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农历中国|三月初七·折柳送别

农历中国|三月初七·折柳送别

柳树,

有着春天最优雅的身影。

古时清明节,

有插柳、簪柳的习俗。

民谚云: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在古人心中,

“柳” 还谐音 “留”,

有留恋、依依不舍之意。

所以,古人离别时,

有折柳相赠之俗,

即送行者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

以表达不忍分别的忧伤心情。

隋朝有诗云: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王弘力老先生《古代风俗百图》

古时,

交通不发达,

常常一别经年。

雅致而含蓄的古人,

常借物表达情感,

一切尽在不言中。

折柳送卿行,

却道不尽几许闲愁。

李白在《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中怅然道: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折柳送别,

其实还蕴含着另一层意思。

柳树生命力很强,

能随地而活。

折柳相赠,

又寄寓着送行者对远别之人

到异地后

能随处皆安的美好愿望。

清代褚人获《坚瓠广集》释到:

“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

非谓津亭所便,

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

望其随处皆安,

一如柳之随地可活,

为之祝愿耳。”

来源:周到上海

【来源:周到客户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农历中国|三月初七·折柳送别》发布于2022-4-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