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别让雪糕成为一种咬咬牙才能买的东西|新京报快评

别让雪糕成为一种咬咬牙才能买的东西|新京报快评

▲“网红雪糕的夏天”。新京报 任婉晴 梁缘 制图。

夏季快要到来,又到了一根冰棍来消暑的季节。但没想到买根雪糕,还能让人尴尬到“脚趾抠地”。

前几天,网上流传一段“买雪糕”的视频:一个网友到超市买雪糕,随手拿了俩,以为三五块就能搞定,一结账:37.5元。他心想那就换俩吧,又选了两支看似不起眼的雪糕,再一结账,45元,更贵了。

怎么办,“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这账,结还是不结?

虽然这只是个别人的经历,但却是当下相当一部分雪糕价格的真实写照:贵得离谱。

据央视网报道,如今3块、5块的雪糕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价格普遍在20元到60元一根不等的所谓网红雪糕。不久之前,“当代雪糕的价格有多离谱”的话题就曾冲上过热搜,引发网友们共鸣。

▲“你还记得这些从小吃到大的雪糕吗?”。新京报 任婉晴 梁缘 制图。

事实上,不仅网红雪糕的整体价格贵得离谱,就连景区的文创雪糕也跟随了网红雪糕的“价格潮流”和“造型潮流”,单价动辄二三十块钱,小年轻们直呼“吃不起”。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冰淇淋市场总量达1380亿元,消费位居世界首位。在千亿冰淇淋市场上,一批网红雪糕“攻城略地”,而它们的一大标签就是“贵”,“贵”才是它们的调性,“贵”才够网红。

雪糕,已经不再是“炎炎夏日下,随手来一根”的“消暑神器”,反倒在雪糕厂商重新定义的消费场景下,成了拍照打卡、晒出来的“轻奢品”。可营销费用的巨大投入,高昂的价值,又让这些雪糕看起来没有那么“货真价实”。这一切,都与当下一些雪糕厂商的浮躁心态与过度营销策略有关。

近几年,人们对于高价网红雪糕越来越反感。在网红雪糕占领社交平台的当下,相当一部分网友却逆潮流掀而动,掀起了“雪糕怀旧潮”,号召大家购买儿时记忆中的老字号雪糕:绿色心情、老冰棍、小布丁......3块、5块,立马获得简单的快乐。

这其实也是网友们在用实际行动去解构和反抗“高价网红雪糕”的营销语境。毕竟,没有人想让雪糕也成为一种咬咬牙才能购买的“轻奢品”。

▲“一个网红雪糕的公式”。新京报 任婉晴 梁缘 制图。

一边是市场力推的高价雪糕,一边是渴求平价雪糕的大众心声,如此大的反差,无疑对雪糕厂商是一个提醒:即使是做雪糕也不能太过功利主义,只想着赚钱。一味地堆营销、堆流量,让雪糕越来越网红化、高价化,只会让大家心中那份简单的快乐,难觅踪影。吃一根雪糕,本不至于如此。

消费者是聪明的,当大多数人看到雪糕在“高贵包装”和过度营销下卖出高昂的价格时,其实也不愿意为高溢价买单,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拒绝高价雪糕。

要看到的是,大多数人并不追求日本的抹茶、加纳的可可和比利时的巧克力,也不想追求联名和限量款,他们只想吃根随手就能买到的抹茶雪糕和巧克力雪糕而已。一些雪糕厂商忽略了这个最本质的需求,并非是正确的商业发展之道。

便利店冰柜里,每年换一茬的高价雪糕,对厂商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提醒:当年名声再风光,来年还是换包装。如果不能真实对接消费者需求,再昂贵的雪糕,终究也只是昙花一现。反倒是那些长期扎根于市场,踏踏实实做雪糕的老字号,才是大多数消费者心目中“不灭的神话”。从这来看,消费者怀旧,也不是毫无道理。

撰稿/ 冬越(媒体人)

编辑/ 迟道华

校对/ 陈荻雁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别让雪糕成为一种咬咬牙才能买的东西|新京报快评》发布于2022-5-3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