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在经济困难的年代,李敏一家人生活条件艰苦,并没有因为毛泽东的关系受到特别优待。
李敏想要放弃这个孩子,她犹豫不决的问父亲这个孩子生不生。毛泽东坚定地说:“生!生活再困难,这个孩子也要生。”
毛主席的一句话,保住了这个孩子的性命。
这个孩子就是孔东梅,是毛主席亲自取的名字,东取自毛主席的名字,梅是毛主席最喜欢的植物。
孔东梅在千万人的注视下成长,她是毛主席唯一的外孙女,遗传了主席的痣,见过她的人都说她和毛主席长得像。
一开始,孔东梅知道外婆和母亲的困扰,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份,直到她了解到一些往事,才为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
1、外婆贺子珍的爱情
孔东梅四岁的时候,毛主席就去世了,她一直没见过世人口中“伟大”的外公。比起对外公的印象,孔东梅记忆中的外婆贺子珍更令她真切,外婆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1927年盛夏,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号称“永新一枝花”的贺子珍,当时毛泽东脚上有伤,贺子珍很快就发现了,细心为他处理。后来的相处中,毛泽东爱上了贺子珍,并大胆追求她。
当时,贺子珍有心上人,是介绍她入党的欧阳洛。只不过贺子珍未表明心意,两人就分隔两地,直到欧阳洛牺牲,这份暗恋无疾而终。
在井冈山革命区,毛泽东经常去看望贺子珍,他看中贺子珍有文化,有个性。
每次远行,毛泽东都会来到贺子珍窗前,轻轻敲她的窗户,说:“我要走了。”
贺子珍觉得很奇怪,她把窗帘拉开一条小缝,说:“你要走就走吧,为什么要对我说?”
这样时间长了,贺子珍看到毛泽东的好,开始依赖他,两人转为互相喜欢。
1928年,毛泽东和贺子珍在井冈上结婚,开始了十年的婚姻生活。后来,夫妻俩跟随部队离开井冈山,开始漫漫长征路。
漫漫长征路,贺子珍吃了很多苦,在最艰难的行军路上,她突然临盆,生下了一名女婴。但是为了不被敌军追上,她匆忙留下13块大洋和一个字条,便被扛走了。
由于没留下任何信物,这个孩子消失在战争年代,贺子珍再也没见过这个孩子。
2.被困住的两代女性
1936年,贺子珍在陕北生下李敏,小名娇娇,李敏的出生缓解了贺子珍失去孩子的痛苦。
可是,贺子珍和毛泽东的矛盾越来越多,贺子珍是有崇高革命理想的人,要她专心做毛泽东的秘书,她心里不痛快。
加上延安有很多进步女性,贺子珍的文化水平跟不上,让她产生很大的思想包袱。
贺子珍一气之下,离开毛泽东,离开延安,远走苏联。
在莫斯科,贺子珍生下了毛泽东的儿子,取名柳瓦。但不幸的是,柳瓦6个月大就染上流感病死了,这件事成为贺子珍的心病。
毛主席忙于革命工作,小李敏被送到老乡家里寄养,等她四岁的时候,被送往苏联的贺子珍身边,
上学时,有一间教室的墙壁上,挂有毛泽东的画像,老师经常给他们讲毛泽东的故事,但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毛泽东。
有一次,毛岸青来看她,告诉她:"我们的父亲就是毛主席,是他送我们来苏联的。”李敏还是将信将疑。
在苏联,李敏不幸得了脑膜炎,被安置在太平间的副室等待死亡。是贺子珍用身上所有的积蓄换来一点奶粉和白糖,悉心照料她,才捡回一条性命。
不久后毛泽东与江青结婚的消息传来,贺子珍受了很大的刺激,还被关进过精神病院。
1949年,李敏回到父亲毛泽东身边,她才知道自己的身份。毛泽东教育李敏: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这句话成为李敏的人生准则。
1959年,李敏与孔令华相爱结婚,是毛泽东亲自主持的婚礼。这时贺子珍才回国再次见了毛泽东,这是两人分别22年后第一次见面,也是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毛泽东问贺子珍当年为什么一定要走?贺子珍哭了很久,哽咽道:“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两人都没有提到江青,只表达着对对方的关心。后来的日子,通过李敏在两边周旋,两人恢复了联系。每次毛泽东都要让李敏给贺子珍捎去土特产,贺子珍也会让女儿捎上毛泽东爱吃的蔬菜。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李敏和孔令华夫妻俩都遭受过迫害,日子过得很艰苦。生女儿孔东梅的时候,李敏差点因为贫穷放弃这个孩子,是毛泽东的坚持,才有孔东梅的出生。
1972年到毛泽东去世之间,李敏仅见过毛泽东三次。
最后一次,毛泽东拉着李敏的手,难过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李敏没办法跟父亲解释,沉默地流着泪。
贺子珍的晚年,身体一直不好,加上身份特殊,只能与毛泽东书信联系,这让她很痛苦。
毛泽东去世后,贺子珍终于被允许去看望他。贺子珍坐在轮椅上,献上了一个心形花圈,署名:
“永远继承您的革命遗志,战友贺子珍率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敬献。”
贺子珍的年轻气盛,造成了婚姻的失败,与毛泽东之间深深的伤痛和遗憾,让她孤独一生。
而女儿李敏,一生谨遵父亲教诲,活得勤俭平凡,童年缺少父母的关爱,长大后又因为时代的关系没有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对于亲情,她总是缺失一块的。
3、活出自我的孔东梅
对于孔东梅来说,外婆贺子珍是爱情的遗憾,母亲李敏则是亲情的遗憾。
比起吃了很多苦的外婆和母亲,孔东梅的人生算是活得“特立独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孔东梅是贺子珍带大的,贺子珍教育她,不要随便提起你的身份,不要跟别人讲,不要主动去说。
孔东梅铭记在心,她童年为数不多的遗憾就是身份特殊,不能到弄堂里与其他小朋友跳皮筋。
但在大院里生活,她可以看动画片、有工作人员带她出去玩,她的童年比大多数孩子都要幸福。
到了六岁,孔东梅被接回父母身边,李敏生活朴素,常教导她:“不要管你自己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别人怎么生活,你也一样”。
孔东梅很听母亲的话,但她也有自己的想法,跟着父母生活后,好几年没有新衣服穿,她就自己动手,在旧衣服上弄点花样。
在母亲和外婆的双重影响下,孔东梅习惯隐藏自己的身份。小小年纪的她也懂得要强,不想因为外公的关系,受到特殊关照。
上高中时,孔东梅寄宿在学校里,因为外表与外公太相像,总是有同学猜测她和毛主席的关系,这是孔东梅最烦恼的事情。
后来,母亲身体变差,孔东梅索性不住校了,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努力学习,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长大后,孔东梅更是不想活毛家人的光环下按部就班地生活。她开始走创业的道路,彻底打破“毛家后人不得经商”这个定律。
1999年,孔东梅的事业蒸蒸日上,可父亲孔令华意外去世,母亲李敏承受不住打击大病不起。
一系列的家庭变故,让孔东梅不得不担任起家里顶梁柱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她也没有耽误自己的人生,她只身前往美国求学,彻底摆脱了毛家人的身份光环。
在美国的第二年,孔东梅收到了母亲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那段时间,孔东梅夜以继日地读完母亲的书,几个晚上无法入眠。
她说:“外公外婆的峥嵘岁月,外婆和母亲在苏联的艰苦经历,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入我的脑海。”
孔东梅意识到,对于自己的母亲和外婆,她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为了填补记忆的空缺,她天南海北地拜访了很多老人,去倾听他们记忆中的故事。
最终,她决定写一本关于外婆的书,并通过这本书体现她们家三代女性的命运不同。
在这个过程里,孔东梅真正感受到了毛家人的精神,拼凑出关于外公的形象,并决定接下母亲的重担,创办了“东润菊香书屋。”
孔东梅终于愿意大方地承认自己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在母亲支持下,她开始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传播红色革命的事业中。
从她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那一刻,大家都在她身上看到毛泽东的影子,特别是她下巴上的一颗痣,那颗作为她外公毛泽东标志的痣。
很多人称孔东梅为“名门之后”,孔东梅自己不太能找到这方面的感觉。
她说:“对我而言,它已经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不会特别在意,甚至可以说感觉不到了。我和其他人一样在生活,我先做我自己。”
孔东梅就是这样,她热爱身上流淌着的毛家血液,可她也爱独一无二的自己。
孔东梅对时尚有着自己的观点和追求,每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她的着装永远是时尚的、大方的。
空闲之余,她还会做一些艺术展,也会赞助一些设计师。在她的奋斗下,她拥有了自己的多家公司,身价过亿。
在毛家三代不同命运的女性里,孔东梅身上有毛主席的精神,有毛家人的理念,她传承伟人的“不服输”,活出了自我!
伟大的毛主席已经逝世多年,但他的精神永存,我们能在他的后人身上,透过时光看到他的影子。
哪怕我们不是他的后人,但我们都被他的精神影响着成长,成为新一代奋发图强的中国人!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孔东梅:毛主席唯一外孙女,遗传了他的痣,身家过亿传播红色文化》发布于2023-5-2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