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的口中,现代人才能见识到真正的大清朝。
“我们不叫格格,奴才回话时也不说喳,电视剧里都搞错了。”金默玉如是说,这就不由得引起很多人的好奇。
清朝的规矩究竟有多少呢?电视剧中出现的错误又该如何纠正呢?这些问题只有深入了解了金默玉才能知晓一二。
金默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跌宕起伏的命运和接连不断的转折造就了一个刀枪不入的女强人,但庆幸的是,金默玉仍旧保持着最初的乐观模样。
2007年,某卫视的著名访谈节目采访了金默玉,一位已经八十八岁的晚清格格,虽然金默玉年岁长,但是她的皮肤却仍然紧致有弹性,反倒是和六十多岁的老人差不多。
岁月似乎很少停留在这位老人身上,就连主持人也不禁感慨金默玉漂亮会保养,但是金默玉却非常诚实地说,她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还漂亮什么呀!
金默玉的耿直一下就呛住了主持人,紧接着金老又说“你也漂亮啊!你比我漂亮多了。”
一个年近九十岁的老人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实在是难得,而作为从小被父母兄长捧在手心里的孩子,金默玉没有一丝嚣张跋扈,反而和蔼可亲,诙谐幽默,瞬间就虏获了台下观众的心。
她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色西装,端坐在台上仿佛就是一幅画,而当她说到开心的事情时,还会挥动着双手,似乎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人们更加喜欢这个有故事的人了。
而当金默玉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用最轻松的语气诉说出来,却令台下众人唏嘘,人们的眼神中有对这个老人的心疼。
金默玉的全名为爱新觉罗·显琦,出生于1918年,而她出生的时候清朝早已灭亡,虽然她根本没体会过在皇宫里生活的日子,但是清宫规矩却是一样都不少的学。
行礼、落座、进食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半点儿都不能出岔子,见到生人之后的举止更是不能有半点儿逾矩,但是那都是后话了。
话说金默玉出生后,纵使已经改朝换代,但是她的父亲爱新觉罗·善耆却仍然做着王朝复辟的梦,年幼无知的金默玉和一大家子人就只能如同异类一般被赶出了北京城。
无处落脚的爱新觉罗家族举家迁往了辽宁省旅顺市,她的父亲打算在旅顺醇亲王府养精蓄锐,择机东山再起,重回大清,但是结果注定不会成功。
而且父亲的思想反倒连累了全家上下二百多口人,金默玉的童年就是在旅顺度过的,用金默玉的话来说,旅顺非常的憋闷,比北京差远了。
那是当然,如果金默玉出生在雕栏玉砌的皇宫里,她就是最受人尊重的十七格格,但是她出生在旅顺就是落荒而逃的前朝人了,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
但是金默玉却完全能够适应,一点儿没觉得是委屈,因为他们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但是条件却一点都不差。
他们所吃的东西都是从北京运到旅顺的,家里的下人少说也得有一百多号人。
所以金默玉仍然是养尊处优的千金之躯,再加上她性格开朗,很喜欢苦中作乐,在旅顺的那段日子反倒成了她少有的快乐时光。
金默玉觉得她过得要比几个姐姐自在多了,姐姐们才是正经的格格,所以平日里对自身的约束是极高的。
但是金默玉不是,她更追求自由自在的感觉,姐姐们在生活中很少有表情,她们觉得那样才显得尊贵,可金默玉却时常放声仰天大笑。
正因如此,金默玉说她以前和姐姐们看电影的时候,都没有人想和她坐一起,几位姐姐都觉得金默玉丢人。
倒不是金默玉长相难看,而是金默玉的行为举止和格格有很大差距,姐姐们觉得和金默玉在一起非常“现眼”,站没站样,坐没坐样的金默玉丢了皇家的人。
格格们最基本的礼仪就是笑不露齿,其他格格即使在看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表演,也能保持一脸严肃,但是金默玉突然传出的笑声却会吓姐姐们一跳。
姐姐们便用胳膊捅一捅金默玉,金默玉一脸不解地听她们说下次看电影时让金默玉坐到旁边远一点的位置,不要让别人知道金默玉是和她们一起过来的。
金默玉也不愿意和姐姐们一起拘束着,下次看电影果然就坐到了另一边,这次没人觉得金默玉的笑声是放肆了,金默玉觉得更自在,但是姐姐们却更头疼。
金默玉只是讲述了几件她年幼时的故事就引得台下的观众喜笑颜开,人们更加喜欢这个率真有活力的老人了。
金默玉仿佛也放轻松了不少,她开始向人们介绍起清朝时期贵族之间的规矩。
主持人好奇地问金默玉是否觉得清朝题材的电视剧中所表演的礼仪十分好笑时,金默玉眼睛弯弯地说:“因为现在讲究的是演绎,所以肯定是和现实有差距的。”
紧接着,我们就从这个真正出生在清朝皇室的格格口中见识到了别样的世界。
“我们通常都不叫格格,这个发音是不对的,我们说的是‘哥哥’(同音),就比如我,我是老十七,所以大家都叫我十七‘哥哥’或者‘小格格’。”
“而且这样的称呼很少出现在家庭中,哥哥姐姐们基本都叫我小不点儿或者是小妹,十七格格都是奴才才会叫的。”
此言一出立刻就引起了其他人的好奇,除了称呼之外,清宫剧中还有哪些与真正历史不符的错误呢?
“比如说奴才回话的时候,很多电视剧都说‘喳’是吧,那也不对,正确的应该是‘嗻’,你想啊那奴才可是要伺候皇上的,皇上吩咐你做点什么事情你说喳,那是要扎谁啊,行刺去了。”
金默玉的语言风趣,在为普通民众讲述基本礼仪的时候使用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便让人越发想要亲近她。
爱新觉罗是近现代最大的家族,他们身上流着正统皇室的血,见识到了我们平凡人见不到的风景,但是同时也最能体会国破家亡的酸楚。
金默玉四岁那年,她的父亲去世了,大清朝的发展最终还是没能如他所愿,父亲去世后,金默玉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曾经和父亲一道来旅顺的官员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北京城,而父亲的福晋们也因为受不了旅顺的生活纷纷寻找自己的人生。
幼年的金默玉在同父异母的姐姐们的陪伴下逐渐长大,而她也逐渐看清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但是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金默玉并不会为未来做打算。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她已经离开了紫禁城,但是她仍然过着花钱如流水一般的日子,她可能也想不到自己日后会为了生活奔波劳碌。
时光飞逝,在姐妹几人相依为命的情况下,金默玉已经十九岁了,她萌生出了做职业女性的想法,而她选择的职业是歌手或者是记者。
年少不知愁滋味,金默玉想要做这两种职业全都是因为自由,工资薪水等问题她从来没有考虑过。
但是她的胆大妄为吓坏了家里的长辈,尤其是几个在部队的哥哥更是双手反对,“格格就是格格,抛头露面实在是丢人现眼!”
但是金默玉才不会管那么多,她已经在日本接受了新式思想,谁都拦不住她追求自由和自主的心。
她悄悄地从日本回了国,并且还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她却常常领不到薪水,因为平时她会预支工资请同事们吃饭,有时候预支的金额超出了工资,金默玉还会倒贴公司一部分钱。
日子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过着,当金默玉再次问家里要钱时,家里却一分钱都拿不出来,原来,家底全被几位军官哥哥败光了。
哥哥们从小就是大爷做派,到了部队更是如此,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还抽起了大烟,这是一笔巨大支出,金默玉一下就从大小姐变成了要为生活奔波的苦命人。
虽然金默玉那时候陷入了无米下锅的窘境,但是好在她家家大业大,有足够的家底供她变卖,可是金默玉根本不明白市场。
明明是花高价购买的衣服却被金默玉当成是破烂东西买了,当时很多小贩都喜欢到金默玉家里收东西,便宜而且保真。
但是东西再多也有卖光的那一天,金默玉没过多久又没有经济来源了,原本的公司也不会录用她了,她只能靠打毛衣赚钱。
可是她并不熟练,一件毛衣要三天才能制成,而收入也不够一家九口人生活,金默玉只能给哥哥写信。
那时候金默玉的哥哥们都去了日本发展,收入可观,给金默玉寄来一笔钱之后,金默玉终于能喘口气了。
于是金默玉就拿这笔钱做起了生意,她先是开了一家西餐馆,因为没有场地,她就把自己家的大宅子收拾出来。
很多有权势的人都追求新潮,看到金默玉开了西餐厅就想试试,但是一看简陋的布局就都觉得拉低了他们的档次,再一问金默玉的厨子是什么水平后,他们就都选择了去别家吃饭。
金默玉的西餐馆一天到晚也没有什么客人,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总得想个挣钱的法子,金默玉总结了西餐馆的失败经验,重振旗鼓。
她了解了北京的人口结构,当时北京城里有很多四川人,所以她就要迎合这些人的口味,四川人嗜辣,金默玉干脆就开起了川菜馆。
为了获得好口碑,金默玉雇佣了有名的川菜厨子,口味一级佳,不出几天,金默玉的生意就火爆了起来,很多四川人都成了回头客。
本以为生意会越来越好,金默玉一家的生活也会得到改善,但是金默玉却还是输在了不懂经营上。
饭店里的工人时常欺骗金默玉,她一个大小姐哪里懂得房屋修缮的事情啊!明明房屋在一年之内已经修葺了两次,但是工人还是要钱修房子,金默玉眼都不眨就给了钱。
金默玉和其他工人一样每个月领着60元的固定工资,生活仍然没有任何改变,后来,工人贪污的过多,金默玉的川菜馆也渐渐入不敷出,她只能另寻出路。
她又开始开办洗衣房,但是金默玉不会骗人,用了上好的肥皂洗衣服,收入的钱还不够买肥皂,这件事情也只能告一段落。
创业接连失败的金默玉一直是街道里的积极分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浑身干劲,很多商户都很喜欢她,即使金默玉已经不做生意了,但是他们还是会叫金默玉为“金老板”。
金默玉在商场上不得势后,她便反复思索找出症结,而她心里想要创办一所学校的的愿望也就越发的强烈。
她曾在日本读过书,日语相当不错,倒不如创办日语学校,将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金默玉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
她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准备了桌椅板凳和文具用品,爱心日语学校也一点点地有了雏形,
但是想要完善还差得远,金默玉手头的钱不够用,她便去全国各地开演讲,有时还会和身边的朋友借钱。
每次收入了一点钱她就把钱全都添置在学校上,自己则是省吃俭用,历经五年的时间,学校终于筹备妥当开始营业。
金默玉的这所日语学校在当时社会是很少有的,所以生意很不错,金默玉在教育界找到了自己的施展空间,从日语学校之后,她便一直在教育领域深耕。
她不仅担任了廊坊东方大学城董事,而后还成为了日本东京满学协会总裁,其间她还做过翻译,将满清的故事译成了日语,将文化传承了下去。
她用自己的笨拙方式生活,即使面对重重的压力和变故,金默玉都没有想过要放弃,她常常用歌声来治愈自己,一曲终了,她还能继续往前奔。
虽然最后的职业与年少时期设想的完全不同,但是金默玉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如果不是她接受了采访,我们便无缘接触到这位慈祥老人,也永远都不会认识到这样鲜活的大清。
金默玉的个性值得学习,遇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将前方的荆棘踏成平地,一位老人尚且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我们年轻人又何谈轻易放弃呢?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清末格格金默玉:我一般不叫格格,奴才回答不是喳,影视剧全错了》发布于2023-5-27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