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帝国主义妄图侵略朝鲜,控制亚洲,以此来实现世界霸主的野心。刀子已经伸到了家门口,再不阻拦,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135万名战士毅然决然地扛起枪,向着朝鲜进发,为保家卫国而抗争流血,甚至永远长眠在了这片异国的土地上。
在上万名壮烈牺牲的战士中,有这么一位烈士,以他的身份,本可以过上优渥安全的生活,不必上前线面对危险。但也正因为这个身份,让他坚定地选择踏上朝鲜战场。
他就是毛岸英,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意气风发的28岁。
2020年,一封彭德怀元帅的密信,在央视的专题纪录片内被展示出来,让人们得以知晓毛岸英当年的牺牲细节。
毛岸英为何有如此大的觉悟?在那个残酷的战场上,又到底发生了什么?
颠沛辛苦的成长生涯
8岁,正是一个孩子接受世界上的新鲜事物,在家庭与学校中快乐成长,天真烂漫的年纪。
但8岁的毛岸英,完全没有这样的条件。此时的他,正流落街头,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发呆。
这是1930年的上海,我们在此地建立的党组织受到了破坏,许多革命党人无处可去,只得先躲起来,更没有人能够照看这三个年幼的孩子。
于是毛岸英在一瞬间变成了“顶梁柱”,弟弟们还没有做事情的能力,要是再不去挣些钱,兄弟三个只能饿死在街头。
这时,一个捡破烂的老爷爷引起了他的注意。
“爷爷,我来帮您捡,您能给我点钱吗?”小小的毛岸英,浑身脏兮兮的,眼睛里都是真切的恳求。
老爷爷一看孩子这副模样,立刻就明白了,这是无家可归在流浪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谁都会于心不忍,于是他将毛岸英带在身边,教他怎么捡能卖钱的东西。
时间一长,他发现这个娃娃有些不一般,虽然年纪小,但却不是什么都不懂,枯燥的时候,他总是背诗解闷,在街上经过穿长靴的国民党军人时,还会恨恨地用余光偷瞄。
老爷爷觉得他从前的生活环境,怕是没那么简单,一直捡废品有些亏了,于是他给毛岸英推荐了另一份零工:卖报纸。
虽然也很简单,但起码需要报童们识字,还要知道有哪些新闻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便于叫卖。
毛岸英很顺利地就接受了“新工作”。渐渐地,他成了熟练工,不止卖报纸,还主动找了许多其他零工,推人力车、在商铺打下手……
经过不分昼夜的劳作,三兄弟总算是艰难地存活了下来。
可是生活没有给这个年幼的孩子喘气的机会,仅仅只有四岁的小弟毛岸龙,因为痢疾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人世。二弟毛岸青则被街头流氓打得大脑损伤,治无可治。
毛岸英时常痛悔自己没有照顾好两个弟弟,发誓不能再让毛岸青出什么意外,却忘了其实自己,也只是个不到10岁的孩子。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36年,组织终于排除万难,找到了两兄弟。在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康生的带领下,兄弟二人来到了莫斯科生活。
此时的毛岸英14岁了,被共产国际安排到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在这里学习生活。
这里的环境十分友好,而且到处都是红色思想的渲染,毛岸英深刻感受到,只有坚定维护共产主义思想,才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带着一腔为共产主义而战的热血,和自己的辛勤所学,毛岸英被邀请作为儿童代表,到苏联的各个学校中做演讲。
少年毛岸英演讲时坚毅的眼神,与振奋人心的话语,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苏联的共产组织上,要他写一篇文章出来,好激励少年人奋发图强,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这篇文章叫做《中国儿童在苏联》,不止在苏联引起了重大反响,还被周总理带回了国,刊登在《新中华报》上,激励了一批我国的少年儿童们。
若问为何毛岸英为何如此迅速地接受了无产阶级思想,还能够在少年时期,就致力于将其发扬光大,这与他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
英勇就义的烈士母亲
毛岸英的父亲自不必说,是我国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而他的母亲,则是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杨开慧。
她的父亲是杨昌济,早在康梁变法的时候,杨昌济就是这次变法运动的支持者与奔走者。
攻读了教育学与哲学的杨昌济,还在国外多次留学,他眼界很宽,见识很广,思维也十分敏捷,在接触到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他就清晰地感知到,这种思想在中国是行得通的,是能够救中国的。
1915年,在《新青年》一经发行的时候,已经是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教授的杨昌济,在教育界有了很大的影响力,他为这本宣传新思想的杂志奔走呼号,很快就受到了热烈反响。
杨开慧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可以说她是在红色的包围中成长的。
1920年,27岁的青年毛泽东,为了新思想的传播与文化交流,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进步青年杨开慧在得知这个书社资金有些紧缺后,将自己存的钱拿了出来,并且加入了书社进行工作。
这一年冬天,两位进步青年在革命中感情升温,在简单的婚礼后结为夫妻。
为了更好的宣传新思想,杨开慧以身作则,不搞“三书六聘、八抬大轿”的旧礼,身体力行地展示了自由与超越。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经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誓要对共产党人赶尽杀绝。
此时的杨开慧正在担心领导秋收起义的毛主席,不知道起义能不能成功,也不知道毛主席有没有危险,但她不知道,自己快要面临灭顶之灾。
长沙的革命党人,在英勇抵抗中支撑过了三年,8月份,苦苦支撑的我军只能先行撤退,国民党反动派随即在长沙大肆作乱。
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艰难躲避,还是不幸被捕。
由于她的父亲杨昌济,在当时已经是很有威望的教育家了,敌军考虑到社会影响,跟杨开慧“商量”:“只要跟毛泽东断了关系,保证不再参与任何共产党的活动,就放了你。”
信仰坚定地杨开慧宁死不从,利诱不行,那就上刑罚。
但巨大的疼痛仍然没有使杨开慧屈服,就在这一年的冬天,革命战士杨开慧,被敌人无情杀害。
8岁的毛岸英目睹了这一切,令他震惊的是,母亲临走前的眼神不是绝望,而是希望,她似乎坚信,这几个孩子,会继承自己的意志,会成为伟大的革命党人。
母亲被带走了,毛岸英痛苦地听着那声枪响,却也将母亲那双满含希望的眼睛,深深刻印在了自己的脑海。
当他和弟弟们被保释出来后,又听说父亲正在带领人民群众,进行艰难的抗争,父亲母亲带给毛岸英的影响力太过震撼,从此,小小的毛岸英,就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革命斗士。
浩气长存的革命英雄
1943年,德国纳粹势力开始进攻苏联。
毛岸英将那份热血一直存留着,他数次向斯大林传递的信件终于起了作用,斯大林看到这个年轻人抵御纳粹心切,将他任命为坦克连指挥员,参与了苏联对抗德国的大决战。
战争胜利了,毛岸英开始和自己的父亲报告这个好消息,毛主席也在回信中不断地向他讲述革命的意义。
在这些信件中,毛岸英童年对于父亲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从小时候那个伟岸的身影,变成了一个伟大的革命领导人。
当毛岸英1946年回到祖国后,又接受了父亲对他“无情”的教育:派他到田间务农。
务农生涯枯燥辛苦,却磨炼了毛岸英的意志,他从此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中国革命战士。
所以在面临抗美援朝的危急形势下,毛岸英想也没想,就决定一定要去前线。
他倒不担心父亲不让去,因为父亲本身就是身体力行的前线斗士,而且在平时就一直教育孩子们,不要搞特殊化,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一定要勇于奉献。
他是担心自己的彭德怀叔叔不答应。
所以,他找了父亲,希望能帮自己做一做彭叔叔的思想工作。
果不其然,彭德怀一听这个话头,就制止住了自己:“这绝对不行。”
幸好自己的救兵在场,毛主席笑呵呵地将彭德怀正在摆的手放下:“岸英是我的儿子,我成天跟你们说不要怕流血,为国为民的事情,谁都有责任,要是我这个儿子想去没去成,大家怎么想我嘞?”
其实毛主席当然是担心的,他当晚就找毛岸英讲了许多注意事项,还激励了他:“你就尽管去,到你回来的时候,我就喊你是一名光荣优秀的共产党人!”
可谁知道,毛岸英没能等到自己被称为光荣共产党人的一天,毛主席再也没有等回自己的儿子。
毛岸英化名姓刘,在战场上负责军情汇集和分析的工作,因为他长时间呆在苏联,也担任起了战场与共产国际组织沟通的职责。
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志愿军里有一个特别靠谱的刘秘书,认真负责,还关切每一位战士。
1950年11月的一天,美军发现了我军的指挥基地,于是大量的轰炸机倾巢出动,向这个方向袭来。
巨大的轰鸣声,让每一个人的恐惧感都拉到了极点,我军立刻整肃有序地向防空洞撤退。
而毛岸英作为战场上的情报秘书,深知每一份信息的重要性,他最大的职责与需要保全实力的前线战士们不同,他需要保全所有信息的安全。
所以,就在撤退的人潮中,他逆流而行,要去到作战室里,将地图情报全部取回。
敌军的打击是毁灭式的,在数十枚燃烧弹轰隆一片的爆炸声中,毛岸英来不及向回撤,就永远沉寂在了作战室的那座木屋中。
彭德怀只能依靠一块苏联手表的残骸,确认了死者的身份,就是毛岸英。
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坐在屋内,一百来字的电报删删改改,无论如何都不知道要怎么将事情客观平静地讲述下来。
最终,这封密信被周总理接到。
那时候的主席身子已经很不好了,周总理担心他的身体,忍着痛苦,将消息压了下来。
直到后来,毛主席才知道了这件事情。
主席沉默了很久。他自然清楚有战争就有牺牲,当他看着儿子出发的那一刻,他就在心里做好了永别的准备。
但此时的主席依然久久缓不过神来,他摸出一包烟,又颤抖着手将烟放了下去。
最后,他才交代身边人:“他是我儿子,也是一名光荣优秀的志愿军烈士,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要做什么特殊的事情。”
那一句“光荣优秀的共产党员”,最终变成了光荣的烈士,代替毛主席在朝鲜战场上,慰藉毛岸英的英魂。
伟大的毛岸英烈士,谨遵着毛主席的教诲,一切以国家人民为大,谱写出一曲让人永世不忘的慷慨悲歌。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毛岸英牺牲70年后,彭德怀114字绝密信公开,揭开毛岸英牺牲细节》发布于2023-6-3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