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创作为业,以写作为主的文学创作工作者,被称之为作者,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言的小编。
通常意义下,小编和作者的称谓,都带有一丝戏谑的贬义,毕竟在现今的世界里,确实有些人为了所谓的流量而走下三路,根本没有任何武德可言。
而一般能被称之为作家的人,其作品大都能获得出版社的发行,是真正意义上文学领域有盛名成就的人,带有很强烈的褒义词。
所以作者也好,小编也罢,距离作家的路还有很远,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该朝着这个方向奔跑,不能背弃初衷。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古往今来,作家千千万,读者对他们的评价自然也不尽相同,但也有些人,他们是真正的作家,享誉国内外。
比如说鲁迅。
苏联的法捷耶夫曾这样评价鲁迅:
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语言是民间形成的,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鲁迅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是名副其实,作为民族脊梁的他,是不可否认的民族斗士,他用手中的笔,为中国民族指明了方向,他的文章发人深省,无论什么时候都具有可读性。
但也有些人会对他有负面的评价,也有人觉得他的文字不值得推崇,比如说当代作家王朔就这般说:
我从来没有觉得鲁迅的小说写得好,他的小说过于沉闷。
对于这个评价,我只能呵呵,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无法成为鲁迅那样的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此时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建国之后,有人便询问毛主席,若鲁迅在世会怎么样?主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干脆。
鲁迅的方向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山,后又改为豫才,是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此外,他还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鲁迅曾是绍兴当地的大户人家,他的祖父周介孚是清朝的官员,但由于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乡试屡次不第,周介孚便动用自己的关系贿赂了乡试主考官,结果事情败露,周介孚被捕入狱。
随着周介孚的入狱,周家开始中落,再加上周伯宜的身体状况不佳,更让鲁迅这一脉日益艰难。
父亲去世后,家族开会分房,鲁迅分到的又小又差,在拒绝签字的时候,遭到了叔伯们的斥责,世态炎凉,是当时鲁迅对人生的最大感悟。
鲁迅发奋求学,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进而获得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当时的鲁迅想要学医,救治像他父亲那样的人。
但是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观看了日俄战争纪录片,影片中麻木不仁的国人,深深刺痛了鲁迅的心。
他清醒地认识到,他的医术固然能拯救身体生病的人,但是精神上的病痛,即便华佗再世,也无法医治。
所以他弃医从文,决定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更多的国人。
鲁迅一生写了很多文章,他手中的笔,就是他的秘密武器,强烈抨击旧社会的时候,亦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方向。
正如毛主席评价那般: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主席的推崇
鲁迅凭借犀利的文笔,大名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而此时的毛主席还是一位满怀抱负的革命青年。
他对鲁迅很是敬佩,只是这两人一生之中,却从来没有见过面。
1918年,毛主席第一次去北京,他下车之后便急匆匆赶到鲁迅的住所,只是不巧的是,鲁迅并没有在家,这是两人距离最近的一次。
这件事一直是毛主席心中的遗憾,晚年曾多次感叹:
五四期间在北京,见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就唯独没有见过鲁迅。
鲁迅的去世,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中共中央亦感受到了巨大的悲痛,他们委托鲁迅好友冯雪峰来主持治丧工作,冯雪峰特意将毛主席的名字写进了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中。
虽然鲁迅的丧礼,主席没来得及参加,但是他对此事十分关心,认真询问了鲁迅去世前后发生的事情。
等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毛主席的身边总会带着几本鲁迅的著作,只要有空,他便会拿来读读,即便是他首次访问苏联,也没有忘记带着。
有一天,外事活动结束之后,距离开饭仅仅只有半个小时左右,毛主席立即又拿出鲁迅的书来读,后来在工作人员多次催促后,等到饭菜差不多快凉的时候,毛主席才意犹未尽放下书去吃饭。
毛主席对工作人员说:
我就爱鲁迅的书,鲁迅的心和我们是息息相通的,我在延安夜读鲁迅的书,常常忘了睡觉。
在鲁迅的诸多著作中,毛主席最爱读的就是《阿Q正传》,每当在回答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时,他总会拿阿Q来举例子。
干脆的回答
1957年前后,是毛主席一生当中谈鲁迅最多的时期,在一次接见新闻出版界代表时,就有人向主席提问,说:
若鲁迅在世会怎样?
毛主席听到这个问题后,很干脆地做出了回答,他说:
你们赞不赞成鲁迅?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但也不太硬,不难看。有人说杂文难写,难就难在这里。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样?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会写。
在毛主席看来,鲁迅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
而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他才会说,鲁迅即便在不正常的空气下,更大的可能是他依然不会放弃手中的笔,写下去。
鲁迅的时代,是文人的黑暗时代,但是鲁迅没有畏惧,他不害怕被整,即便是坐牢房和杀头,他依然无所畏惧。
鲁迅一身傲骨,从来没有考虑过退路,从他弃医从文的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要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他责无旁贷,他要做一个民主斗士,而他一生也将这四个字演绎到了淋漓尽致。
有些人死了,他依然活着。
鲁迅就是这样的人,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有些人认为,鲁迅的著作已经过时了,而他沉闷的作品,早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人读。
这种想法真的很危险,鲁迅用手中的笔指明的这条道路,永远不会不合时宜,居安思危,才能走得长久。
鲁迅也一直都会是民族的脊梁……
参考资料:《鲁迅全集》、《鲁迅与我七十年》、《毛泽东文集》等。
(图网,侵删)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建国之后有人询问毛主席:若鲁迅在世会怎么样?主席的回答很干脆》发布于2023-6-12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