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固国 图片/来自网络
清明节,我想起奶奶。
奶奶,是在那个寒冷的冬天走的。她吃苦受累一辈子,积德行善一辈子,任劳任怨一辈子。她走的那天,不约而同,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有人给她送行,甚至全家出动,这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奶奶,出生在旧社会。她那一双小脚,最能说明问题。解放前,兵荒马乱的岁月,也殃及到她的家庭。父亲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参军了,去打日本鬼子。在沦陷区里,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可惜,父亲再也没有回来,也杳无音信,成了她终生的遗憾。每每过年,奶奶都会给自己的父母请一个牌位,焚香、烧纸、磕头,默默流泪,一直陪她走完一生。
奶奶受的苦,非一般人能比。五八年,粮食不够吃,奶奶想方设法,用树皮磨过面,用树叶熬过粥,用地瓜秧梗子腌过菜。即使这样,一家人还是填不饱肚子,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她甚至一两天不吃饭也是常事。一次,奶奶饿晕了。家人慌了,赶快熬了小米汤,灌下,才把她从死神那里拉回来。
生产责任制后,日子好过了。奶奶和男劳力一样,起早贪黑,不分白天黑夜,咬着牙忙农活,除此之外,还要洗衣做饭。她缠着一双小脚,诸多不便,遭的罪不言而喻。
奶奶七十多岁的时候,下地干活不行了,就帮着爷爷,在院子里种点菜,勤勤恳恳地侍候着。她们太勤劳了,胡同墙根处,屋后大街边上,用篱笆围着,都是菜园。
菜的花样也多,她们当然吃不完。偶尔,爷爷骑着三轮车,拉着菜到集市上卖点,换些吃盐点火的钱。但大部分菜,奶奶都会分给子孙,甚至前邻后舍,而且一直如此。
奶奶拄着拐杖,常常在大街上、胡同里散散步,碰到人,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包括晚辈,往往先打招呼。她看到大街上、胡同里有丢弃的砖头,也会捡起来,丢到不碍事的地方。
村里人,都说奶奶菩萨心肠。我清楚记得,一次回家探望老人家,发现她正在挤眼抹泪。“奶奶,您怎么了?”我疑惑地问。
奶奶见是我,强忍着悲痛,说:“邻居二娃子娘死了,刚过三十岁,好可怜呀!你看,她还撇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真是让人担心。”我想也没想到,别人的不幸,会引起她如此伤感。
奶奶八十八岁高龄的那年冬天,病了,常昏迷不醒。家人给她输液。她意识稍微清醒后,就想拔掉手臂上的针管,意思非常明白,反正不行了,就不要“糟蹋”家里的钱了。自然,孩子们是不愿意的。毕竟身不由己,她也很无奈,眼睛里噙满了泪花,忍不住叹气。

我从外地赶来,给她带来了最好的奶粉。二叔给奶奶沏了一小勺,凉凉,把奶瓶放到她嘴边。奶奶睁开眼,看看我,欲言又止,实在说不出话来,眼睛里是满是爱怜,也有感动,稍微喝了一点,又躺下。当晚,老人家就去世了。
奶奶出殡的那天,阴天,天冷,还好,没有风。村里人,还有邻村的人,一拨拨的,在她灵前跪拜送行。亲戚也多,可惜,没有她娘家的人,多少年了,她是她那一脉唯一的孩子,还是女儿,早没人了。
奶奶入土为安后,估计亲戚们也到家了。老天,忽然下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无休无止。
十年了,每到清明节,我都会到奶奶坟前烧纸,心里的痛与思念,无法溢于言表。
壹点号李固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清明|清明节,我想起奶奶》发布于2022-4-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