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国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论坛网(rmltwz)转载请注明来源
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正河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贾大猛副主任在《国家治理》周刊撰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出对策建议。一起来看。
充分把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的内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在内涵上是彼此衔接的,逐步递进的,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从关系上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又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从2017年提出到目前,在内涵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乡村振兴已上升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高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要推进农业农村的全面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包括七大方面: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因此,从乡村振兴的内涵上看,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核心内容和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要围绕五大振兴不断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是和“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同时提出的,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个提升。乡村振兴更多的是要实现国内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农业强国则是在国际上要体现我国农业强国的地位,强国更多是国际比较中的一个概念。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是顺应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次内涵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从这个逻辑看,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要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发展生态低碳农业,赓续农耕文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从内容上看主要包含四大方面:一是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二是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尤其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三是要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别于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四是要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强国除了包括乡村振兴的建设内容外,更多的强调了在国际发展中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尤其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要实现安全稳定供给,要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当家品种”要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基,没有自主性就谈不上农业强国。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章节安排上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被放在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未来,要着眼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尤其要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下功夫。
乡村振兴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2021年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后,乡村振兴各项事业明显进入快车道,实现了新征程上的良好开局,为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乡村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夯实了基础。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一是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2021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7013亿元,比2016年增长38.1%;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4.8万元/人,比2016年增长54.8%。
二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我国连续多年粮食产量超过1.3万亿斤,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731亿斤,为历史最高水平,比2016年增加522.3亿斤。肉禽蛋奶产量不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我国肉禽蛋奶总产量达到15979万吨,比2016年增加1016.3万吨,其中2021年肉类总产量达到8887万吨,比2016年增加258.7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409万吨,比2016年增加248.5万吨;牛奶产量3683万吨,比2016年增加509.1万吨。高标准农田面积由2016年的4.6亿亩增加到2021年的9亿亩,总量将近翻了一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6年的56.7%增长到2021年的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2016年的66%增长到2021年的72%。
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2021年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达到2.5:1,比2016年提高12.61%,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四是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共在1489个县推进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260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达到15.3万个,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由0.18万亿元增长到2.05万亿元,增长了超过10倍。
五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加快建设,乡村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自2017年以来,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产业呈现“园区化”“平台化”发展趋势。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累计批准创建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309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16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0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五年来,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初步形成。化肥农药施用量多年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比2016年增加26.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8,比2016年增加4.8%;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8.99%,比2016年增加约4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率达到90%,比2016年增加约21.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比2016年增加约60.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比2016年增加约30.8%。五年来,农业农村部共发布推介了1060个美丽休闲乡村。
五年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培育,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不断涌现。2021年,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到65%以上,比2016年增长了约2.1倍;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6%,比2016年增长了约37.1%;乡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0.3%,比2016年增长了约25.8%;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达到10.8%,呈现稳定发展态势。除此之外,2018年起已连续五年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累计认定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38项,累计认定中国传统村落6819个,乡村历史风貌和文脉得到良好延续。
五年来,不断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基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经营体制等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达到78.6%,是2016年的约5.5倍;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达到95.6%,是2016年的约3.2倍;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集体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59.2%,是2016年的约2.4倍,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6年的2.72缩小到2021年的2.5。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比2016年增长约53.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比2016年提高6.3%;具有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34.9%,比2016年提高57%。除此之外,目前,我国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了宽带网络,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全面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建议
尽管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也取得明显提升,但相较于农业强国的要求,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产业链条较短、综合效益不高。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1,低于发达国家的3:1—4:1,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较低,价值链拓展不足。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仍较低,2021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为4.8万元/人,而加拿大和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超过10万美元,澳大利亚也高达8.7万美元,差距仍较大。三是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1%,每年平均增长不到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虽然已增长到72%,但一些重要种源和重要农机装备方面仍依赖于进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仍有短板。四是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仍有很大空间,目前高标准农田面积已达到9亿多亩,未来仍将有5亿多亩的永久基本农田建设任务,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除此之外,我国在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跨国农业企业规模等方面仍与发达农业强国有一定差距。
加强粮食生产消费区域协调,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建议统筹国家粮食安全、主产区经济利益、主销区工业化环境政策,适时推出国家粮食安全券及交易。国家粮食安全券代表一定粮食单位,这一单位是标准吨,指标的核心的内容是全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调出能力。从县级层面,某一县(市、旗、区、农场)的粮食安全券=粮食总产量(可根据粮食结构设各主要粮食的折券率),从省级层面,某一省、市、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券=省际调出粮食量。从国家层面来看,粮食安全券指标交易根据区域要素禀赋的差异,优化我国粮食生产布局,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竞争力,最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主产区的角度,粮食安全券指标肯定了主产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粮食安全保障地位,给予粮食主产区更多的权利,保障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收益,让农民达到较为体面的收入。从主销区角度,用工商业发展的能力和成果,通过向国家购买安全券满足区内粮食需求。有利于主销区放开束缚集中优势发展工业,实现全国一盘棋。
强化研发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产业科技创新
推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成果在农业产业中推广应用,实现产业化,鼓励优秀农业科技企业承担各类科研项目。面向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织产业重大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订,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探索建立股份制战略技术合作机构,推动全产业链上不同环节技术优势单位强强联合、交互持股,打造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和利益共同体。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以领军企业和关键核心企业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势,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支持建设多元投入、市场主体、公益目标的创新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鼓励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机构等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专业孵化、产业孵化,促进企业加速器建设。强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面向全产业链的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农业设施化智慧化,提升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
一是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建设数字育种服务平台。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建设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推进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装备智能化。重点推进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推动农机农艺和信息技术集成研究与系统示范,开展精准导航定位、精准作业装备、农耕作业自动化机器人、农畜产品生长态势巡检机器人、农产品精准快速采摘机器人、畜禽安全防疫机器人等技术攻关。三是加快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建设一批国家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基础共性、战略性、前沿性智慧农业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基于农业大数据的动植物数字化模拟与过程建模,构建适用于农业领域的非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农业数据仓库、农业知识计算引擎、农业可视交互服务引擎等核心技术,加强智能信息获取与感知技术研究。四是统筹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发展。以县域为主体,推动落实数字农业农村一体化规划设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同步推进,构建农业农村数据“一张图”,建设县域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
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人才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素,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人才做支撑。一要吸引企业家和有创业想法的人才回到农村,积极吸纳从各类院校毕业的想要从事农业行业的学生和有创业想法的人群。二要有选择性挑选出有能力人群进行集中的多方面的专业培训,然后将培训人群分成小组分散到不同企业当中,也可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促进当地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引进行业专家,特别是推广型专家。如果有专家指导发展特色产业,让当地农民既有实践技术又有科学支持,对于产业的发展一定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四是要重视培养村级党务负责人、村委负责人、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乡贤们的人脉优势、资源优势,帮助家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更好的项目资源带回家乡。人才问题得到解决后,通过优化要素组合,产品的营销问题、资本问题、科技问题也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总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互为支撑。要充分认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的战略内涵,切实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选自 | 《国家治理》周刊2023年1月下
原标题 | 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意义——兼论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逻辑关系
作者 |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正河;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贾大猛
新媒体编辑 | 常嫦
新媒体美编 | 王楠楠
原文责编 | 周素丽
欢迎关注↓↓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这项工作为何如此重要?》发布于2023-2-2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