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花开迎大运,雅兰幽香满蓉城。
正在杜甫草堂举行的兰花展自开展以来,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赏析、拍照、分享。
国人爱兰,历史悠久。执薰握兰,立身比德,已成为中国传统精神的文化符号,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魏晋时期,兰花文化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魏晋以降,兰花的栽培从宫廷园苑发展到文人士大夫的私家花园。大批文人士大夫爱兰、植兰、咏兰,繁荣了兰花文化,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更是其中翘楚。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书法家王献之的父亲,有“书圣”之称。
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的渚山,到了汉朝在此地曾建有驻亭,后来即有了“兰亭”的雅称。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和朋友们在兰亭修禊祈福。流觞曲水之间,酣然欲醉之际,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昭然问世。“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在中国文化史上从此不朽。
每年三月水边的祓禊修禊,本是民间自发的风俗,但到了魏晋时期,却因为士人的重视而成为了文采风流的雅事。王羲之一篇兰亭集序文、书俱绝,“兰亭修禊”从此被作为高朋聚首、宴饮游乐、群贤集会、儒雅风流的典范。
兰亭之外,“兰”亦从此多为汉语中高雅美好之代称,例如隽永的诗文称“兰章”、清丽的语言称“兰藻”、品德高尚的朋友称“兰客”、聪颖灵动的心智称“兰心”……兰亭因王羲之而千世不朽,兰花也因兰亭而万古流芳。
文/启凌 编辑 蒋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王羲之:兰亭序之兰,正是兰花之兰|杜甫草堂兰花展》发布于2023-7-2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