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是毛主席的妻子,她在毛主席身边陪伴了毛主席长达十年时间,期间经过了万里长征,两个人可谓是患难与共。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在1937年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分开了,随后贺子珍更是远赴了苏联,并且还在苏联待了长达十年的时间,一直到1947年的时候她才得以回到国内。
回国以后,贺子珍先是住在哈尔滨,后来她又来到了上海定居。
在贺子珍回到国内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再婚了,但是在贺子珍的妹妹贺怡对姐姐的遭遇感到非常同情,希望能为姐姐“找回地位”。
果不其然,贺怡的想法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后来,毛主席给贺子珍写了一封亲笔信,信的内容感人至深,其中提到让她应当“顾全大局”。
那么,当初毛主席和贺子珍究竟为何会分开呢?毛主席给贺子珍写的那封信的内容又究竟是什么呢?
贺子珍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罗一秀,她比毛主席要大四岁,毛主席和她结婚的时候,还仅仅只有十几岁。
这桩婚姻完全是由毛主席的父母包办的,他与这个女孩子只见过几面,从未有过深入的交谈,更没有共度一天的时光,这场婚姻彷佛是一个陌生人之间的抉择,一切完全是别人做出的决定。
或许是由于毛主席的父母希望通过这桩婚姻为他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但却未曾考虑过他真正的感受和意愿,他不愿意被迫接受一个陌生人作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尚未有机会真正了解对方,就在父母的安排下结婚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建立起真正的情感纽带。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对这个叫罗一秀的女子怀着任何怨恨或埋怨,因为毛主席深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安排。
在这个名叫罗一秀的女子嫁到毛家以后不久,她便不幸因病去世了,而毛主席也在不久以后来到湖南省的省会长沙,开始了对学业的追求之路。
后来,毛主席认识一个名叫杨开慧的女子,她是著名教育家杨昌济先生的女儿,而杨昌济先生也曾是毛主席的老师。
当初,杨昌济先生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执教的时候,毛主席刚好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得以相识了。
由于他们两个情投意合,很快便相恋了,并最终在1920年的时候结为夫妻了,此后,杨开慧和毛主席一起从事革命工作,成为了一对革命伉俪。
1927年,由于种种原因,毛主席和她失去了联系,使得毛主席误以为她已经牺牲了,还写了悼念她的诗词。
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这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不过,当时的杨开慧其实并没有牺牲,1930年的时候杨开慧被敌人杀害。
在和杨开慧分开以后,由于毛主席误以为她已经牺牲了,因此,毛主席又和贺子珍走到了一起。
后来,她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并且还和毛主席有了六个孩子。
1934年,由于蒋介石对苏区的持续围剿,红军被迫开始了万里长征,而贺子珍作为毛主席的妻子,也同样跟随毛主席参加了长征。
然而,在此期间,她身负重伤,又由于长征期间医疗条件有限,她的伤势没有得到有效救治,以至于身体一直没有完全恢复好。
1935年,贺子珍跟着毛主席来到延安。
贺子珍是一个非常倔强而又有脾气的女性,而毛主席身为一党领袖,在对待人民的时候非常温和,但在生活中同样有着火爆的脾气,长此以往,他们的婚姻迈入了一片争吵的深渊,无法再保持下去。
每次的争吵都围绕着琐事展开,几乎所有事情都成了他们争论的对象,与此同时,贺子珍的倔强也使得她迟迟不愿妥协。
时间一长,他们的婚姻濒临破裂的边缘了。
渐渐的,争吵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常事,两人的对立越来越严重,他们争论的事情渐渐从小事走向大事。
每一次争执,都如利剑一样刺痛了婚姻的基石,深深地伤害了两个人的感情。
1937年,贺子珍决定离开延安,前往苏联,对于贺子珍,毛主席罕见地流下眼泪。
多年以后毛主席在回忆起这段往事仍然感触颇深,他直言自己一辈子很少哭,但在贺子珍出走的那一次,他却的的确确流泪了。
在离开延安以后,贺子珍来到了苏联,在苏联,她一边四处参观学习,一边在苏联的各大医院看病。
在长征期间,她曾多次负伤,以至于此时身体里面还留有弹片,因此,她非常想把弹片取出来。
但医生却告诉她,由于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弹片和骨头已经长到了一起,已经成为了她身体的一部分了,因此,她身体里面的弹片无论如何都是取不出来的。
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事实,但这个事实一直困扰着贺子珍。
尽管她从外表上看起来仍然非常坚强,但内心深处,她却对这些留在身体里的弹片充满了不安。
她多次咨询了医生,希望能够取出这些弹片,从而解除自己内心的不安。
然而,每次医生都告诉她同样的答案:如今弹片与骨头已经长在一起,无法分离。
令贺子珍没有想到的是,在她离开延安的时候,她便已经怀孕了,到苏联以后,她才渐渐发现,自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但是此时的她仍然没想回延安,于是,她便在苏联生下了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也是她和毛主席的第六个孩子,她给这个孩子取名叫作“柳瓦”。
那段时间,贺子珍除了要照顾年幼的儿子以外,还特意抽出时间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然而,命运对贺子珍又一次玩起了残酷的把戏。
儿子出生后不久,贺子珍发现他显露出了感冒的症状,她非常担心,立即把儿子带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和治疗。
医生的诊断让贺子珍心如刀割,儿子不仅感冒了,更是不幸地感染了严重的肺炎。
这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贺子珍,一时之间,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贺子珍尽了一切努力与命运抗争着,她在医院内日夜守候,看着孩子挣扎在生命边缘,医生们竭尽全力,但最终,她仍然无法阻止生命的逝去,孩子最终还是矢折了。
后来,贺子珍将逝去的儿子埋在了苏联的一个大型公墓里,在儿子的葬礼上,她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每一滴眼泪都承载着她对儿子深深的爱和无尽的悲伤。
儿子离世后,泪水湿润了她红肿的眼眶,初始的喜悦和幸福感被无尽的悲伤所淹没,她的内心变得空荡荡的,失去了一切生机。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一阵阵巨大的失落感笼罩着她,仿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离她而去。
她感到一种无法形容的痛苦,像刀刃刺穿她的心脏,无处可逃。
渐渐地,她开始接受儿子已经离世事实,尽管如此,她内心深处的伤痛永远不会痊愈。
1940年,为了缓解贺子珍的丧子之痛,毛主席决定将李敏送到苏联陪伴她。
女儿的到来令她非常高兴,从而暂时缓解了她的丧子之痛,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以后,苏德战争便爆发了。
1941年,无比惨烈的苏德战争爆发了,战争爆发以后,战火迅速从前线蔓延到了整个国家,而身处在苏联的贺子珍自然也不可避免得受到了影响。
战争的爆发给身处在苏联的贺子珍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时苏联的物资非常短缺,每个家庭都在艰难地度日。
贺子珍在当时每天的口粮只有几两黑面包,这种黑面包又粗又硬,吃起来像是嚼着砖头。
为了生存,贺子珍不得不寻找其他的办法。她开始学习织毛衣,希望能够通过手艺挣到一些额外的食物。虽然她没有正式的学习过织毛衣,但她拥有坚毅的意志。
果然,贺子珍凭借着自己坚毅的意志,很快便学会了织毛衣。
每天,贺子珍都坐在破旧的椅子上,手中拿着针线,用心地编织着一件件毛衣,那段时间,她利用废旧的羊毛和其他可用的材料,织出了各种颜色的毛衣。
贺子珍织的毛衣充满了她的心血和对生活的渴望,她用尽全力,每天织制了许多的毛衣,希望能够换取一点食物,让自己和孩子能够填饱肚子。
后来,按照规定,李敏被送到了一个保育院生活,然而,当她得知女儿娇娇生病的消息后,她的心情变得焦虑不安了起来。
此时此刻,贺子珍心中不禁浮现出年幼的儿子的画面。
几年前,她刚出生的儿子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医疗救治,最终不幸过世,这场悲剧让她至今无法释怀,她不愿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女儿的身上。
在一个深夜,当大部分人都陷入熟睡中时,而贺子珍躺在床上思绪无法平静,一股坚定的决心涌上心头,她决定要将女儿带回家,尽一切可能保护她免受疾病的折磨。
于是贺子珍来到保育院,轻轻地抱起熟睡的女儿,就在贺子珍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位保育员走了过来,看到贺子珍抱着孩子,她立即警觉起来,认为这是违规行为,毫不留情地要求贺子珍将女儿放下。
她试图解释自己的苦衷,她只想为女儿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然而,保育员不愿听她解释,坚决要求返还孩子。
眼见无法说服保育员,贺子珍最终放下泪眼朦胧的女儿,心如刀绞地离开保育所。此时此刻,她感到非常无力,因为自己无法保护自己的孩子,无法给予她应有的照顾。
第二天,女儿病情加重了,她不顾一切地冲到了医院,却被告知女儿已经病危了,将要被送往太平间。
最终,贺子珍在太平间的副室里抢回了女儿,带到家悉心照顾着,很快女儿便被转危为安了。
女儿转危为安以后,保育院的院长找到了她,提出要将她的女儿李敏接回保育院,但她却觉得女儿还没有康复,不应该现在被送往保育院,但院长仍然不依不饶,于是她便和院长大吵了一架。
不料,院长怀恨在心,竟然说:“我看你是疯了,等着瞧,我让人送你去精神病院!”
就这样,原本没有病的她被强行送去了精神病院。
贺子珍所在的精神病院是一个令人心生恐惧的地方,在那段时间,她被迫与那些真正患有心理问题的人们住在一起,更令她痛苦的是,她被冠以了错误的标签,被视为一名精神病患者。
对于那时的贺子珍而言,这简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那段时间里,她感到无尽的孤独和无助。
在精神病院的墙壁之间,乌云笼罩在她生活的上空,在那段时间里,贺子珍身心饱受折磨,以至于使得她痛苦万分。
在精神病院里面,贺子珍不仅被迫接受各种药物的注射和精神治疗的折磨,而且她的自尊在这个环境中也受到了打压。
1946年,在王稼祥同志的帮助下,贺子珍才得以离开精神病院。
1947年,在毛主席的亲自安排下,贺子珍得以回国。
回国以后,虽然贺子珍的身体健康状况仍然不是特别好,但好在她的哥哥妹妹对她加以照顾,这使得她变得乐观而坚强,尽管经常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但此时的她仍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1949年3月,贺子珍的妹妹贺怡见到了毛主席,她自言:“我是来给姐姐找地位的!”
听了贺怡的话,毛主席却叹了一口气,直言:“我现在怎么可能再和你姐姐恢复关系呢?”
不久之后,一场意外的车祸再次改变了贺子珍平静的生活。
在1949年11月的时候,她的妹妹贺怡因为车祸不幸离世,当贺子珍得知她最亲爱的人因车祸去世时,她的世界瞬间坍塌了,波涛般的痛苦涌上心头,她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那段时间,贺子珍心灵上的伤痛是无法形容的,她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
在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贺子珍的世界每天都是无尽的泪水和悲伤,心灵上的伤痛更加加重了她的病情,使得她身体也渐渐变得虚弱了起来。
后来,毛主席给贺子珍寄去了一封亲笔信,这封信中除了让她注意保重身体以外,还写有“顾全大局”。
看了毛主席寄给自己的亲笔信以后,贺子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49年贺怡在香山替姐姐贺子珍要地位,毛主席流泪写下:顾全大局》发布于2023-6-23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