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无论是落在家里,还是丢在路上,总会碰上敬业的警察叔叔或者热心的市民,在开考前几分钟,送到考生手中。
▲相关新闻报道
这似乎成当天媒体的一个必备曲目。
既赞扬了执勤警察的认真负责,又讴歌了无私市民的社会关爱。
这场面,大家肯定是感动的。
你设身处地想一下,在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因你犯下一个微小错误很可能导致你一败涂地,你甘心不?而恰好,有人替你弥补了错误,你能不感动?
6月7日,江苏常州。龙虎塘派出所7点56分左右接到一名考生忘记带准考证的消息,事情发生后,民警先安慰考生,并递给考生一瓶水,经过警方多方联系,最终在大巴车上找到了准考证,并于8点10分左右交给了考生。
6月7日,江苏省溧阳中学考点,一位考生忘记带准考证,幸好有执勤民警从中协调,准考证得以第一时间送达,并未耽误该考生考试。
……
必须给警察叔叔点赞!
岂止常州,全国这种案例不胜枚举。百度一下关键词“考生忘带准考证”,搜索结果显示约6400000条。
感动归感动,但仅有感动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对这种现象深刻反思。
按理说,教师、家长和考生,对准考证、身份证这些高考证件的重要性肯定知晓,也明白其中的要害关系。三条线都相继失守,那就不是偶发随机问题了,而属态度问题。
我是觉得,如果这三条线都失守,那么沦陷就沦陷吧,没必要再做虚妄的抵抗了。
一个连自己高考准考证和身份证都搞不定的孩子,还上什么大学?非但浪费家长的财力,占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拉低了象牙塔内学子的整体素质。
多年以前,高考不是这样子的。
首先要弄个毕业会考,筛选掉70%的考生。这高考,也就30%的应届生能参加。倘若参加的机会都显得弥足珍贵,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珍惜?
那些看似偶发随机案例,实际上有着其必然性,否则也不可能年年演下去。
颇为荒唐的是今年还有升级版,考生未带准考证而家长又送错考场。
追根溯源,导致这些奇葩之事层出不穷,无非就是三个字:不重视。
不重视之下的底层逻辑有两个,一是现在大学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二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高考不再是独木桥。高考固然还承载着阶层跨越的可能性,但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社会上很多成功人士,没读大学照样可以取得杰出的成绩。
此外,高校扩招,大学生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社会评价也有所改变。
当前,在就业难的同时,出现招工难,尤其是产业工人严重短缺。
但同时你看看如今高校毕业生,好多眼高手低,都自以为天之骄子,工资低了不干、三班倒不干、流水线不干,怎么辛苦怎么不干,就这格局,怎么能行?
但凡真懂事,自然知道忍辱负重、苦尽甘来之理。万丈高楼平地起,从低位做起,从基层做起,这才是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的好范本。
高校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质量上,而不应该是数量。
作者 | 评评灌灌
来源 | 觅渡新语
请带有效截图联系Email:Hi@yami.site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这样的人,有什么必要考大学上大学?》发布于2022-6-1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