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完善了府兵制,兵农合一,府兵战时作战,闲时务农。战时临时指派大将统兵,战后大将回归朝堂。这就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那么,拥兵百万的隋炀帝又是如何丧失军权并命丧江东的呢?且听小边细细道来。
隋朝军队分为府兵、禁军、骁果军、州郡兵和边防军,以府兵为主,兵力保持在60万到70万之间,后来为了征服高句丽,隋朝增兵至113万。府兵、禁军都有守卫京城和对外征战的双重职责。也就是说谁都有可能成为中央军和地方军,而且都是短期的。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使得皇权得以加强。隋朝边防军和州郡兵的数量相对较少,职责也很单一,那就是保境安民。遇到战事,再由府兵和禁军补充兵力。至于骁果军出现的最晚,它后来发展成专职的禁卫军。
首先我们来聊一下隋朝的府兵和禁军。隋朝军队以府兵为主,全国府兵分为12卫,在皇帝的直接领导下,府兵时而担任皇宫和京城守卫,时而征战四方。府兵没有军饷,但是政府给府兵分配了良田几十亩。战时士兵需要自己提供武器装备,这就大大降低了士兵参与叛乱的意愿,保证了中央集权。禁军名为禁军,但是并不只是负责保卫皇宫,它还担负着牵制府兵,战时奉命征战的职责。通过这种中外相维的手段,隋文帝牢牢掌控了军权。
但是,隋炀帝上台后,短短数年之内,他参与东突厥、契丹战事,平定吐谷浑、然后又三征高句丽。连年的战争使得士兵十分厌战,府兵逃亡严重。但是隋炀帝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想四征高丽,征兵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府兵制遭到破坏。与此同时,府兵战斗力也急剧下滑。在李密、窦建德、杜伏威等人的农民军面前,隋朝府兵常常是节节败退。此时的府兵没有军饷,也没有了良田。谁还肯为朝廷卖命呢?
公元617年,隋朝贵族李渊也开始举兵反叛,隋朝府兵更是一触即溃、纷纷投降。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李渊的军队就由3万暴涨到了20多万,迅速拿下长安。公元618年,隋炀帝死后,原本还在围攻国舅萧铣(也是前梁皇族)的隋朝府兵也纷纷投降,就这样,荆州的萧铣在短时间内就拥兵40多万。洛阳的王世充也趁机收编了隋朝中原地区的府军精锐,拥兵10多万。这些大军阀的快速崛起和府兵制的败坏是分不开的。
隋朝一征高句丽后,府兵损失30多万,此时府兵制已经遭到了破坏,征兵难以为继。所以,杨广只能花钱募兵。而招募来的这支军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聊的骁果军。骁果军都是杨广从关中花钱招募而来,说白了这支军队就是雇佣军。这种军队的特点就是战斗力强悍,但是忠诚度较低。骁果军后来成了杨广的专职禁卫军。但是,思乡心切的骁果军在发现杨广定都江南的意图后,果断跟随司马德堪和宇文家族发动政变,缢杀了隋炀帝。是的,你没有看错,隋炀帝没有死于任何一路反王之手,而是死于自己的禁卫军之手。可见,杨广不得人心到了何种地步。
隋炀帝死后,骁果军跟随宇文化及率领的禁军、府兵共十几万人一同北返。在童山(今洛阳东滑县附近)和李密的农民军大战一场,虽然重创李密的农民军,却败逃到黄河以北,最后被窦建德消灭。
至于隋朝的州郡兵和边防军,这些军队数量本来就不多。隋朝实行的是重首轻足的方针,这就使得隋朝地方军实力先天不足,所以公元617年很多隋朝地方官员纷纷勾结突厥人发动叛乱。如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等人,他们在隋炀帝尚在的时候就敢于拥兵自立。就是因为他们知道,隋朝地方兵力少。禁军和府兵都忙于镇压风起云涌的农民军,无暇顾忌帝国的边疆。因为此时的农民军已逾百万,比隋朝正规军还多,隋朝已经是江河日下了。
无论是府兵、禁军、还是州郡兵、边防军乃至骁果军。他们都在三征高句丽里失去了太多。所以他们的叛变也是迟早的事。隋炀帝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对镜自叹;“好头颅谁当斩之?”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隋炀帝丧失军权的始末》发布于2023-6-12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