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3月,田家英接到毛主席的通知,叫他立即前往中南海。
田家英兴冲冲的找到毛主席,却见他收起往日和煦的笑容,并将田家英带进了书房。
不一会,警卫员便听到毛主席厉声对田家英说道:
“往后我若不找你,你也别再来见我了。”
接着田家英失魂落魄的从书房走出来,此后警卫员果然没在中南海见到田家英。
但没想到5月,田家英竟然将自己锁在书房,悬梁自尽。
田家英的妻子惊慌失措的叫来朋友,几人合力撞开了书房房门,但已经为时已晚,田家英的尸身早已冰冷,只留下一封遗书:
“我是被冤枉的,我相信毛主席和组织会还我清白。”
作为毛主席的秘书、被毛主席视为知音的田家英为何自杀?两个人在书房谈了什么?他和毛主席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擅作主张 走入僵局
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颇为复杂,美国和苏联争霸,中国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退两难。
国内封建势力寻找漏洞疯狂复辟,好不容易完成革命的新中国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掀起了一股思想革新的潮流。许多人纷纷发布了自己的见解,也有人老戏新读,一时之间文化界可谓是百花齐放。
为此毛主席为了能够稳定人心,于是在1965年的寒冬前去杭州,召集了五个人研究探讨马列著作典议,这五个人中便有田家英。
毛主席喜欢引经据典,也喜欢引用时事。于是会议内容海阔天空的展开,期间毛主席聊到了历史新编的《海瑞罢官》。
这出戏看似是在讲海瑞为民做主的义举,但在马列毛选的哲学观里,这部新剧依旧是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海瑞的为民做主,实际上依旧是局限在当时封建主义的法制观念下,看似是平息民怨,实则客观上是维护封建主义社会的稳定秩序。这种宣传只会让人民将希望和权利寄托在官僚之上,实际上仍是从官本位出发。
但想要人民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就必须摆脱将希望寄托在青天大老爷的观点,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理念。
但田家英并不赞同毛主席的观念,认为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会有一定的阻碍。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希望将这件事整理成谈话纪要,于是这个任务便交给了田家英。
但因为田家英不同意毛主席的政治观点,又因为自己作为毛主席的秘书,平时与毛主席私交甚笃,于是擅作主张将毛主席这段发言在纪要里面全部删除了。
至此,田家英也没有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但1966年3月,毛主席语气严肃的让田家英立即前去中南海。
田家英来到中南海后,被带到毛主席的书房,此时只有他们两个人。毛主席也一改常态,不是往日那般如沐春风幽默风趣,反而是眼神犀利的盯着田家英:
“杭州我们的会议,是不是你整理的。”
田家英忐忑不安的点点头。
“在会议中我所评论的《海瑞罢官》,你为什么给我删了?”
毛主席的这句质问让田家英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有些紧张的搓着手,还没开口,毛主席近乎斥责的说道:
“杨尚昆安装窃听器,大伙要去批评他,是你一直消极拒绝,是不是?”
原来1961年毛主席在自己的专列上发现有人安装窃听器,后来一经调查,是杨尚昆指导的。
但杨尚昆的初衷只是怕遗漏毛主席的谈话内容,因此才想要录音,却因为没有申报造成了误会。但杨尚昆与田家英有一定的交情,在这件事上田家英也佯装不知情。
如今田家英百口莫辩,毛主席眼神凛然的盯着他又说道:
“如果说这些你都是主观的、冤枉的,1950年石景山工人因为生活困难给我写信请求帮助,你为什么又扣住了求助信?”
田家英听到毛主席的数落,如五雷轰顶,呆呆愣愣的坐在位置上,半天不能动弹。他知道自己这些小错误一件件看似不以为然,但如果数罪并罚,性质就严重了。
田家英只能羞愧的低下头,一时不知道如何辩解。毛主席见他似是默认,于是冷下脸,转过头不愿再看他:“你回去吧,今后若是我不来找你,你也就别再来见我了。”
“毛主席!”
毛主席却不想再听任何解释,闭上眼沉沉的叹口气,挥挥手示意田家英离开中南海。
毛主席从未对他有这般冷漠的态度,这让田家英如堕冰窟,只能抬起麻木的双腿,失魂落魄的离开了中南海。
这时田家英又收到通知,中央设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准备针对自己的问题展开调查。这对田家英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同时也让他倍感屈辱。
1966年5月,他配合调查结束后,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中。不理会妻子关切的询问,而是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回想往日种种,田家英实难接受自己背负骂名,更何况如今毛主席对他似是弃若敝屣。
在乎名誉、又一身清高的田家英实在难以接受这样的落差,于是一气之下将绳子挂于悬梁,意气自尽。
同时他在自尽前留下一封遗书,内容字字泣血:“我是冤枉的,我相信毛主席和组织会查明,会还我一个清白!”
那么田家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和毛主席又是什么关系呢?
天赋异禀 少年得志
1922年,田家英出生于四川成都。3岁丧父的田家英,自小生活一贫如洗。可就算如此,田家英小小年纪便对国学心向往之。但为了生活,田家英在父亲好友的介绍下前去药堂当学徒。
学徒生涯十分辛苦,但田家英却依旧废寝忘食的阅读书籍,在没有老师和长辈的指导下,他竟然通读了《红楼梦》《资治通鉴》等一系列国学文集。甚至开始了解鲁迅等左联作家书写针砭时弊的文章,这些作品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味同嚼蜡,但田家英却读的津津有味。
在田家英不到14岁的年龄便能写出“走遍天下路,读尽世间书”的对联,颇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豪情壮志。
随后田家英开始尝试创作文学,文笔绮丽、思想颇有深度,随即文章便被刊登到报纸上。他新颖的观点让无数人驻足。
田家英的这些学识不仅仅是通读古典文学积累出来的,也是他自小坎坷的经历,让田家英更深刻的认知社会和时局。因此小小的药堂无法困住田家英,后来当地的学校考虑田家英未来可期,于是将他免费收录入校。
田家英庆幸自己终于能够读书,可安稳的日子还没过上一年,抗日战争便全面爆发。田家英为了反抗日寇的暴行,与同学游行呐喊。他出色的表现立刻吸引了共产党人的注意,随后田家英加入了海燕社。
但此时许多学校担心引火烧身而采取“绥靖”策略,见田家英如此英勇抗日,为了避免被牵连,于是开除了田家英。
田家英并不气馁,他与其他同伴相约,历经千辛万苦共同奔赴延安。来到延安后,他正式成为了共产党员。
年轻有为的田家英满怀热血,面对战场上日寇的暴行,田家英奋笔疾书,发表了许多社论,斥责日寇,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
言辞激烈,一针见血,一经发表被广为传播。连每天日理万机的毛主席都久闻大名,于是他通读了田家英的文章,不由大为赞叹,兴奋的告诉身边人:
“现在的年轻人了不得,看来我们后继有人了。”
毛主席的语气里是掩盖不住的欣赏之意,而恰好此时远在苏联的毛岸英回国。因为时局动荡原因,毛岸英长期留在苏联,因此对国内当下的形势知之甚少,毛主席便想请一个教师引导毛岸英。
思来想去,他看着报刊上田家英的名字,灵光一闪,不如就请与毛岸英年龄相仿的田家英作为他的老师吧。
田家英知道此事后受宠若惊,他直言不讳,坦然承认自己没有资格。因为田家英身上还颇具旧式文人的思想,他认为师者,应该德高望重,自己过于年轻,难以承担大责。
可毛主席却玩笑的说道:“谁规定老师就必须得是年龄大?我们闹革命,讲的就是推陈出新,越是年轻人才有越大的可能,如果你比我强,我也要喊你老师呢。讲究身份和辈分是老观点,你这个思想要扫进垃圾堆啦。”
毛主席的话语鼓励了田家英,他郑重其事的答应毛主席:“我一定努力,不负所托。”
于是在田家英的帮助下,毛岸英迅速的了解了国内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同时毛主席也在观察田家英的性格和工作能力,久而久之他也认为田家英是个可造之材。于是田家英不到26岁的年龄,就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秘书。
田家英心思细腻,做事稳重,他会亲自整理毛主席的手稿、档案和资料,层层分类,让毛主席忙碌的生活更为有条理。
因此毛主席经常赞叹田家英:“你就是我的左右手,没有你,我的生活可就一团糟了。”
时间长了,毛主席更加信赖田家英,甚至把自己的个人存折和稿费都交给田家英保管。
而田家英对毛主席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两个人精神世界高度理解,都喜国学,都爱诗书,私下经常互相探讨,彼此的关系越发亲厚。甚至毛主席不惜夸赞田家英,将他视为知己。
就是这样亲密的两个人,为何最后闹到生死不得相见呢?
精神知己 分道扬镳
当时田家英成为毛主席的秘书时,老前辈们曾告知田家英:“你要想做好毛主席的秘书,就要理解毛主席的思想,学好毛主席的著作。”
此后田家英一字不落的通读毛主席的著作,每一次与毛主席高谈论阔的时候,田家英都会觉得自己的视野又提升了一个新高度。
见田家英如此热爱阅读,毛主席便打趣一般交给他一个任务:“以后你每个月就去淘一本书来,我们一起读,读完以后再交流,你说可好?”
毛主席的这个提议让田家英求之不得,于是两个人形成一个默契的规则,田家英每个月前去淘书。
毛主席读完之后写下感想,田家英读完之后也发表自己的感慨,二人再进行一番深入的讨论,总结出新的思想。从当下的新书,到古典《红楼梦》,二人谈古论今,好不快哉。
二人也时常结伴同游,有一次毛主席邀请田家英带着孩子与他一起去海边度假。湛蓝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让人忍不住打瞌睡。
毛主席晒着太阳昏昏欲睡,而田家英恰好前去整理文件,只留下几个孩子围在毛主席身边打转。当毛主席醒来的时候发现拖鞋不见了,田家英闻言赶回来,只见自己的两个孩子露出淘气的笑容,他便知道是自己的孩子搞的鬼。
田家英刚想提出批评,却被毛主席制止。他一手摸着孩子的脑袋,一边和蔼的问道:“我有事要请你们帮忙,可以吗?”
见毛主席如此亲切,两个孩子也干脆的点头。毛主席于是说道:“那就帮我把拖鞋找回来吧,我相信你们,肯定比你父亲强。”
毛主席这句话让两个孩子兴奋不已,果然在毛主席和田家英的注视下,两个人不由分说把埋在沙子里的拖鞋挖了出来。
“果然是你们两个小鬼头搞的鬼。”毛主席爽朗的说道,几人便开怀大笑起来。可见毛主席对田家英的信任和亲密,远远高于其他秘书。
但田家英因为对毛主席的感情过于深厚,也将自己的个人意志凌驾于工作和政治之上。又因为他的性格,颇有旧式文人的思想和习惯,导致田家英习惯一条道走到黑。
1950年石景山工人因为生活困难的原因向毛主席递交援助信,但彼时刚刚建国,毛主席日理万机。田家英总想着国家大事最为重要,前有外交苏联,后有抗美援朝,因此田家英便自作主张扣下了这封求助信。
当毛主席知道此事后,他第一次对田家英大发雷霆:“你扣住这些信的目的是什么?你知不知道这件事的性质?你太让我失望了!”
田家英委屈的解释:“我看您每天夜以继日的工作,这些小事我想等日后……”
“这是小事吗!”毛主席高声质问:“我们是以人为本,你忘了我们建国最终的目的吗?人民,没有小事,我们就应该以人民为中心!”
这时田家英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怎样的过错,他诚恳的向毛主席道歉,同时也写了一封检讨。但田家英具有小资产阶级性格的特点也深深的烙印在毛主席的心中。
1966年他在记录毛主席杭州谈话的内容,刻意删除了毛主席点评式的言论。他本意不想扩大矛盾,可错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也让毛主席意识到,虽然田家英正直不阿、又酷爱读书,但本质是不接受阶级斗争为纲的理念。
认识到田家英和当时要坚持的路线有了出入,毛主席希望田家英能够好好的反省,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因此在1966年3月,他将田家英叫到自己的书房,对田家英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且作为毛主席的秘书,他是希望身边的人能够贯彻阶级斗争的精神。于是毛主席无不失望的说道:“今后我若不找你,你就别再来见我了。”
但这句话无疑沉重打击了田家英,他百思不得其解,并认为自己是冤枉的。接受调查的时候,甚至有人指出他“私藏典籍”,这让田家英百口莫辩。
他酷爱读书,研究历史是田家英除却工作以外最大的爱好,这也是毛主席支持和默许的,如今却被倒打一耙,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让田家英悲愤不平。
忧思多虑的田家英,最终在1966年5月,在家中悬梁自尽。自尽之前留下了一封遗书:
“我是被冤枉的,我相信毛主席和组织会还我清白……”
田家英的悲剧不仅是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同时也源于他的性格。
旧式文人时常将气节置于生命之前,但过刚易折,令自己走上了绝路。
我们也要吸取田家英的教训,认清楚当下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背负使命,脚踏实地的深耕于社会、建设社会,才能不负生命的价值,实现我们的理想!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66年,毛主席厉声对田家英说:往后我若不找你,你也别再来见我了》发布于2023-6-1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