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行为举止能体现出一个人素养,国学大师曾仕强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而且,在他看来,从一个人用纸巾的习惯中还能看出他这一生有没有福气。
铺张浪费,丢失福气
在一次座谈会上,曾仕强先生讲了这样一段话,如何去评判一个人在将来有没有福气,那就要看他在洗手后是以何种方式去使用这纸巾的。
有人会这样做,将纸巾撕拆成两半,一半用于擦手,另一半会留起来备用;也有人会直接将整张纸巾都用完,然后丢弃。但还有一种人,他们在擦完手后,再用同一张纸去擦其他东西,比如说鞋。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一张纸巾的售价成本不高,根本不用那么节省着去用。而且,有人还会认为用擦完手的纸去擦其他东西,会擦不干净,还会残留水渍。
那么,曾仕强先生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呢?他本质目的是为了提醒现在的人要懂得节俭。另外,他还表示人一旦铺张浪费起来,他们也就很难有福气了。这其中又有何缘由呢?
节俭于否,关乎基业
来举个例子吧,虽说晚期的清朝统治者鱼肉百姓,不得民心,但在前期雍正皇帝执政时期,天下百姓还是过上了好日子,因为这位皇帝在上位后就施行了减税均田,豁除贱籍的制度。
雍正除了制定这些有利于民生的制度外,皇帝还从自身做起提倡节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天下一同倡行节俭。
史书记载,雍正在为帝的第二年就下旨“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干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
此外,在雍正五年的时候还再次强调了不可浪费粮食。在以雍正年间为背景的清宫剧《甄嬛传》中也出现了皇帝要求后宫众妃节俭的情节。可见,雍正崇尚节俭的行为是非常得深入人心。
那么,雍正这样做后得到了什么结果呢?清史有载,雍正在去世之前国库中存银为3453万两,足足比先帝康熙死前的国库多了700多万两的余银。
所以,在雍正之子乾隆即位皇帝的时候,才有钱去发展经济,抵御外敌。
雍正此举不但提高了朝廷的收入,还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在他统治期间,国内政治清明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其实对于当朝统治者而言就是能拥有的最大的福气了。
而那些铺张浪费的皇帝,就比如说过着奢靡淫欲生活的殷商纣王,因他不务正业,一味地贪图享乐,导致国破家亡。殷商先祖所创下的千古基业尽数毁于他手。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登上帝位还不是最大的福气,能守住帝位才是福气。只有在这个权力巅峰安稳度过一生,才算是拥有过整个天下。
艰苦磨练,坚韧意志
此外,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中收录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在文中这位儒家的先圣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上天在将重大任务交给一个人之前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考验他,比如让他忍饥挨饿,让他筋骨劳累。只有经受住严苛考验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信赖,走向成功。
而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生活富足,这也让很多人开始沉浸在这份富足安乐之中,不愿再去品味过去的苦日子。
可这样的生活甚至会让人生出浪费的观念,就像是在洗完手用纸巾擦手一事上,在他们看来这不过就是一张纸,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将这些用纸累计起来,那在数年后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所以,如果单单只注重眼前的舒适,而不考虑将来,这样的人难以成功。
另外,过去的老一辈都是从艰苦中过来的,他们经历过战争,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这些困境也让他们不敢也不想去浪费,他们从这些生活的经历中养成了节俭的品质。
这些品质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意志等都要比那些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更坚韧。
所以,曾仕强先生不单单是在说擦手纸巾,他更想让人们明白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都要贯彻节俭观念。
从小事中,积攒福气
另外,佛教也认为浪费会损害一个人的未来福气。佛语有云“行善积福慧,作恶积灾殃”,浪费在佛教中就是一种作恶的体现。
佛教倡导信徒要惜“福”,那么如何做才算是惜福呢?佛学认为不浪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就是在为自己留住福气。
而且,福报要通过行善才能积累起来,但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去做好事,才能得到更多的福报。
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如果想得到未来的福气那就需要从小事做起,就比如说“节约擦手纸巾”。
在洗完手该如何合理利用擦手纸中也能看出一个人在做事上是不是有条理。如果能将一张纸巾给利用好,那么这个人在其他事情上也能做到有条不紊。这样的人,往往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收获成功。
所以,曾仕强先生说看一个人用纸巾的习惯就能看出他的未来福气,这句话富含哲学道理的。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曾仕强教授:看一个人用纸巾的习惯,就能看出他这一生有没有福气》发布于2023-8-2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