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近日,有研究机构就下载App时是否阅读用户协议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9%的受访者表示很少或从没阅读过用户协议,他们的做法是翻到末尾,直接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有网友调侃称,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阅读用户协议?调查显示,64.1%的受访者觉得用户协议“冗长复杂”。前不久有媒体报道,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手机App,平均需要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协议内容约有2.7万字。以正常的阅读速度,看完这些内容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App作为专业软件,其中涉及诸多行业术语,它们的确需要在用户协议中进行解释。不过,这些解释用户能不能看懂,App商家可能并不在意。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通过这些术语和相关解释实现自身利益。基于“利益”二字,商家把用户协议搞得像学术论文一样长,就有逻辑依据了。甚至可以说,多用术语让用户看不懂及多写文字让用户不愿花时间读完,正是商家的期待,因为这样就可以在里面隐藏一些于己有利的猫腻了。
相关专家指出,手机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写满大量冗杂信息,少有人读的现实也反映出相关协议形同虚设,有悖保障用户知情权的初衷。而事实上,冗长的用户协议中暗藏着一些可能损害用户权益的“坑”。比如,一次同意,次次同意。一款美妆App在用户协议中表示,公司有权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制定、修改本协议及/或各类规则,并在App平台公示,不再另行单独通知用户;消费者使用平台服务,即表明接受修订后的协议和规则。这样做显然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从调查分析看,许多用户协议中还存在“不同意则不能用”“未提示用户同意即收集使用用户信息”“个人信息转送第三方”等问题。
App商家在冗长的用户协议里藏一些“坑”,无非就是想更多地获取用户的信息。我们知道,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数据是有价值的,企业获得信息数据越多,可转换的市场价值就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的多寡直接关系到互联网企业的资本估值。正是基于对数据价值的重视,很多互联网企业将获取的海量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本。手中握有足够多的数据,一些企业难免有变现的冲动,于是便不顾用户利益,擅自使用用户信息进行推广、经营等活动,进而导致用户个人信息遭泄露、隐私被侵犯的事件大量发生。
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商家非法获得消费者个人信息行为,有关政府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021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不得采用一次概括授权、默认授权、与其他授权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方式,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者同意收集、使用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信息。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就网络交易经营者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明确了“知情同意”和“最小必要”两项原则,让信息收集和使用的界限更清晰也更具可操作性。
尽管国家法律法规就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做出了相关规定,但现实中,一些网络交易经营者仍然觊觎用户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通过各种手段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以获利,侵害用户正当权益。这表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管理工作,既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也需要企业增强自律,知法守法。而社会公众也要提高保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发现自身权益受损时,要积极进行投诉举报,敢于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我已阅读并同意”背后隐藏着什么》发布于2022-4-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