身体虚弱,加上连日为孩子操劳,她刚到王学文家门口敲门,就晕了过去。
看到王学文,吴仲廉哽咽着说:“大哥,求求你,收下这孩子吧,我带着他打仗,实在不方便。”
王学文感到很为难,他前面已经失去了四个孩子,这第五个孩子肯定要更加小心地养育,他和老婆年龄也大了,他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帮吴仲廉照顾孩子,怕辜负了她。
正当他犹豫时,王学文的老婆说:“咱就收下吧,就当给孩子找个伴。”
听见老婆这样说,王学文便答应了。
他老婆连忙接过孩子喂奶,孩子第一次吃得饱饱的,心满意足地睡着了。
看着熟睡的儿子,吴仲廉放心了,她对王学文说:“以后孩子就跟你姓,叫王继曾吧。”
王学文点点头,说:“你放心,既然我答应收下孩子,只要我有口吃的,就一定不会饿着他。”
就这样,吴仲廉把孩子托付好后,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03 女兵遇险
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曾日三没能躲过敌人的炮火,英勇牺牲了,吴仲廉也被抓了起来。
王学文听说后,担心万一吴仲廉遇害,那她就再也见不到孩子了。
于是,他花了重金疏通关系,带着老婆孩子去见吴仲廉。
吴仲廉看到被王学文夫妻俩养得白白胖胖的儿子,喜极而泣。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匆匆看过儿子之后,吴仲廉便让王学文带着孩子赶快离开。
不久之后,吴仲廉就被押到别处去了,王学文和她失去了联系。
王学文很着急,想要出去打听,不料,此时家里遭遇了变故。
他自己的儿子因感染了风寒,不久就没了,夫妻俩心如刀绞。
好在,他们身边还有王继曾,从此,王继曾就是他们的亲儿子了,夫妻俩全心全力地抚养他长大。
一晃13年过去了。
1950年的一天,王学文家里来了三个军人,要把王继曾带走。
经过了解,原来吴仲廉并没有死,而是被红军营救了,现在生活安稳,她想接回孩子。
13年的养育,王继曾和王学文夫妻俩早已有了深厚的感情,说什么也不肯离开。
王学文劝道:“回到你生母身边,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将来可以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
王继曾这才答应。
王继曾回到吴仲廉身边后,他们也没有忘记王学文的恩情,时常与他通信,询问家里的困难,有空时就去看望他们。
04 结语
在战争年代,像王学文一样为红军养育孩子的人不在少数。
正因为有他们这样无私的奉献,为战士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战士们才能放心地在前方英勇杀敌。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战争胜利后,战士们接回自己的孩子,也始终没有忘记养父母的恩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军民鱼水之情,用不同的方式,共同抵抗外敌,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崛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37年,男子救了一女兵,她醒来解开衣服求帮忙,男子犹豫后答应了》发布于2023-8-22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