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天池景色 新华社
海南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海拔1867米,热带植被类型多,雨林群落典型,有野生维管植物2000余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00余种。图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的大果榕。新华社
本报记者 | 田新元
习近平总书记4月11日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察看公园生态环境时强调,海南以生态立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是重中之重。要跳出海南看这项工作,视之为“国之大者”,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再接再厉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潮涌海之南,雨润山之林。作为首批设立的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多项特色创新,为生态多样性以及热带雨林与滨海保护等全球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海南方案”。
探索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方案”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海南省省长冯飞在主题为“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对话海南”分论坛上表示,海南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全面加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人工促进修复受损害的天然林和受干扰的次生林,分批推进国家公园范围内人工林、小水电站的退出,整体迁出核心保护区的常住人口,探索生态搬迁模式。健全科研和监测支撑体系,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启动智慧雨林项目,开展核心保护区、电子围栏和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试点建设。探索绿水青山转换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率先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核算工作。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紧锣密鼓,步步推进。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4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吊罗山正式揭牌成立。7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全面启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9月,国务院批复正式设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10月,海南热带雨林成为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
经过探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创新建立扁平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海南省林业局加挂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依据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工作职责,调整优化“三定方案”机构职能,整合试点区原有20个保护地,设立7个分局作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二级管理机构,明确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创新国家公园执法派驻双重管理体制。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置了执法监督处,牵头负责指导、监督、协调国家公园区域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行属地综合行政执法,由涉及的9个市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担,单独设立国家公园执法大队,分别派驻到国家公园各分局,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授权国家公园各分局指挥,统一负责国家公园区域内的综合行政执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曾披露,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三项特色创新。
成立联合领导小组。海南省委、省政府与国家林草局联合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局、省协作工作机制,持续推动试点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资金支持、生态搬迁等试点任务落实的工作模式,这在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尚属首例。
创新生态搬迁土地置换方式。在白沙探索生态搬迁土地处置新模式,以生态搬迁村庄高峰村的7600亩集体土地与海南农垦控股白沙农场的5480亩国有土地进行等价置换,置换后,国有土地登记变更为集体土地,集体土地登记变更为国有土地,原土地的使用性质不变。在10个试点区中,首个明确提出2021年全面完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任务,确保核心保护区内2022年无居民居住的工作目标。
创新设立国家公园研究院。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据悉,该研究院汇集300多名国内外生物学、生态学的专家,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智力支撑。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家公园建设的生动范例。”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生态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歌王”“树王”见证生态环境变迁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和海南岛生态安全屏障,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球保护意义。
作为生长在这片热土上的精灵,“雨林歌王”海南长臂猿和陆均松“树王”见证了热带雨林的环境变迁。
长着“瓜子脸”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南长臂猿不仅“颜值”高,还因鸣叫动听被誉为“雨林歌王”。作为全球现存数量最少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海南长臂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极度濒危”。
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一棵有1500多年树龄的陆均松,被当地人称为“树王”。
陆均松是罗汉松科陆均松属植物在我国分布的唯一种,也是海南山地热带雨林的代表树种之一,是构建天然群落的关键种,也是顶级植物群落的建群树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因建设需要,在海南相继建立16个森工采伐企业,大量采伐海南岛的热带天然林,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优质木材。而陆均松因树干直、胸径大、不开裂、不变形等特点,成为桥梁、船舶、建筑、家具等的优良用材。如今在北京一些标志性建筑中,依然能看到陆均松的身影。
1994年,海南省在全国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包括陆均松在内的热带雨林植被被保护起来,也为海南长臂猿等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
随着栖息地环境逐渐恢复,海南长臂猿已从40年前的不足10只增长到36只。国外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评价,“中国经验为其他国家保护濒危物种带来重要启示”。
在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面向全球发布,总结出长臂猿保护“海南模式”,为世界濒危物种、热带雨林保护等焦点问题贡献出“中国智慧”。
据统计,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目前拥有野生维管植物3653种、野生陆栖脊椎动物540种,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
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其强大的碳汇功能和作用,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
海南省林业局与国家公园所在的琼中县沟通开展地方性农户林业碳汇试点项目,以农户和林业经营单位森林资源为开发对象,开发经核证的林业碳汇产品,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设计多元化的交易场景,农户和森林经营者获得碳汇收益,通过碳汇交易,激发农户造林积极性,同时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海南是我国首个发布GEP核算成果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通过测算,海南热带雨林估值为2047亿元,单位面积GEP为每平方公里0.46亿元。这是我国首例针对国家公园开展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内容包括国家公园固碳释氧在内的多个核算指标,意味着海南在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具体实践上迈出坚实一步,也为我国国家公园开展“两山”转化成效评估提供了“海南范本”。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地处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腹地,素有“海南小西藏”之称。近年来,王下乡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实现路径,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资源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启动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建设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让群众吃上“旅游饭”,推动王下乡“拔穷根”“摘穷帽”。2020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474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万元,分别较2015年同比增长78.7%和180%。王下乡先后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文明村镇”。王下乡从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向“中国第一黎乡”的历史性蝶变,形成了“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海南省委副书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李军表示,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破解体制机制等方面难题,高质量建好国家公园。要抓紧完成机构改革工作,加快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法治、制度、资金保障;加强对海南长臂猿等抢救性保护,加快推进人工林、小水电退出、生态搬迁等工作;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打造毛纳村等黎苗文化风情浓郁特色小镇、民俗村落,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加大支持力度,高水平建设国际化的国家公园研究院。(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田新元)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国家公园体制创新贡献中国智慧和“海南方案”》发布于2022-4-27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